生病时是最能看清自己是这个世界的

也许是天气转换,加上自己的粗心,从上个周五晚上开始,得了一场重感冒,昨天一整天,几乎都是在床上度过的,浑身无力,四肢酸痛,头一直昏沉沉的。在朋友圈里发了感冒的消息,收到了很多公众号中好友的祝福与安慰,今天的情况好了很多,尽管吃了很多药,但我仍然相信,那些温暖的话语才是去病的最佳良药。

哲学家们说,人类的很多真理就是从实践中获得。比如说生病这件事,“久病床前无孝子”,有多少人在经历了这样的事实后不得不承认这句话是多么的正确与不可撼动。又有多少人在经过了一场考验生死的大病之后,脱胎换骨,几乎是变了一个人。病,让他们更了解了自己,也更看清了现实。

记得看过一场有关癌症知识的医学演讲。演讲人是一位国内权威的某类肿瘤的治疗专家。他的第一句话即是“请问在场的各位,在你的生活中,谁敢说自己身边没有得过癌症的人,无论是亲戚,朋友,同事或同学,请举手!”全场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们被不可治疗的疾病包围着,却对此无能为力,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实。

2012年,我因为急性胃穿孔住了院,当时住在一个病房的三个人,除了我,另外两个都是癌症晚期。其中一个来自四川农村,为了治病,家里卖了房子和地,两个孩子本来在深圳打工,一个辞了工过来照顾父亲,另一个只能请一个星期的假,之后还不得不回去上班。有一次我们悄悄问他的老婆,你们这样做值吗?她说,其实也知道可能救不活他了,这么做,只是想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能给他一个交代。另一个曾经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国企老总,家庭条件殷实,一日三餐,都有专人做好送来。他可以托关系找到北京最好的专家看病历与片子,也不必在金钱的付出上做过多的计较。而我呢,在社会阶层的划分上,恰恰在两者之间。这间只能容下三个病床的房间,变成了整个社会结构的一个等比例缩影,我们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既无力改变不如自己的那层人的命运,也无心追逐更上一层人的生活。

住院期间,房间里的电视上播出了演员柏寒去世的消息。在采访曾经合作过的一位女演员时,她提到了柏寒跟她讲过的一句话:如果不能有质量的活,那就让我有尊严的死。

一整天,这句话在我心里久久萦绕。晚上,我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大多数人来到世界的第一个地方,是医院;他们离开这个世界时,也多是要回到这个地方。

医院,是一个生命起步的始点,伴随着拍打声和哇哇哭语,医生成为了生命的第一个接待者。接下来,妈妈的奶水,爸爸的肩膀,自己努力地生长,都给予生命更多的力量。于是,生命忘记了那第一个接待它的人,这是一种带有喜悦地遗忘。一个医生曾经说过:当病人离开时,我希望他们会慢慢忘记我,因为这样就代表着他们变得健康。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愿望,可是每一个人终究还是要回到医院,喜悦地忘记,变成痛苦的想起。

当一个生命停止在医院时,医生的表情多是平静的,很多人以为是他们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变得有些麻木。其实,他们内心也会痛苦,只是这种痛苦他们早已经预料,当结果到来,内心的波澜自然小些,而平静地表情,只是一种职业的态度。接下来,还要急匆匆地赶去会诊,冷静地看另一个患者的病历。

医院真的是一个让人纠结的地方,似乎到了这里,我们的生命将不由自己主宰。此时的我们就像一具丢了魂的躯体,灵魂就在头顶上飘来荡去,若隐若现,想伸手去抓,却总也无法抓住。于是,我们寄希望于医生来帮我们抓住灵魂,所以我们称他们为天使,但天使是上帝的使者,它们来到人世,来帮助你免除暂时的痛苦,并在传达着一个讯息:生命终将消逝。

前几天,演员柏寒离世,在临终前,对曾经合作的一位女演员讲过一句话:如果不能有质量地活,那就让我有尊严地死。这样铿锵有力的生命态度,既是在鼓励生者,也是在宽慰逝者。生命必须得到应有的尊重,再高尚的灵魂也不应低看那些孱弱的肉身。

=============

微博 @林涛乱翻书

微信公众号:阅读改变生活(reading_life)

欢迎关注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