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为跨国铁路轨距纠结啦,30米装置10秒内不停车全自动轨距转换

一些朋友还在纠结,即将开建的中吉乌铁路的轨距,到底是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还是1520的宽轨。但大家如果知道,早在两年前,中车四方已经成功研制出地面轨距调整装置 ,10秒内,全自动完成轨距的转换,无需换乘,无需停车,并且,我们的地面轨距调整装置和可变轨高速动车组,两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双向变轨自适应通行性试验。这样的话,大家对跨国铁路的轨距标准问题,就不会纠结了吧。
因为历史原因,世界各国使用的铁路轨距并不是统一的,除了用的最多的,1435mm标准轨,还有1520mm宽轨,1067mm窄轨、1000mm米轨。像印度,一个国家内,就有610、762、1000、1435、1670毫米的,5种不同轨距的铁路。
所以,铁路的跨国对接,要完全统一铁轨的轨距,是脱离历史和客观现实的。但是,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已经找到各国轨距不统一的解决办法。
两年前,中车四方车辆研究所,从零开始,研制成功了在10秒内即可完成跨轨距通行的地面变轨装置。
当火车到达变轨装置后,首先进行一次对中,就是在变轨设置的轨道中间,每间隔一小段,就有一个激光测距仪,通过测距仪、摄像头,来调整横向对中轨,这样是确保,整个列车,在变轨装置上走直线,让3m宽的列车,在行进过程中,左右的偏差保持在0.5mm以内,这一步,可谓是毫米级的精准控制。
一次对中完成后,火车钢轨开始下沉,不再支撑列车重量,这个时候,支撑列车重量的,是由500个水杯大小的辊子,组成的轴箱支承轨。这个技术叫垂向承载无冲击转换技术,让近500个独立辊子的平顺度,控制在0.1mm以内,这是达到“丝滑”等级的,让车上的乘客(kè)毫无颠簸感觉。
在这“丝滑”等级的前进中,列车完成二次对中,接着,通过地面变轨装置两侧的解锁导轨,将保持轮对间距的箱锁销打开,这样车轮就处于可以左右移动的状态,然后在缓冲区,或者调整为标准轨距1435mm,或者调整为宽轨1520mm,或者调整为其他轨距。这个在缓冲区的轨距调整,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在不断调整轨距和对中过程中完成的。
轨距调整完毕后,再将轮对间距的轴箱锁销锁紧,通过变轨应力检测、轮对内侧距 检测系统 等人工智能检测识别无误后;列车车轮又重新接触铁轨,列车就可以继续在邻国的土地上驰骋了。
为适应极端天候地区的变轨操作,地面轨距调整装置还配备了 耐低温测控柜和融冰雪系统,在零下50摄氏度的暴风雪天候下,依然可以实施轨距调整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