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叹息:这4种“疙瘩”可不是好东西,会诱发癌变,趁早就医!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张大爷的手腕上有一颗大黑痣,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开始没什么异样,但不知什么时候越长越大,变成一个花生大小的疙瘩。

由于太碍事了,又很痒,张大爷曾经抓破过几次,只当做是什么脓包,抓破了再长回去就好了,但这小疙瘩异常顽强,一直没消下去不说,还越长越大。

看着怪异,儿子担心是有什么问题拉着张大爷去医院做了检查,却查出了癌症,原来这小疙瘩竟是肿瘤的一种——基底细胞瘤。

癌症肿瘤很多人的印象都是长在体内,除非发展到能摸到肿块,一般都要检查后才能发现癌变,但其实有一类癌症表现在外部,可以通过观察发现。

这一类就是皮肤癌,而张大爷确诊的基底细胞癌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

表面上来看就是小疙瘩,不痛不痒,每天都能看到摸到,谁能想到竟是肿瘤,而其实他们是有区别的。

要判断皮肤表面的小疙瘩是否会引发癌变,可以有以下简单的四点。

快速生长增大:普通的色素痣不会突然增大,出现短期内突然增大扩散的小疙瘩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这种情况可能是肿瘤正在发展。

瘙痒疼痛、反复溃疡出血:如果小疙瘩所在的皮肤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可能是肿瘤生长扩散引发的组织细胞受损、血管压迫等造成的不适,需要及时治疗,避免造成多次伤害的不良后果。

这时候要控制住自己尽量不要抓挠患处,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器。破损后不易愈合:正常皮肤受到损伤会自然愈合,而患处迟迟不愈合可能是癌变引起的。

质地发硬且边界不清晰:可以用手按压,若小疙瘩发硬可能是存在皮下肿块,一般的色素痣或良性肿瘤边界较为清晰,而恶性肿瘤边界模糊,在细胞组织间隙分布,存在扩散的可能。

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他们作为肉瘤出现在皮肤表面时也可以通过性状不同进行简单区分。

皮肤表面出现的良性肉瘤通常是软的,没有扩散增大的表现,最开始出现时通常会被认作是普通的色素痣,良性肉瘤暂时是安全的。

但如果发现了还是尽早处理为好,避免出现病变,而恶性肉瘤通常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晰,有扩散增长的表现。

良性肿瘤在受到刺激因素后有几率转为恶性,所以一旦身体上的“小疙瘩”开始出现异常增生,体积突然变大,那多半就是肿瘤了,需要立即去医院检查,尽早治疗。

怎么预防基底细胞癌?

这种癌症一般发病人群是老年人或长期暴晒,受到紫外线照射皮肤受损的人群。

主要发病原因是皮肤细胞经过刺激受到损伤造成的癌变,与紫外线照射、各种射线、化学物质辐射、皮肤烧伤等损伤有关,一些有皮肤病的人群要尽早治疗,避免皮肤长期炎症造成的损伤。

所以要预防基底细胞癌首先要做好防晒,尽量避免接触辐射与危险化学品,保护自己的皮肤减少伤害。

除了细胞基底癌,身体出现以下四种疙瘩都需要警惕,可能是异常结节。

颈部疙瘩:出现在颈部的小疙瘩,可能是甲状腺结节,因为是生长在皮下的肿瘤,在皮肤表面的凸起不明显,只是小疙瘩,但在体内可能已经存在结节。

而对有些皮肤状况不好的人来说,生长的颈部的小疙瘩不易引起重视,直到颈部出现明显的肿块,压迫到声带、咽喉,引起进食、呼吸困难,才被发现

所以为了避免延误病情,平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皮肤健康,有皮肤炎症与皮肤病的人群要及时治疗、调理,以便及时发现皮肤上的异常信号。

面部疙瘩:面部长小疙瘩,还一直不见消减,长期存在于面部,除了一般的色素痣,还可能是已经形成的皮上肿瘤,平时要注意防晒,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增长和不适,及时治疗。

胸部疙瘩:长在乳房上的疙瘩,可能是乳腺结节,乳房上凸起的小肉痣可能在皮下已经形成结节,除了可以自己按压检查胸部有没有发硬的肿块,还要去医院做详细的检查。

舌部疙瘩:存在舌根处的小疙瘩,可能是正常的味蕾组织,但若是这些小疙瘩突然肿大、疼痛、出血,除了发炎,还可能是乳头状瘤的出现,平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炎症发作,可以及时发现这些异常表现。

关于此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