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盟友到死敌:以色列伊朗百年恩怨情仇解析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战机撕破伊朗夜空,代号“狮子的力量”行动正式启动。200余架战机分五轮扑向德黑兰、纳坦兹核设施等100多个目标,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萨拉米、总参谋长巴盖里等高层及10名核科学家当场殒命。伊朗随后向以色列发射上百枚导弹,誓言“无止境报复”——这场中东宿敌的对抗,在四十年暗战后终于走向全面摊牌。

⚔️ 一、从蜜月到决裂:地缘棋局的反转(1948-1979)

曾经的中东双雄,关系好到超乎想象:

1950年代,伊朗巴列维王朝是第二个承认以色列的穆斯林国家,甚至开放领空协助犹太移民;

伊朗成为以色列主要石油供应国,以色列则帮伊朗建立情报机构“萨瓦克”、培训军队、发展农业;

1977年两国军火交易达以色列出口总量的50%,核专家手把手教伊朗建核反应堆,情报机构更联手在伦敦执行暗杀。

但是1979年伊斯兰革命成为了事件的转折点。霍梅尼上台后推行“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政策,将以色列斥为“小撒旦”。德黑兰街头涂满反以标语,以色列人学校被关闭,两国正式断交。宗教革命需要敌人,而以色列成了凝聚民心的最佳靶子。

耐人寻味的是,19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仍秘密向伊朗提供80%的进口武器,换取石油资源。敌友界限在利益面前一度模糊。

️ 二、影子战争时期:代理人与暗箭(1980-2024)

断交后四十年,双方开辟三条隐蔽战线:

1. 代理人战争伊朗打造“抵抗轴心”——资助黎巴嫩真主党(年7亿美元)、巴勒斯坦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形成对以色列的包围圈;以色列则持续空袭叙利亚境内伊朗目标,削弱其地区影响力。

2. 斩首与暗杀2020年美军无人机刺杀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以色列特工十年暗杀6名伊朗核科学家,最著名的是2020年法赫里扎德遇刺事件

3. 核设施攻防2010年以色列联合美国用“震网”病毒瘫痪纳坦兹铀浓缩离心机;2024年4月伊朗首次从本土发射300枚导弹报复以色列使馆袭击,打破“影子战争”潜规则。

☢️ 三、2025全面战争的导火索

2025年6月的致命袭击绝非偶然,背后是三重博弈白热化:

美伊谈判倒计时:特朗普设定的两个月谈判期限届满,国际原子能机构突然通过决议谴责伊朗核活动,为以色列提供行动借口;

核武临界点恐惧:以色列认定伊朗“即将拥核”,必须先发制人摧毁核设施,复制1981年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成功模式;

内塔尼亚胡的政治豪赌:面对国内人质危机压力,打击伊朗可转移矛盾并彰显强硬形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丁隆教授点破本质:以色列终极目标是推翻伊朗政权,防止美国与伊朗和解后“放虎归山”。

四、中东火药桶引信已燃

当前局势正滑向危险临界点:

伊朗的反击困境:受创的军力与经济制裁使其难以全面开战,可能采取有限报复——袭击美军基地或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但误判风险极高;

美国的双面角色:以色列行动前与美方“充分协调”,美军提前撤离中东人员;特朗普一边撇清关系,一边警告伊朗“下一波打击更残酷”,被指与以色列唱双簧;

地区架构崩塌:若伊朗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或宣布拥核,将引发沙特、土耳其等连锁反应,中东核竞赛一触即发。

历史黑色幽默:公元前6世纪波斯居鲁士大帝曾解放犹太人,助力重建耶路撒冷圣殿。两千年后,这对宿敌却因政治与宗教撕裂走向毁灭性对抗。

四十年代理人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全面冲突的警报已然拉响。当伊朗民众在废墟上高呼复仇,以色列战机再度升空待命,中东正站在核时代的悬崖边。这场源于政治联姻翻车的恩怨,在美俄博弈、宗教对立与能源争夺的催化下,成为一颗引信滋滋作响的地缘炸弹——而2025年6月的炮火,或许只是倒计时的开始。#博主:伊朗遭重创暴露2大问题#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