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走了|半世勤劳,棠棣同心有孝忠

《青烟威文学》作者:彭雁凌 推荐:何俊德

一生简朴,椿萱失伴空遗恨;半世勤劳,棠棣同心有孝忠。

慈祥的父亲已离开我们7日,按当地习俗,第7日是给父亲的坟茔添土之日,也叫“圈山”。

午饭后,我和大妹夫手拄孝棍跟随大哥大姐上山去父亲的坟茔圈山,大哥怀里抱着老父亲的牌位,担着祭祀用饭食桶以及香和纸笼子;大妹夫则扛了铁锹,肩上背着剩余的孝棍,一路默不作声来到父亲的坟茔。七十多岁的母亲想去父亲的坟地看看,踉踉跄跄提前就来到了父亲的墓地,父亲陪伴一生,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别离之心难以言表。丈夫和儿子爬山不习惯,跟不上我们,尽管汗流浃背,还是在祭祀给父亲坟茔添土前气喘吁吁赶到了。

为父亲的新坟添土回家后,我感觉很失落。

床上看不到父亲端着茶杯喝茶的身影,门前的石墩上不见衔着旱烟锅嘴里滋滋吸着烟叶的父亲;巴掌大的菜地里不见弯腰耕种采摘的父亲,屋子旁的水泥路上不见摇着轮椅笑呵呵行走的父亲。

灰蒙蒙的天,云雾缭绕的泰山。山上褐红色的树木少了往日的丰润,山脚下的四郎河水呜咽着向西潺潺流去,小河岸边的芦苇在初冬的冷风中寂寂摇曳。

我家屋后菜园里辣椒枝叶干枯了,一个紫色的茄子孤独落寞地在枝干上静默。小菜园的东边有父亲种的一畦小菠菜,绿油油鲜嫩欲滴招人眼目;树下的落叶,还有那地边的枯草,唯独父亲那熟悉的身影,我再也看不见我那即使在病痛中也笑呵呵的老父亲了。

妈妈说,人老了,就像田野旷地里的一盏灯,有今天没有明天的。你爸走了,一辈子艰难困苦都过来了,晚年也享上了你们的福,这辈子也值了,不要太过于难过。你们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家,公公婆婆,孩子上学都要照顾。

这些,我自然知道的,只是,我还不习惯没有父亲的家,不习惯看不见父亲影子的家;不习惯听不到父亲言语的家。从此以后,生我养我的父母健全的家就缺失了一口人,心里要生出多少伤憾啊!

纵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扑面而来的离别太突然,让人情以何堪?我假设了千万次,也唤不回亲人的生还,“如果”后面的“那么”,总显得苍白无力。

食而无味,累而无眠的日子里,我切切知道:亲人的离世,感同身受是虚浮的,亲身经历是揪心的!

泰山长青,四郎河水长流,父亲音容德行永留我们兄弟姐妹心间。

作者:彭雁凌,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人,1970年出生,现为初级中学教师。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