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上坟时间:4月4日、4月5日可以扫墓吗?是不是吉日?早了解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们缅怀祖先、寄托哀思的重要日子。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都会回到故乡,到先人墓前祭拜、扫墓,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然而,并非清明节期间的每一天都适合扫墓。那么,今年清明节的4月4日和5日可以扫墓吗?是否属于吉日呢?一起来探讨一下。

清明节的来历

每年清明时节,华夏大地上总会上演一幕幕祭祖扫墓、踏青游玩的景象。清明节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但您可曾了解过,清明节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骊姬之乱,只好离开家乡,流落他乡。日子久了,重耳的日子越过越苦,有一天,他饿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

这时,跟随重耳一起流亡的随臣介之推,偷偷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给重耳喝。重耳喝完汤,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他这才发现,原来介之推为了救自己,竟然做出了如此大的牺牲。重耳感激万分,暗暗发誓,日后一定要好好报答介之推。

转眼十九年过去了,重耳终于回到了晋国,继承了王位,成为了晋文公。他没有忘记当年跟随自己的那些忠臣,把他们一一重用,大大犒赏。

可是,晋文公却把介之推给忘了。而介之推呢,也没有出来邀功,他带着年迈的母亲,悄悄地隐居到了绵山,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

后来,晋文公终于想起了介之推,他亲自来到绵山,想要接介之推回朝廷做官。可是,介之推的家中空无一人。有人出了个主意,不如在绵山四周点火,逼介之推现身。

于是,大火烧遍了整个绵山,可介之推始终没有出来。待到火势平息,人们在一棵烧焦的老柳树下,发现了介之推和他母亲的遗体。原来,介之推宁愿被火烧死,也不愿背弃隐居的誓言。

晋文公悲痛欲绝,他用烧焦的柳木做了一双木屐,天天看着它叹息,以此来缅怀介之推的忠义。后来,晋文公下令,把介之推去世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禁止百姓在这一天生火做饭,只能吃凉食。久而久之,介之推"割股奉君"的感人故事,和寒食节的习俗,就这样流传开来。

就这样,清明节从一个单纯的节气,发展成为如今一个集扫墓祭祖、踏青游玩等丰富内容于一体的重要节日。它和端午、春节、中秋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而最初的寒食节,如今在中国台湾南部、韩国等一些地方,还保留着相关的习俗。人们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感恩。在仲春与暮春交接之际,清明节前后常常会延续十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

从古至今,清明节期间,人们会插柳戴柳、春游踏青、放风筝、荡秋千、吃春卷、青团等等,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正如《论语》中曾皙所说,清明节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各族人民以不同的方式,感谢祖先,感恩生活,去山野间谈情说爱。清明节也标志着农事开始繁忙。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千百年来,清明节承载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清明节为何被称为"60年一遇"?

清明节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不过今年的清明节似乎有点不一样,老人们都在议论纷纷,说什么"60年一遇"、"无春年"之类的,弄得大伙儿一头雾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这还得从今年的日历说起。别看2024年看着挺普通的,其实在背后大有文章。首先,2024年可是个闰年,一年366天,比平年多出一天来。

闰年本来就不多见,四年才来一回,已经够稀罕的了。可今年的闰年还带来了另一个"惊喜",那就是农历里没有立春!

可能有人要打岔了,立春不就是二十四节气里的一个吗,哪能说没就没呢?别急,给大伙儿解释解释。其实,农历的一年是以立春为开始的,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才算一个完整的农历年。

可是今年不一样,农历正月初一是在2月4号,也就是立春前一天,而农历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却是在明年的立春后头。这样一来,整个农历年里就没有立春这个节气了。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可不多见。上一次出现还是60年前。所以老人们才会说,今年的清明节是"60年一遇"。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60年才出现一次的事儿,不稀罕才怪呢。

清明节的另一个名字叫"三月节",顾名思义就是在农历三月,可今年的清明节却提前到了农历二月二十六,这也是个不大不小的插曲。清明节都和农历三月划等号了,突然提前了这么多,换了雷霆崖也得好好琢磨琢磨是怎么回事儿。

这两个巧合放在一起,也难怪老人们会惊讶了。毕竟他们都活了大半辈子,见过的清明节也不少,可像今年这样的,还真是头一回遇见。

不管今年清明节再怎么稀罕,该扫墓的还得扫墓,该祭祖的还得祭祖。清明节的主要任务就是缅怀先人,表达哀思。俗话说得好,"凶日不上坟,上坟祸临门",说的就是扫墓祭祖必须得选个好日子。

今年清明节放假从4月4号开始,一直到4月6号,整整三天。其中4号和5号是扫墓的高峰期, 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到底哪天适合扫墓。

4月4日、5日是否适合扫墓?

三天的假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不少人盯上了头两天,琢磨着4号或者5号扫墓,也避开了高峰期。可是,这两天到底适不适合扫墓呢?

先说4号。这一天看着挺不错,清明节气刚好入节,也算是清明的第一天。按理说,这天去扫墓再合适不过了。可是,如果你稍微了解一点黄历,就会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原来,4月4号在十二建星里头属于"破日"。什么是"破日"?说白了就是个凶日,还是那种比较厉害的凶日。在这一天,最好还是少出门,少动土,更别提扫墓祭祖了。因为扫墓难免要动土、插柳枝、添坟头。

这还不算,4号这天在干支纪日法里头,还是个戊戌日。戊戌日也不是什么吉利的日子,属于黑道日。这一天,诸事不宜,尤其不适合动土、祭祀等活动。所以,虽然4号是清明节的第一天,但如果想扫墓,最好还是避开这一天。

那5号呢? 5号这天在十二建星里头属于"危日",听着有点吓人,其实是个黄道吉日。危日虽然名字不太吉利,但在扫墓这事儿上,却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如果打算在清明节期间扫墓,5号绝对是个好日子。

不过,即便是吉日,扫墓也不能随随便便就去。讲究的人都知道,扫墓还得看时辰。一般来说,上午9点到11点阳气最旺,是最合适的时候。如果起晚了,或者路上耽搁了,最迟也别超过下午3点。要不然,就有点不吉利了。

其实选择扫墓的日子,还得看个人的习惯和方便。如果只能在4号扫墓,也不是不行。毕竟,扫墓的目的是缅怀先人,表达我们的思念和敬意。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哪天去扫墓都是好日子,不做亏心事,不怕鬼上身。

如果条件允许,那就选个吉日自然更好。毕竟在吉日扫墓,也能从心理上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这就像老话说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选个好日子,多行善事,自然能福泽绵长。

这些人最好别上坟

在民间,有些地方流传着一句话:"5人不上坟"。这5类人到底指的是谁呢?

首先说到的就是孕妇。清明节期间,很多地方都会点香烧纸,搞得烟雾缭绕。这对孕妇和腹中的宝宝可不是什么好事。

再说了,孕妇本来就行动不便,长途跋涉去扫墓,实在是辛苦。所以孕妇还是别去凑这个热闹了,安心在家养胎才是正经事。

再说到小孩子。清明节说白了就是祭祖的节日,可小孩子哪懂这些。他们去了坟头,十有八九是淘气捣蛋,碰这碰那的。虽然童言无忌,但有些话还是不能乱说的。

还有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70多岁的人了,身体机能大不如前,爬个坡都够呛。让他们大老远地去扫墓,特别是在野山头的墓地,万一途中出点啥事, 就得不偿失了。老人家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扫墓这事,还是交给年轻人去做吧。

当然,身体有恙的人也最好别去扫墓。不管是慢性病还是急性病,只要身体抱恙,就得好好养,民间流传的身体弱容易招“阴气”是一说,但主要还是不能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

最后一类人,就是那些离家在外的游子。他们常年在外打拼,家又离得远,回趟家不容易。清明节期间,他们未必能抽出时间回老家扫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隔着屏幕也能祭拜先人了。虽然不如亲自回去,但聊胜于无嘛。

除了这5类人,其他人在清明节期间,还是要尽量去祭祖的。毕竟,我们是站在祖先的肩膀上成长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趁着清明节这个机会,回去看看祖先,诉说诉说自己的思念,也是一种美德。

结语

清明节扫墓祭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种孝道的体现。无论是出于思念还是缅怀,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回到先人身边,表达我们的敬意和哀思。

当然,选择合适的日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我们怀着虔诚和敬意去祭拜,那么无论哪一天都是吉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