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总爱怀念过去,过去真有那么好吗?

网上不时有人发声,说改开前如何好,即使物质贫乏,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也比现在好。大有今不如昔的感慨。

初看似乎有些道理,细一点琢磨远不是那么回事。在这点上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当时我们村还是这一带比较富裕的村庄。每个劳动日可以挣壹块多钱,最多的年份达到两块钱。

小村庄靠着江,可提水灌溉水田。即使这样也是顿顿吃粗粮,只有过年节或有病人,或有贵客来才有大米白面吃。为啥?太少了,在没有除草剂没有杀虫剂没有化肥的年代,粮食产量太低了。

肉蛋等副食更是难得吃一回,那是过年才有的待遇。虽然家家都养一些猪鸡鸭等禽畜,但是这些是要卖钱的,家里购买日用品,孩子学习用品,添置自行车缝纫机等大件,都需要这些养殖业做贡献。

集体养的牛那是田里干活的主要劳动力,养的羊那是为了剪羊毛的。只有意外死亡的才能吃肉,而且当时没有冰箱冰柜等冷藏设备,没法保存鲜肉。只有到了冬季才能杀年猪有肉吃。杀了年猪要把肥油炼成荤油。封到陶瓷坛子里,来年春夏炒菜吃。

如果遇上天灾年份,地里产的粮食不够吃,还需要国家救济粮支援。城里也不好过,我二姨家在城里,我去过几次,感觉还没有我家在农村吃的好,顿顿苞米面饼子,每回去都要给她拿一小桶豆油。

穿的衣服就更不用说了,不管大人小孩,衣服裤子都是补丁落补丁。一件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几年才能做一件新衣服。实在没法穿的衣服拼起来纳鞋底做鞋穿(现在许多人理解不了这句话)。主要原因一是没有石油化纤纺织产业,二是棉花受棉铃虫危害重产量低。

要说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在我记忆里每年冬季都有流窜盗窃犯,窜村盗窃。有一年我家仓房内存放的一筐干鱼坯子就被偷了。

物质匮乏,钱物满足不了需要就会导致家庭矛盾。许多家庭为了钱导致生活困难,亲情淡薄,在周围十里八乡,不时传出因为家庭矛盾导致老人妇女自杀的现象。

有人说那时没有贪污腐化。怎么可能?不是没有,是你不知道罢了。我记得当时各村为了增加收入,在冬季农闲季节就要外出找活搞副业。每个村主要领导都要拿着大桶的豆油去到林业局走关系,寻求林场倒木材的工作。每到征兵的时节,想要当兵的家庭,千方百计寻找疏通关系。

仓廪实而知礼节,每个时代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一直认为,物质基础的丰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人们也愿意为提高生活水平而奋斗。

之所以总有人认为今不如昔,爱怀念过去。不是因为过去有多好,而是怀念那个无忧无虑,青春年少的自己。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