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盲盒未拆封已被兑奖,是猫腻还是套路?
盲盒市场受到不少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与此同时
商家过度营销、虚假宣传、产品质量差
和纠纷难解决等问题也引起各方关注
近日,北京市消费者杜女士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她在泡泡玛特购买了“泡泡玛特10周年系列盲盒”套装,却发现盲盒中对应的抽奖已经被人兑换,杜女士为此质疑泡泡玛特“监守自盗”,涉嫌虚假宣传并欺诈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报》就此进行了调查。

01
未拆封限量版盲盒被兑奖
北京消费者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2020年11月11日,她从泡泡玛特国瑞城购物中心店,购买了一套泡泡玛特十周年纪念盲盒,金额为1035元。“泡泡玛特在微信公众号中宣传十周年纪念盲盒会有抽奖惊喜,我就买了一套。”杜女士说,2021年1月24日,她打开塑封盲盒扫描兑奖二维码,扫描提示已经兑奖。

未拆封的盲盒已被兑奖?
这让杜女士觉得不可思议
“我当天就向泡泡玛特客服打电话反映,但泡泡玛特却一直拖着不解决问题。”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1月24日,她按照泡泡玛特客服的要求,发送了邮件,并提供了兑奖失败的界面截图。此后,她又多次通过电话、邮件向泡泡玛特反映问题,但对方一直回复“排查需要时间”。
“
买来限量版盲盒套装是完整塑封的,为什么出现这种已被兑奖的情况?”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这让她怀疑泡泡玛特活动的真实有效性。
记者调查发现,泡泡玛特10周年系列盲盒为限定系列,共15000套,每套价格为1035元。产品说明中称“10周年系列盲盒为限定系列,每套包含15个基础款,该系列无隐藏款,每个盲盒盒身内均含有10周年特别福利惊喜,玩家可通过支付宝或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取对应福利”,福利兑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1年3月20日。
02
消费者质疑“监守自盗”
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让她无法接受的是泡泡玛特公司一直没有解释“为什么商品在我手里,却被别人兑了奖”。在杜女士的不断沟通下,泡泡玛特客服向她透露,经过查询发现,她的盲盒兑换码被一个136XXXXX201的手机兑换。
“既然能查到兑换手机,泡泡玛特就应该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杜女士认为,泡泡玛特后台应该很容易查询到消费者的兑奖信息。“我怀疑是他们内部工作人员给兑换了,因为外部人员也无法看到兑换码。”杜女士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此前针对盲盒市场发布消费提示,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商家过度营销、商家涉嫌虚假宣传、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和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四类主要问题进行了提示。

杜女士分析认为,多数消费者购买盲盒追求的就是“中奖”带来的“成就感”以及盲盒社交带来的“归属感”。
“
10周年限量版红码中奖率特别低,这就像花2元买了个彩票,中了钱却不让兑奖一样。”杜女士说,她担心泡泡玛特一拖再拖,过了3月20日的截止日期后就拒绝解决问题。
03
盲盒市场被吐槽乱象多
记者调查发现,盲盒商品售后难、线上预售等待期过长等问题也被圈内玩家吐槽已久,有的盲盒预售期甚至高达半年。在泡泡玛特国瑞城购物中心调查时,一名店员称,泡泡玛特盲盒抽奖玩法中,抽到隐藏款的概率为1/144。
杜女士告诉记者,她从2017年开始购买盲盒,至今已经买了近600件。泡泡玛特盲盒玩法中,抽到隐藏款的概率小,在市面上的售价也就更贵,有的甚至能达到售价的几十倍。
对于盲盒交易市场哄抬“热款”价格等乱象,杜女士认为,盲盒热起初是出于玩家的“赌博”心理,盲盒消费很容易陷入“盲目”消费。记者在互联网平台搜索发现,不少网络平台售卖盲盒商品。在闲鱼等平台上,二手盲盒商品比比皆是。而在杜女士的手机中,记者也看到多个盲盒交易微信群,群内交易频繁,炒作、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杜女士展示的“盲盒交易群”
杜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不止购买泡泡玛特一家的盲盒,甚至也会在网上买其他商家的盲盒。“有时候也会从网上其他玩家手里淘喜欢的盲盒。”杜女士说。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致电泡泡玛特客服,就杜女士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3月5日,泡泡玛特公司客服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根据消费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泡泡玛特公司做了相关的查询,也确实查到兑换码已经被兑换了。“现在可以查询到一个兑换奖项的手机号码,这个号码我们也尝试进行联系,但是这个号码也一直处于拒绝接听的状态”。
泡泡玛特客服称,出于消费者体验的考虑,愿意给予消费者兑换码应该获得的福利,并且赠送3个盲盒给消费者。杜女士对泡泡玛特的方案表示不接受。“我希望泡泡玛特明确告知我,为什么我的二维码会被别人兑换。”杜女士说。
04
盲盒商家应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
记者梳理发现,从各地消协组织发布的投诉分析来看,盲盒投诉问题主要聚焦在产品质量差、商家虚假宣传、以“限量”“热款”等诱导消费者购买、不按约定时间发货、售后服务差等方面。
针对杜女士的投诉及记者的调查,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秘书长陈音江分析指出,泡泡玛特除了应向消费者履行兑奖并赔偿相应维权损失的义务,企业还应该给消费者一个合理的解释。
“
盲盒消费想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就应该摒弃不良营销手段,要在提升盲盒消费的文化品位和价值方面下功夫,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品质。”陈音江分析认为,盲盒经营商家应该提供真实、全面、准确的商品以及销售规则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只是以一种娱乐或游戏的形式,诱导消费者付出高额费用,这种典型的畸形消费方式注定不会长久。”
陈音江还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盲盒噱头所迷惑,免得花了高价钱,既没买到愉悦的心情,又没买到物有所值的商品。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