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教父之过,当你真正了解父亲的难处时,该不该改变一下观念呢

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这是中国的一句古训,意思是指生养子女却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身为师长只是教育孩子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听起来很有道理,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初的启蒙老师,有其父必有其子,父亲的行事言语对孩子确实影响很大,一千个孩子有一千种性格特征,从他们的身上多多少少都能够反应出父亲的影子来。

但这是绝对的吗?过去我们不说,那个年代人们的言行举止被固定了,几乎是一成不变,所以身上几乎都带着父辈们的遗传,所谓子承父业就这么来的。

可是如今不同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孩子思想活跃,都有着自己的主张与见解,早已经摆脱了父亲的约束与教导,开始我行我素起来。我曾在深圳一家房地产企业工作过,老板身价达到十几个亿,只有一个儿子,知道他平时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吗?是儿子来朝他要钱,除此之外基本上看不到儿子的身影,不是自己躲在屋子里打游戏,就是与狐朋狗友出去花天酒地,父亲艰难的创业经历对他来说无动于衷,好像上辈子欠他一样理所应当。

还有就是房地产大亨王石也有自己的苦恼,儿子王思聪已经步入中年还是单身一个,王石曾经无可奈何地说过:早知道这样,当时为什么不多生几个孩子,也好选择一个靠谱的继承者。

现在的子不教父之过应该改成父想教,子不听了。即使是学校老师,面对如此活跃的学生,再想像从前那样师道尊严,恐怕没有几个学生会买账了。

当父亲容易,但想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就很不容易了,过去说父亲是责任的代名词,对于家庭有不可推卸的重任。家的顶梁之柱,即使再苦再累,也要默默承受。但你能够承受生活的艰辛,你能够保证自己的孩子同样保留你身上的美好品质吗?

父亲的形象在幼小的儿童心目中虽然是高大的,但具体到各个家庭又各不相同,而且会随子女的成熟而变化。可怕的是如今的孩子成熟太早,知道得太多,思想早已经任意放飞,天马行空,单靠几句教育和强制,已经不能够让他们心悦诚服,反过来他们甚至会认为父辈们的思想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父辈们吃苦耐劳的品质已经不能让他们敬佩,甚至会出现反感,我为什么要像你们那样活着,累不累呀。

于是就有了父母含辛茹苦积攒下来的钱财在孩子手里像撒花瓣那样随手丢出去,工作起来吊儿郎当,玩起来疯狂投入,最可怕的是啃老一族,正应了过去的一句老话:孙卖爷田不心疼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做父亲的难处了吧,子不教,父之过,说起来很有道理,当你真正了解父亲的难处时,你还会坚持过去的这种老观念吗?该不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想法了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