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住房补贴怎么算
从1994年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以来,体制内干部职工(包括机关事业国企)享受到最大的一笔资产福利就是房改房了,1998年3月新任总理朱镕基在就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今年下半年出台新的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一律改为商品化。而在小半年之后的7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二十三号令(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
作为政策的分水岭,1998年12月以前参加工作的体制内干部职工,有机会参与房改分到实物福利,1999年1月以后参加工作的则只有货币补贴了。同时作为民生兜底,政府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人才房等。时至今日,福建省内也没完全停止房改,但难度大!得看到你单位内是否有剩余公房,是否分得平,领导是否研究同意分房。所以说,当前社会上很少听说有哪个单位房改,或集资建房。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省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实施方案和福建省省城行政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办法的批复》(闽政文〔1999〕178号)以及《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快住房补贴发放工作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在榕省直行政事业单位新调入人员符合一次性住房补贴发放条件的,各单位应于下一年将应发放住房补贴所需金额列入部门预算或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由各单位自行组织发放。”,
“职工享受住房面积以省政府闽政[1995]40号文件规定的控制标准上限为准。即:一般干部和职工为70平方米;科级干部或正式聘任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干部为85平方米;县处级干部或正式聘任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及1983年8月31日前评定确认为中级职称的干部为100平方米;地厅级干部或正式聘任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及1983年8月31日前评定确认为高级职称的干部为130平方米。”
最近,正好有单位同事要求住房补贴补差,即当年参加房改的面积未达标的,现在可以申请补差。为了编制预算,特意研究了一下,主要有两个公式:
公式1:工龄补贴额:计算公式:5.7元/ m2·年×未达标住房建筑面积 (m2)×至1996年连续工龄 (年)= 元;
公式2:住房建筑面积补贴额:计算公式:每平方面积补贴额(430元/ m2) ×未达标住房建筑面积 m2= 元
假如干部职工(科级)1986年参加工作,参加房改的面积为60平方,按规定享受面积上限为85平方,则公式1的工龄补贴额为5.7×(85-60)×(1996-1986,含起止年即11)=1567.5元;公式2的面试补贴额:430×(85-60)=10750元,公式1+公式2合计12317.5元。
根据我省规定“1998年12月1日起参加工作的职工,以实行提高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的办法来实行住房货币分配制度。单位和个人均按统一规定的缴存比例缴存住房公积金外,所在单位再按其月工资总额的16%,每月为该职工缴存代替住房补贴的公积金,缴存至满20年为止。”大意是1998年12月1日起参加工作的未参加房改的,可以享受住房货币补贴,按其月工资总额的16%,期限20年。假如一个人月工资总额8000元,则5000×16%×20年×12月=192000元。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不知你们发放了没,所在城市财政能承受得住了吗?
与参加房改的相比,老破旧房产市面价肯定值100万元以上吧,如果是学区房,怕又要翻番了。 以福州一级地段的房产60平方,一平方2万元计算,则120万元,如果是鼓楼区学区房,应该值240万元了。所以房改实物福利与住房货币补贴哪个划算?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呐!
不知我算的对不对,对大家是否有帮助~无论怎么样,有实物分房的赚大,最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