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难管教?只因家长没听懂孩子“话外音”,两招教您化解
邻居小瑜的妈妈说,小瑜怎么学什么都不能坚持下来呢?今年开学时候,小瑜非要报学校的篮球课,当时小瑜爸爸妈妈不同意,但是他非要报,最终他们拗不过小瑜,就给小瑜报了,但是,现在小瑜又不想学了,并且理由很“懂事”。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小瑜今年读小学四年级,他们小学每年开学时候都要报校本课,有一些兴趣班可以让孩子选择,兴趣班主要有:陶笛,竹笛,国画,毛笔字,舞蹈,古筝,篮球,轮滑,足球等等,而这些项目有的是免费的,有的是收费的。

而小瑜今年非要选择收费的足球,说他们班好几个同学都是选择足球,可有意思了。
最终小瑜妈妈同意了小瑜的选择,并缴纳了费用,但是现在刚学了几个月,小瑜突然对妈妈说:妈妈,同学们大部分都报的免费校本课,明年我要换一个免费的校本课,这样就可以给家里省钱了。
小瑜妈妈问他既然喜欢,明年还可以报,但是小瑜坚持不报了,理由还这么冠冕堂皇。
01、小瑜“懂事”背后的“话外音”
从小瑜的理由中,我们可以发现,小瑜看似很为家里着想,看似是为家里省钱,实则是没有毅力练下去了,是因为原来看着别人报足球挺好玩,于是就也跟风报了,但是学习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事实根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他发现练足球太辛苦了,实在没有毅力坚持下去,但是因为当初自己软磨硬泡才让父母同意自己报这个收费的足球班,自己怎么样才能让父母再同意自己退出呢?
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到了这个办法,就是用看似为家里着想,看似很“懂事”,为家里省钱的理由,为自己找退路, 实际上是自己真心不想学了。
而这就是小瑜的“话外音”。
02、读懂孩子的“话外音”,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好管了,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并且总是一大推各种各样的说辞与借口,以至于家长都无法分辨哪些是他们的真是想法,哪些是幌子。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家长没有读懂孩子的话外音,所以才会觉得孩子难管。

于是,有的家长为了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便会采用偷看孩子日记的办法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但是孩子也很聪明,他们一旦发现,有的不直接揭穿家长,而是在日记里写一些假话来糊弄父母。
其实,只要平时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孩子的话外音,家长就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03、读懂孩子“话外音”有利于亲子沟通
孩子的话外音的表达方法,其实和孩子的年龄有关系。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后,他们的每句话其实都有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如果家长不耐心倾听,不去进行细致的观察,就会不知不觉中了孩子的“圈套”。

就像文中开头的小瑜就是如此,他的理由看似为家里减少开支,让父母少花钱,不想让父母再继续花钱给自己报收费的篮球班,其实是因为他吃不了苦,没有毅力坚持下去,这才是他的话外音。
所以说,作为家长,我们不但要听懂孩子话的表面意思,更要学会听懂孩子的话外音,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和真正想法。
孩子年龄越大,越喜欢拐弯抹角,这时候家长就要学会倾听话外音了,只有听懂了话外音,才能了解孩子真实的想法,也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进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有效沟通。
04、孩子都会通过哪些方式来表达“话外音”呢?
孩子表达话外音的方式,因年龄不同,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距,比如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表达话外音的方式,喜欢用反抗和哭的方式来表达。

(1)用说反话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爱说反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一个阶段,如何发现孩子是不是说反话,如果发现孩子说反话,家长应该怎么样应对,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甜甜刚进入幼儿园时,甜甜妈接她放学时候,看她满脸的不高兴,之后幼儿园的老师对甜甜妈说:“甜甜午休时候一直哭,就是不睡,其他小朋友大部分都睡了,我们怎么哄她都不行,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回家后,甜甜妈给甜甜讲了一通道理,说午休时候小朋友们都睡觉,这样下午小朋友们一起玩才不打瞌睡,才玩得有精神,当时甜甜也答应到幼儿园了会好好睡觉。

但是到了第二天午休时候,甜甜躺下还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老师说,如果不想睡可以带她出去玩,但是甜甜一直哭:“我要睡觉,我要睡觉!”但是还是不睡。
最后无奈甜甜妈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可以暂时不强迫甜甜午休,这样到了第三天,吃了饭后,别的孩子睡觉,甜甜直接和老师一起玩,这样甜甜就很开心了。
过了几天,甜甜在别的小朋友的影响下,很自觉地午休了。
其实甜甜就是通过说反话来表达自己不想午休的真实想法,但是她又想得到老师和妈妈的肯定,所以心理上比较矛盾,但是当妈妈和老师遵从了她的真实想法后,她就很开心了。

(2)声东击西的方法
孩子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是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去用心倾听,很可能就错过了和孩子深入沟通的机会了。
有一天,14岁的依依和妈妈一起吃饭时,她试探着和妈妈说:“妈妈,我生日时,我们班有个男生给我送礼物,我拒绝了,你觉得我这样做对吗?”
妈妈不经意地回答:“不收就对了,现在的男孩都操些什么心,不用理他们,好好学习就行了。”
其实,依依的妈妈并没有真正了解依依的真实意图,其实她是想询问妈妈,班里有男同学喜欢自己,自己该如何拒绝,但是又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妈妈,所以才采用了这样的方法。

总而言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说话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会巧妙地花心思来套父母的话。
这时候,父母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心思,就要读懂这些“话外音”,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