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犯了3个错误,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潭,中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去年以前,全世界都觉得强大如俄罗斯,定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乌克兰,推翻亲西方的泽连斯基政府,以压倒性的优势取得全面胜利。

然而实际情况令人费解。自去年2月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开战以来,这场双方实力一边倒的冲突,竟然持续了如此之久。

虽然俄罗斯在局部地区取得了一些战果,但站在整个战局来看,仍然没有取得较大优势。

乌军继续负隅顽抗,泽连斯基依旧稳坐总统宝座,西方的军事援助还在源源不断的送往乌克兰。

究竟是哪些原因,让俄罗斯这个巨人深陷乌克兰的战争泥潭?而我国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俄罗斯的窘境

大俄之所以会陷入不上不下的尴尬窘境,一方面是因为西方集团利用俄乌战争,拼命打击、消耗俄罗斯的国家软硬实力,削减它的势力范围。

另一方面则是苏联遗留的诸多问题,俄罗斯也并没有彻底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连锁效应。

从这场冲突中,也让中国学到了很多具有现实价值的经验和教训,看清了西方国家阴险狠毒的政治手段。

苏联当时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国,为了在美苏争霸取得优势,将国家的重心全部投入到发展国防工业上头。

冷战后期两国竞争达到巅峰,在自身经济实力不如美国的情况下,苏联的军事力量甚至一度超过美国。

特别是在核武器和航空航天应用领域,苏联取得的成就一直到今天都让西方国家望尘莫及。

500万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铺天盖地的装甲洪流,如黑洞一般潜伏在大洋深处的战略核潜艇,这些都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时刻高悬在西方国家的头顶,让他们寝食难安。

依靠苏联的老本,俄罗斯依然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梯队军事大国,在国际竞争中与美国保持均势状态,让西方国家不敢对他轻举妄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的军事体系开始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今天的俄罗斯军队依旧装备着许多从苏联时代的武器装备,很多都已经超过了生产时规定的使用年限。

于是在各个媒体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

身穿21世纪先进迷彩作战服的俄军战士,驾驶着各种老旧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操纵着超过40年机龄的作战飞机。

很多上个世纪60年代就装备苏军的老式牵引火炮和火箭炮,还活跃在俄乌战场,数量虽然庞大,但是技术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在战场上的作用微乎其微。

而同属于苏联阵营的乌克兰,当初也得到了大批苏联遗留下来的武器装备,其军事实力曾经短暂号称过世界第三。

但是在西方国家金钱和政治利益的双重诱惑下,为了换取加入北约和欧盟的机会,它甘愿自废武功,主动销毁了全部的核武器和轰炸机,仅保留了部分常规作战力量。

结果就是在开战初期,由于军事力量不足,乌克兰只能被动挨打。

但这个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大批西方援助的到达,乌克兰军人凭借先进的武器装备,经常可以和俄军打个有来有往。

依靠北约提供的各种先进数据和侦查手段,以及遍布战场各个角落的星链卫星系统,乌克兰军队能够时刻全面掌握战争态势,让具有绝对空中优势的俄军屡屡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同时随着大批无人机投入战场,乌克兰对俄军的偷袭和破坏行动取得了丰硕的战果,更是让俄罗斯防不胜防。

这种种表现,令西方国家大跌眼镜,原来强大的俄罗斯军队只是一个假象,真实实力已经到了费拉不堪的程度。

一部分北约官员甚至直言不讳的表示,当初他们完全高估了俄罗斯的军事力量,现在的大俄和海湾战争时候的伊拉克是一路水平,北约完全有能力战胜这个对手。

持续的经济下行

作为是俄罗斯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国当然不希望看到大俄在乌克兰战场被打败。

俄罗斯在战场由主动陷入被动的事实,再次向我们证明了落后就得被动挨打的真理。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武器装备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为了能够扭转这种局面,我们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军事技术的学习与探索。

一方面积极寻求国外先进的装备技术的指导,进行参考和仿制,用最短的时间缩短技术水平差距。

另一方面加大研发费用的投入,鼓励科研机构积极开发新技术新装备,优先发展五代机、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电磁技术和导弹防御技术等,这些领先的高精尖项目。

只用了三十年时间,解放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就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淘汰了落后的武器装备,在很多方面已经全面超越了今天的俄军。

尤其是在无人机和信息技术领域,解放军已经远远走在了俄军前面,各种类型的侦查无人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早已批量装备部队,装备数量和作战应用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为了不被美国的卫星导航技术卡脖子,我们开发了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卫星导航系统,掌握了未来战场的主动权。

所以,俄罗斯在此次冲突中的表现,证明了这么多年来中国韬光养晦,闷声发展国防工业的正确性。

打铁还要自身硬,要想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有足够安全的国防,只有强者才有足够的话语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当和平发展,多元共存,成为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共识,一个国家想要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光有军事实力已经不够,还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

苏联时期,由于计划经济模式的限制,为了和美国竞争,片面注重重工业的发展,工业体系头重脚轻,经济出现了严重的畸形。

一方面是能够制造大量先进的飞机坦克,另一方面则是很多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都要依赖从国外进口。

苏联解体后,大俄在戈叶两人的领导下全面倒向西方,尝试按照西方模式推进经济改革,想要在一夜之间就完成西方国家几百年才完成的资本主义改革,实现经济复兴。

他们盲目听信美国经济学家的建议,通过“休克疗法”来推进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结果为国家之后30年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很多有权有势的人,利用职权之变,抓住私有化改革的契机,将大量优质的国有资产合法的转变为私有资产。

实现了一夜暴富,完成了财富的原始积累,这些人就是今天人们经常听到的俄罗斯“经济寡头”。

寡头们将钱投向石油、军工、食品等能够快速获利的行业垄断,将国家经济的命脉握在手里,导致其经济再次出现严重单一化的趋势。

俄罗斯严重依赖兵器和能源出口,巅峰时期,能源出口一度占到俄罗斯全国GDP的一半以上,制造业和轻工业发展几乎停滞。

在和平时期,这种以单一出口能源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确实能够快速推动国家发展。

2014年东乌局势恶化,俄罗斯接管乌克兰东部部分领土后,美国暗中作梗,打压国际原油价格,限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能源出口收入狂跌。

刚刚迎来的短暂经济复苏,又在此时踩了个急刹车。

俄乌开战后,美国更是进一步变本加厉的打击俄罗斯的经济体系。

冻结俄罗斯在海外的外汇储备;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精密仪器设备。

对俄罗斯出口的石油,煤炭,天然气实施全面禁运;禁止欧洲主要国家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

之后干脆秘密炸毁了俄罗斯向欧洲出口能源的北溪管道,直接釜底抽薪,要彻底置俄罗斯经济于死地。

虽然去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只下降了不到3个百分点,但是却直接影响了俄乌战争的走向。

由于军费预算不足,俄罗斯无法为新征召的部队配发足够的装备,他们很多人不得不顶着二战时候的钢盔,拿着老旧的武器前往乌克兰参加战斗。

随着战争烈度的提高,俄罗斯损失了大量的重型装备,很多部队缺少必要武器装备来组织有效的进攻。

导致乌克兰在挺过最初的困难阶段后,逐步稳住了阵脚,甚至还一度将战线反推回去。

因此一旦爆发战争或者出现利益争端,这种单一的经济模式,就会变成拖累国家的软肋。

问题解决要趁早

幸运的是,中国很早就认识到经济多元化的必要性,从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坚持遵循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没有想过,也没有办法在一棵树上吊死。

凭借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内市场,我们构建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门类健全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健康有序的增长。

同时,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寻求经贸相关合作,寻求战略伙伴,推动互利共赢的多边贸易模式。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正在尝试逐步摆脱对美国经济以及美元的依赖,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经济体系和玩法。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随时可能到来的中美对抗做好充足的准备,能够在危急时刻自给自足,避免未来陷入俄罗斯同样的困局。

俄罗斯犯下的最后一个错误,是盲目听信西方国家做出的政治承诺和保障。

当初美国为了防止社会主义西扩,用北约与苏联对抗,不断用虚假的、繁荣的资本主义洗脑苏联人民,苏联领导人竟然都轻易信了伪装的鬼话。

1990年东德宣布推出华约,为了尽快促成东西德合并,美国和北约以承诺北约不会东扩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威胁为条件,换取了苏联对两德合并的首肯。

然而事实证明,北约的嘴,骗人的鬼,说话不算话才是它的特色,苏联解体后,它似乎觉得没有了合同另一方,于是不东扩的承诺也被它吞了回去。

一鼓作气,接纳了多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向东拓张了1000多公里的势力范围,与俄罗斯之间仅隔着芬兰、瑞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这四个国家作为缓冲地带。

2014年,亲俄的乌克兰政府被推翻,为了防止遭到俄罗斯的武装干涉,他们主动要求加入北约给自己找靠山。

到此时,普京终于看清了北约的阴险用心,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让俄罗斯复兴,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良好的合作关系。

为了保住最后的战略缓冲地带,2014年下半年,俄罗斯不得不主动出兵占领乌克兰所属的克里米亚半岛,并支持卢顿地区独立,来进行反制。

不过为时已晚,北约此时已不可能放弃乌克兰,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承诺,只有永远的利益,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最后的争端。

在与中国相关的争议问题上,西方国家的态度又何尝不是如此。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中美邦交正常化以来,一旦美国需要中国支持或者想从中国身上谋取某些利益的时候,他就会站出来,高喊支持“一个中国”。

如果双方关系紧张,美国又会利用台海问题挑起中国周边国家的矛盾,摆出一些支持台独分裂中国的态度,作为要挟中国的筹码。

拜登政府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对华强硬政策,多次鼓动高级幕僚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台独分子支持,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台湾的军事对抗能力,增强台独分子的信心。

特别是近两年,先是派遣政府官员去台湾省逛一逛,做出一副全力支持台湾决定的样子。

近期又无视中国的合理合法的政治立场,竟然派专业人员去台湾省帮助训练台军。

正是因为在俄乌冲突中尝到了甜头,他们急于在亚太地区打造第二场俄乌冲突,让台湾成为第二个乌克兰,通过代理人战争的方式,将中国也拖下战争泥潭。

无论对手如何玩弄政治手段,调整对华政策。我们都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只有中国真正崛起,自身实力强大,才有能力与对手进行平等的较量。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