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囚禁之后:慈禧换黜计划引发的宫廷风云与政局动荡
自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中南海瀛台,成了傀儡皇帝。有人说光绪应该韬光养晦等待慈禧死后即位,可实际上这么做是没用的。慈禧一直有另立皇帝的想法,并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震动晚清政坛的事件。

废立之心初现于舆论暗流
慈禧认为光绪想用变法来摆脱自己控制,是对她权威的严重挑战,开始谋划废立光绪。她先放出风声,试探各方的态度。一些官员迎合慈禧,上奏折指责光绪帝 “失德”,为废立制造舆论基础。
但是,废帝的事遭到了部分人的反对,一些封疆大吏如刘坤一,明确表示 “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坚决反对更换皇帝,担心引发政治动荡。民间也对慈禧的意图表示不满,很多人同情光绪,支持变法的人更是强烈反对。

“己亥建储” 闹剧上演
1900 年 1 月 24 日,慈禧太后不顾反对,发布懿旨,以光绪帝 “无嗣” 为理由,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儁为 “大阿哥”(作为皇储),计划在次年元旦让光绪举行让位典礼,史称 “己亥建储”。载漪等人因溥儁成为皇储而权势大增,他们想通过控制新皇帝进一步把持朝政。为了让溥儁顺利登基,载漪等人甚至想要利用义和团的排外情绪,制造混乱,以此向支持光绪帝的西方列强施压,迫使列强承认溥儁的地位。

国内外势力的强烈反对
在国内,“己亥建储” 引发了强烈的反对。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联合蔡元培、黄炎培等 1231 人联名发电,反对立溥儁为大阿哥,要求光绪帝 “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 。各地商会、士绅也纷纷响应,形成了一股反对 “己亥建储” 的舆论热潮。
在国外,西方列强对慈禧的废立计划不满。列强既不希望中国强大,也不希望中国太过混乱,担心光绪被废后,新皇帝受守旧派控制,会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利益,所以拒绝承认溥儁的皇储地位。
英国公使窦纳乐甚至向清廷施压,明确表示反对更换皇帝。此外,日本等国也对光绪帝抱有一定期望,希望通过支持光绪帝推动中国的改革,从而获取更多在华利益,所以也对慈禧的做法持反对态度。

计划受阻与后续影响
由于国内外的强烈反对,慈禧被迫暂缓了计划。这让载漪等人非常不满,利用义和团排外情绪,怂恿慈禧太后对列强开战,企图借义和团之手打击列强,实现溥儁登基的目的。
最终导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沦陷,慈禧和光绪出逃。“己亥建储” 闹剧不仅加剧了晚清的政治危机,也让清政府在国内外的威望一落千丈。同时,这一系列事件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也让更多的人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