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耳道反复流水竟是癌!医生:耳朵有这些症状不可小觑
重庆之声5月17日讯 “感谢你们,如果没有你们的精湛医术,也许我都无法站在这里了。”5月16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外,市民胡大峰(化名)激动地对耳鼻咽喉科的医护人员说。不久之前,胡大峰因为耳道流水前往西南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下,他顺利的接受了手术,目前病情稳定。

男子耳道莫名流水没在意
今年年初,52岁的胡大峰突然发现右耳长了个小包块,耳道也开始莫名其妙往外流液体。“这个包块不痛不痒,一开始流的水也不是很多,就没有太在意。”胡大峰说。
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周后,包块越长越大,外耳道也出现了红肿的迹象,他开始觉得不对劲,随即来到西南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
“初诊时他的病情已经不轻。”耳鼻咽喉科主治医生何亚告诉记者,当时胡大峰的右侧外耳道已有明显充血,包块几乎堵塞了整个耳道,并且上面有一些脓性分泌物。看到这个情况后,何亚立刻安排胡大峰进行活检。活检结果显示,胡大峰患的是右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活检结果出炉后,何亚联合呼吸内科、胸外科、口腔科、神经外科等科室医生对胡大峰进行会诊。“会诊时,我们还发现胡大峰的癌细胞已出现转移,不仅脑膜受损,肺部也出现了结节,情况可谓相当棘手。”何亚说,结果出炉后,他们立刻决定对胡大峰实施手术。
肿瘤切除仿佛是在刀尖上跳舞
由于胡大峰的病灶出现转移,涉及颅脑、颞颌关节、腮腺、颈部淋巴结、耳廓、肺部等多个区域,在病灶如此广泛的情况下,如何在切除病灶的同时,确保面部神经的完整性,成为一大难点。
耳鼻咽喉科联合神经外科、烧伤科等科室,对胡大峰进行了联合会诊,决定对他实施右颞骨部分切除、右腮腺部分切除、右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外加硬脑膜病损切除并修复重建。此外,专家还需联合烧伤科根据皮肤的缺损范围,制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
“这意味着,我们除了要完整切除颞骨、颅脑、腮腺、颈部区域的肿瘤外,还需在修复颅骨上做文章,需要多个学科在手术台上的通力配合,手术难度极大。”何亚说。
4月下旬,胡大峰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过程中,团队先是采取逆向手术方式探查面神经主干,追踪至腮腺,切除右侧腮腺浅叶及部分深叶。之后,在处理脑膜部位肿瘤时,团队小心翼翼地剪除了患者部分被肿瘤侵犯的脑膜组织,再利用人工脑膜加以修补。
由于整个手术涉及区域多,难点多,由耳鼻咽喉科何亚医生、兰发璋医生、神经外科左成海医生、烧伤科李海胜医生组成的联合主刀团队各司其职,手术过程大家密切配合,犹如在刀尖上跳舞。
幸运的是,经过10个小时的手术,患者体内的病灶全部被成功切除。最终,经过22天的精心护理,患者于5月中旬顺利出院。
耳道流水不容忽视
何亚医生告诉记者,外耳道癌是发生在外耳道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鳞状上皮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黏液上皮癌等。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早期常有间歇性耳痛,晚期可转为持续性耳痛,并向颞部及耳周扩散。肿瘤突入外耳道者可堵塞外耳道,并可引起耳鸣、传导性听力下降。病程较长者,可伴有继发感染及耳漏。”何亚介绍,由于外耳道癌总体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多数临床医师缺乏诊断和治疗经验,常被不规范处理,导致错失最佳的处理时机。
他提醒,如果市民无故出现耳道流水、间歇性耳痛等症状,用药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的,就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从而尽早发现外耳道癌,并接受治疗。
何亚医生还表示,对于外耳道癌,市民也无需过于害怕。“目前,外耳道癌的预后一般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侵袭程度相关。早期外耳道癌患者,在接受规范手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100%,故早发现、早日接受医院规范治疗是提高外耳道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何亚介绍。
重庆之声记者 向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