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湿热体质,到底什么是湿热体质?今天给你讲清楚
我们平时总听别人说起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之类的话,湿热质是中医上9个常见的体质类型的一种,指体内湿气过多、与热气相结合形成的体质。湿热质的特点是容易出现湿气和热气的症状,如体内闷热感、口苦口干、大便黏滞等。
湿热质人面对的可是两个麻烦,首先是体内的热气使皮肤容易生疮长痘,其次是淤积在皮肤中的湿气使痘痘不容易痊愈。别小看了湿热,“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驰长,软短为拘,驰长为痿”,这是说湿热可以让我们四肢无力,还有X功能减退。

在生活中,湿热质的人常会有下面的表现。
1. 容易生疮疖多,皮肤油腻,爱长痘,口干口苦、唾液粘稠等。
2. 身体困重,倦怠,严重的时候有裹着湿毛巾的感觉。
3. 午后潮热盗汗,热不明显,有时候甚至没有感觉,如果将手在皮肤上多放一会,就会感觉皮肤发烫,这是被湿气阻遏住的热透出来的表现,一般在午后比较明显一般人在出完汗后就不热了,但是湿热质的人还是热。
4. 容易心烦气躁,因为体内有热,往往会有心烦的感觉,脾气比较急躁。
5. 胸闷,这是湿邪阻遏气机的表现。

6. 食欲不振,一般是由脾虚导致湿不能运化发展而来,湿困比较严重,不时会有恶心的感觉。
7. 口渴却不太想喝水,虽然有口干的感觉,但体内有湿邪,也属于水,所以不太想喝水。
8. 口中有异味,特别是早上起床后,嘴巴黏腻不舒服,一张嘴,嘴巴里的味道就喷薄而出。
9. 大便黏滞不爽或干燥,小便短黄。
10.大多数有前列腺的炎症。
导致湿热的因素有很多,大多与饮食不当、环境潮湿、情绪紧张等因素有关。饮食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等容易产生湿热;居住环境潮湿或过于闷热,也会促进湿热的生成。情绪紧张、气滞血瘀等情况也容易导致湿热体质的发生。
就身体的内环境而言,脾虚而不得化湿,阴虚生内热,是产生湿热的因素,因此在清热除湿的同时还要注意健脾滋阴。脾胃好了,体内湿热得以运化,身体适应能力增强,湿热也就不容易入侵了。

日常生活中,湿热质的人饮食必须以清淡为主,辣椒、狗肉、牛肉、羊肉、酒等,最好想都不要想;韭菜、生姜、胡椒、花椒等甘温滋腻,以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得少吃;应该多吃赤小豆、绿豆、芹菜、黄瓜、薏苡仁、莲子、茯苓、鸭肉、鲫鱼、冬瓜、苦瓜、藕等甘寒、甘平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