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刘备最得意的战将,屈死后被夷灭三族,头颅被扔在地上践踏

魏延是蜀汉中后期屈指可数的一员战将,为蜀汉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料这样的一位勇将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关于魏延谋反人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源于《三国演义》中所描述魏延是一个脑后长有反骨的人物,因此说魏延必反,那魏延谋反是子虚乌有还是确有其事?

我们想来讲讲三国演义中的魏延谋反案,说是马岱杀魏延的时候,杨仪出城说,你敢喊三声“谁敢杀我”吗?魏延说为何不敢!谁敢杀我!马岱杀出大喊奉丞相懿旨诛杀叛贼魏延,一下人头落地。

但这确确实实是一个冤案,根据《三国志.魏延传》的记载,说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于北伐军中,临终前在榻前召开了一个秘密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丞相府长史杨仪、姜维、费祎这些人。诸葛亮说,本相亡后此仗不可再打,三军皆撤回汉中,撤退的时候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意思是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你们不要管他,军队自己开拔就是。做完这个安排之后诸葛亮就病亡了。

参加会议的几个人一商量,决定让费祎去找魏延传达丞相军令。果不其然,魏延一听就跳了起来,“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耶”魏延又说道,我魏延是什么人,怎会给杨仪断后,我要继续在这里部署北伐。

费祎一听这话肯定知道没戏,搪塞魏延说“魏大将军,这杨仪是个书呆子,他哪里会什么打仗,容我会去劝劝他,助将军一同北伐”谁知费祎出了魏延的大营拔马就跑。之后魏延静静一想,不该放走这个费祎啊,此时费祎已经将魏延的态度告知了其他人,魏延也派探子去观察杨仪等人的动静,打探得知,杨仪按照诸葛亮的部署,自己带着部众往成都方向撤了。

魏延顿时火冒三丈,单靠魏延一支部队是无法完成北伐的,魏延心想,你撤我也撤,于是魏延抢在杨仪的前面往前撤退,撤退的过程中还干了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他把沿途的栈道、桥梁全给烧了,就这样一路跑到了南谷口。杨仪一看魏延撤了,而且把栈道给毁了,气的是牙痒痒,没办法,只好取山上的树木重新搭桥,并上书朝廷说魏延谋反,魏延也上书说杨仪谋反,后主刘禅一看头都大了,就找来董允、蒋琬问“爱卿,这魏延说杨仪谋反,杨仪说魏延谋反,到底是谁反了?”这些人就说“陛下,臣等以性命担保杨仪他是不会谋反的,这个魏延会不会谋反就不好说了”这样一说就只能是魏延反了。

于是刘禅命令蒋琬带宿卫营北上拦截魏延,杨仪也带着部队南下去追击魏延,把魏延被堵在了南谷口,王平过去对众将士说,丞相尸骨未寒,你们现在这样对得起丞相的在天之灵吗?魏延的部队一听觉得王平说的有道理,于是一哄而散,魏延只好带着几个亲信逃到了汉中被马岱所杀,魏延被杀后首级送到了杨仪跟前,杨仪直接把魏延的脑袋扔在了地上用脚去踩,嘴里骂道“好你个魏延,断我的后路,看你现在还能不能干坏事。”之后夷延三族,一代名将就这样窝囊的死去。

经过以上《三国志》记载的事情经过我们来判断一下魏延是真谋反还是假谋反,首先说魏延谋反是有根据的,不是信口开河。第一,丞相有令,停止北伐,魏延没有服从军令;第二,让你回的时候你就是不回,突然又私自南下,而且把所有的栈道烧毁,你想干什么。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假象,魏延急切南下直逼成都想要颠覆蜀汉政权,而且烧毁栈道不让杨仪前来救驾,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杨仪一个书生是不会造反的,就算是没有弄清楚情况,为了保卫皇上,维护蜀汉政权,谋反的罪名魏延是当定了,所以,认为魏延造反不是没有原因的。

但是细细想来,魏延的的确确是无法造反,也不可能造反的,首先以魏延当时的势力是不足以自立为王的,魏延不会傻到以卵击石这种地步,所以魏延要想谋反的话只有一条路——投降曹魏,但是以魏延的种种行迹来看根本没有投降曹魏的这个想法。魏延要想投降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诸葛亮的安排断后,在断后的过程中突然剑锋一转投降曹魏,而看看魏延他往南走一直到了蜀汉的腹地,而且魏延被王平拦截之后没有了兵马继续往南逃到了汉中,这时候他仍然可以选择投降曹魏,但是魏延至死都没有投降曹魏,可以说魏延对蜀汉还是忠心耿耿的。

魏延的本意之所以不往北走去投降曹魏,而是要往南走只是想要杀杨仪,以魏延当时的威望、战绩、地位来说是最适合做诸葛亮的接班人,倘若如此的话就可以继续北伐了,但是此时却跳出来个杨仪与魏延心里的安排相违背。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说“本指如此,不便背叛。”魏延的本意就是如此,他不是想好谋反,魏延一死也不是死于他的谋反,而是死于他与杨仪的内讧。

那魏延与杨仪之间又哪里来的这么大的仇恨呢?到了这种水火不容的地步,八卦历史下次为您分享。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