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死后葬到了哪里?

  • 溥仪死后葬到了哪里?-图1
3回答·81万阅读
唐醋小排骨

2017年11月23日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引无数人津津乐道。他的生身份从九五至尊到平头百姓,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的人死后去了哪里?

在清朝,每一位皇帝都会由家族选定“万年吉地”,营建陵寝。宣统皇帝溥仪3岁登基,刚满三年,清王朝就覆灭了,当时陵寝还未选定。

溥仪退位后,国民军优待清室,溥仪被幽居紫禁城。到了溥仪10岁,帝室为其选定“万年吉地“,经勘测与计算选定在泰东陵旺隆村北,由于当时小朝廷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陵寝一直未动工。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去世。享年61岁。遗体于10月19日火化。寄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1994年,其妻将其骨灰迁至西陵。

牛不弹

2020年10月19日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病逝,享年61岁;两天后,他的遗体进行了火化。对于如何安葬,周总理做出了指示:1.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2.家属可以选择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者寄存骨灰。同时,周总理还亲切地问溥仪的家人:“需不需要建设一座坟墓?

溥仪是清朝的最后一任主人,他的身后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他死后会葬在哪里呢?

2.他的家人是怎么回答总理的问题的?

3.他的家人又会以什么方式安葬他呢?

4.第一次安葬完,家人为什么又要将他迁葬呢?

下面,三悟频道和大家一起回顾这段充满辛酸、惊喜、悲剧和曲折的安葬、迁葬故事,尤其迁葬事宜很具有戏剧性。

一、一个价值5元的骨灰盒是他的归宿,“北京八宝山公墓”是他的“第一站”

溥仪的一生是值得同情的,不仅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在他死后亦是如此。

他去世时,正赶上特殊时期,在那个年代,大环境的氛围不允许为他开追悼会。

因此,溥仪的妻子李淑贤和弟弟溥杰及其爱新觉罗家族婉拒了“特赦建造漂亮坟墓”的好意,表示坚决拥护新中国的规定,所以,就在溥仪去世两日后,他们选择了“火化”。

在当时的环境下,别说贵重的物品了,就连一个高档的骨灰盒,也难以买到。

于是,溥仪的妻子李淑贤用5元钱买了一只十分普通的小骨灰盒,将溥仪的骨灰小心翼翼地装进这只小骨灰盒里。

火化后的第二天,经过溥仪家人们的商议,将他的骨灰安放在了“八宝山人民骨灰堂”。

李淑贤认为,将溥仪的骨灰盒安放在这里,溥仪就能与人民大众在一起,这样,溥仪就不会感到寂寞。

不过,安放在这里的骨灰盒有很多,一排一排的摆在了木架上,差不多有两层楼那么高,好在,溥仪的骨灰盒正好安放在了骨灰堂大厅的中央,这个位置,李淑贤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是,八宝山人民骨灰堂不会只安放溥仪一个人的骨灰盒,还会安放其他人的骨灰盒。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骨灰盒越来越多,溥仪的骨灰盒存放期也快到期了,李淑贤非常担心、同时也不忍心自己丈夫的骨灰盒有一天会被深深埋没在角落里,所以,她对此事犯了愁。

就在她一筹莫展时,一件“好事”悄无声息地来到了她身边,暂时消解了她心中的担心。

二、时隔13年,一场“迟到”的追悼会;“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他的“第二站”

1980年5月29日下午,在政协礼堂,全国政协为溥仪补办了一场隆重的追悼会,并为溥仪更换了一只高档的大骨灰盒,与此同时,与溥仪一起补办追悼会的还有“王耀武”和“廖耀湘”

溥仪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副室,这一间房间比人民骨灰堂的面积更大,而且,这里种满了绿树鲜花,环境比较优美安静,空气也比较清新。

同时,溥仪生前的同事杜聿明也“住”在这里,所以,溥仪可以与他做邻居,并不会太寂寞。

以上几点,让溥仪的妻子李淑贤非常满意,也比较放心。

但是,十几年之后,李淑贤已到了古稀之年,此时的她,心事越来越严重,她不断裁思:“我和丈夫溥仪没有儿女,我百年以后,谁来照顾溥仪的骨灰盒呢”?

三、溥仪的骨灰盒何去何从?香港富商“张总”的出现,让李淑贤看到了希望

一日夫妻百日恩,作为溥仪的第5任妻子,李淑贤对溥仪也算是尽了夫妻之情。

对于自己百年后,谁来照顾溥仪的骨灰,李淑贤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所以,她就打算购买一块坟地,先把溥仪和谭玉龄的骨灰安葬进去,将来再将自己安葬进去,而这里提到的谭玉龄就是溥仪一生之中最爱的女人。

可是,这个愿望一直难以实现,直到一位香港富商的出现,才让李淑贤看到了希望,这位香港富商就是“张总”。

张总通过熟人找到了李淑贤,耐心地与李淑贤商量起为溥仪迁葬的事情。

他告诉李淑贤:“李阿姨,我在河北易县创办了华龙皇家陵园,占地面积300亩,就在光绪皇帝的崇陵北面,这个地方山青水绿、柏翠松苍,非常适合安葬,您可以考虑将溥仪先生的骨灰安葬在这里。”

张总提到的光绪皇帝的崇陵,就是在清西陵内,至于他说的华龙皇家陵园,其实并不在清西陵内,只是和清西陵挨着,而且,华龙皇家陵园是一座人民性的陵园,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选址,即便是一位普通老百姓。

其实,在溥仪死后,陆陆续续的有很多人找过李淑贤谈过此事,甚至,还有人表示愿意赠送墓地,可是,都被李淑贤婉拒了,她认为这样做并不合适。

因此,对于张总的提议,李淑贤起初并没有在意。

可是,面对李淑贤的无动于衷,张总并没有灰心,他继续耐心地解释道:“李阿姨,清西陵先后安葬了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如果溥仪先生能安葬在华龙皇家陵园,他就可以和他的父亲光绪挨着了;而且,李阿姨,您放心,一切费用由我来承担”。

李淑贤听到这里,就问张总:“溥仪与你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你为什么愿意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你建设的陵园?”

张总听后,不急不慢,侃侃而谈,他从溥仪的历史地位、影响、经历等角度,向李淑贤表达出自己对溥仪各种不幸的同情,并一再表示自己会承担全部费用。

但是,这些“场面话”还是没能完全打动李淑贤,直到李淑贤问清楚最后一个问题,她才有了一些动心。

李淑贤问道:“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面对这个问题,其他富商可能会说“没有好处”、“我只是一片好心”等虚伪的话,可是,张总不同,他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经营陵园的,当然希望提高陵园的知名度,如果溥仪先生能安葬在我的陵园里,将来肯定会给我带来一些收益”,说完,他又补上一句:“即便将来没有收益,我也觉得很值得。”

张总此话说得很直白,一点儿也不虚伪,而且丝毫没有唱高调的意思,这让李淑贤增加了好感,尤其是信任感。

李淑贤听后,也亮出了自己的底线,她对张总说道:“如果你张总说做这件事完全是为我李淑贤好,那我就不信了;你现在说做这件事对你的事业有好处,我倒觉得挺符合情理,而且,我也能完全理解了。”

说完,李淑贤又转移了一下目光,像是在回首往事,说道:“我嫁给溥仪,他死了,我就开始守寡;这一守也有20几年了,我什么都没有,就有这个骨灰盒。如果我把他交给了你,我就什么都没有了。”

接着,李淑贤又将目光转移到张总身上,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算初步商定,但是,具体办法还要容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

第一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第二次的双方洽谈还会远吗?

四、张总用“99.5平米的实施方案”彻底打动了李淑贤

两人初次见面后,双方都有了初步意向,暂且不说李淑贤,我们先说张总。

站在张总的角度,既然李淑贤有了初步意向,张总肯定不会轻易放弃,于是,他带着老婆和孩子趁过年的机会来到李淑贤家为李淑贤拜年。

双方一番嘘寒问暖之后,就进入了正题。

张总说道:“是历史给了我一次机会,我要为溥仪先生安排好最后一件大事,我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做好、做细,既要对得起历史,又要对得起将来”,言语之中,透漏出慷慨激昂的信心和决心。

说完,他又说道:“李阿姨满意,就代表溥仪先生满意,所以,有什么要求,李阿姨尽管提出来。”

李淑贤听后,慢条斯理地说道:“我的要求并不高,你们陵园的墓地建设标准是1.5平方米,溥仪的墓地要大一些,不能少于6个平方米;我和谭玉龄的墓地不能少于3个平方米,然后,再立个碑就行了,还有,最好种上一些绿植。”

“好,李阿姨,您尽管放心,我肯定做得比这还要多”,张总听后,斩钉截铁地说道。

接着,张总向李淑贤介绍华龙皇家陵园的墓穴标准:“华龙皇家陵园的墓穴标准共分3类:一是骨灰区,占地面积分为1.5、2.0、2.5和3.0四个标准;二是棺柩区,建设标准为占地5平米;三为自选区,占地不小于12平米。”

说完,张总直接说道:“我想把溥仪先生、谭玉龄女士和您的墓穴建在自选区的正中央,占地99.5平方米,您猜这99.5平米代表什么意思?”

李淑贤听后,摇了摇头。

“故宫的房屋是9999.5间,咱们这个99.5平米就是借鉴这9999.5而来的”,张总解释道。

李淑贤没有想到张总会想得这么周全,心里非常赞成这个方案。

五、李淑贤为溥仪选择墓葬位置,“这一天天气不错,位置选得非常好”

就这样,双方你情我愿,洽谈得非常顺利,接下来,就要确定安葬溥仪的具体位置。

1995年1月15日,张总带着李淑贤来到了清西陵,这一天本来就是三九天,按常理来说,应该非常冷才对,可是,这一天却非常暖和,风和日丽的,大家都说这是好日子。

李淑贤跟着张总来到自选区,向周围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自选区的中央距光绪的崇陵宝顶也就只有三四百米,如果溥仪安葬在这个位置,只要一抬头,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父亲;而且这个地方地势开阔、较为平坦,实则一处安葬宝地。

李淑贤选定了位于自选区中央的这块地方,张总便安排工作人员用石灰撒上了标记,自此,长期悬在李淑贤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顺利落地了。

墓穴地址就这样选定了,接下来,就要签订为溥仪修建陵墓的协议书和委托书,这样才显得正式,这样才会对双方负责。

只见委托书中写道:“溥仪先生是我的丈夫,已于1967年病故;现今我年事已高,且溥仪先生无子女,依据溥仪先生遗愿,经过与华龙皇家陵园张总协商,同意张总全权办理溥仪先生骨灰在华龙皇家陵园内安葬事宜……”

看过后,李淑贤便拿起笔在委托书下面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签字时,她的手有点儿抖,那是因为她太激动了,我们无法想象她在写字时,她的脑海中会浮出多少过去的事情,这恐怕只有李淑贤本人知道。

签字以后,一位在场的风水师要走了她签字所用的那支笔,虽然这支笔不值钱,但是,它记下了一个庄严的时刻。

之后,张总、李淑贤一行人又在墓穴位置取下了破土的第一揪土,这一揪土要在骨灰安葬时,放入墓穴;同时,双方约定10天后举办迁葬仪式。

六、迁葬时,遇到了一个小插曲,本以为会有曲折,没想到变成一个“小惊喜”

1995年1月26日,本来是为溥仪迁葬的日子,但是,就在前一天,法院给李淑贤下达了一个通知,说是要为《我的前半生》判决著作权。

这下忙坏了李淑贤,是放弃出庭?还是延迟迁葬事宜?

不,李淑贤坚决不放弃出庭,同时,她也不愿意延迟迁葬。

她和张总商定,为溥仪迁葬的事情按照原计划进行,自己先去出庭,开庭时,迁葬车队就在法院门口等待。

好在这场官司打赢了,李淑贤的心情是十分的激动,在场的人也都为她感到高兴,出来法院门口,她就坐上早已准备好的车辆向华龙皇家陵园赶去。

她没有想到出庭的“小插曲”变成了一个“小惊喜”,想必,在另一个世界的溥仪也感到十分高兴。

两个小时后,李淑贤与张总一行来到了华龙皇家陵园,这里早已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工作。

李淑贤下车后,双手捧着溥仪的骨灰盒放在铺着黄绸子的灵台上,迁葬安陵仪式正式开始。

这时,张总请李淑贤发言,在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李淑贤说道:“今天我很高兴,溥仪有了一个安葬之处,感谢张总,感谢在场的所有人;同时,我也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的前半生》判决,我们胜诉了,我想,这也是对我丈夫最好的安慰。”

说罢,李淑贤以及在场的人为溥仪深深地行了“鞠躬礼”,然后,在张总和张太太的搀扶下,李淑贤双手捧着骨灰盒走向了一百多米以外的墓穴。

来到墓穴旁,张总对李淑贤说:“这个就是您10天前选定的位置,您看,底部是混凝土,周围是岩石,用钢筋和水泥浇筑在一起,这样不易发潮,也非常安全,您看,您还有什么意见?”

说完,张总顿了顿,等待着李淑贤回答,此时,李淑贤心情太凝重了,她已回答不出来。

这时,张总又说:“如果没有什么意见,现在就把骨灰盒放进去吧,我们让溥仪先生早点儿安息。”

李淑贤便把骨灰盒交给了刚刚跳下一人多深墓穴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郑重地接过骨灰盒后,轻轻放入铺着黄绸缎的水泥棺内,并特意解开包裹骨灰盒的黄缎布,确认好面南背北的方向,再次包好,然后盖上棺盖,窝好钢筋,再浇筑混凝土封死。

就这样,溥仪的迁葬事宜暂告一段落。

后记:

后来,溥仪迁葬到华龙皇家陵园一事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反响,激起了激烈的讨论,同时,华龙皇家陵园、张总、李淑贤及其养子之间又发生了很多不愉快,这些都是后话。

不过,文中提到的溥仪的最爱谭玉龄也确实迁葬到了这里,另外,在这里还为溥仪的另外一任妻子“婉容”修建了衣冠冢,但是,李淑贤百年后,却没有葬到这里。

第一军情(提问者)

2017年11月23日·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据说溥仪的陵园,四面环山,中间有一块方圆3里的盆地,盆地对面有一道山口,山口处还有易水河,墓地周边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山清水秀式的风水格局令后人赞叹不已。

要知道,光绪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九个皇帝,溥仪是第十个。按照乾隆开创的东陵西陵丧葬规矩,光绪陵墓在西陵,溥仪的陵墓应该放到东陵,但最后却被放在了西陵。有专家认为,同治和光绪是兄弟辈,按照乾隆设定的规矩,同治墓应该放在他爷爷道光所在的西陵旁边陪同,但慈禧不顾祖宗规矩,硬是将同治放在了咸丰所在的东陵。而光绪就被安置在了西陵。宣统和光绪是叔侄关系,跟同治也是父子辈,从继承关系上来说,溥仪是承继了同治和光绪而登基的,所以溥仪应该在西陵安置。

溥仪1912年2月宣布结束帝制后,仍然住在紫禁城享受民国政府优待,1917年张勋复辟当了12天皇帝。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废除宣统帝号,迁出了皇宫。1931年,担任了伪满洲国傀儡皇帝,1945年被苏联红军俘虏后于1950年移交给新中国。1959年在牢狱中进行改造后获得特赦,回到北京生活,1963年开始,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作,1967年10月,患了肾癌在北京去世。

他死后到底是火化还是土葬呢?溥仪妻子李淑贤说,溥仪病逝后,爱新觉罗家族开会决定,与1967年10月19日进行了火化,10月20日将他的骨灰寄存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1994年,海外华侨张世义在易县西北兴建了一座华龙皇家陵园,为了提高这座园林的知名度,他经不过不断努力,劝说李淑贤,将溥仪的骨灰盒于1995年1月26日迁葬到西陵。这座陵墓面南朝北,盖上棺盖,最后浇上混凝土,终于末代皇帝魂归了西陵。

张生全精彩历史

2020年10月09日·历史作家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1967年10月17日,身患尿毒症的溥仪在首都医院病逝。

溥仪是封建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人生跌宕起伏,堪称传奇。然而他的命运却又颇为无奈和悲惨。

(溥仪旧照)

溥仪出生于醇亲王府,他是道光皇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的嫡孙,醇亲王载沣的嫡长子。他的身份本就显贵,如果清朝不灭亡,他平平安安长大,必然能袭承爵位,做个富贵王爷。

不过,有句话说,我命在天不在我,这话用在溥仪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1908年,由于光绪病重,慈禧下旨,将才3岁的溥仪接进了宫中。

就在溥仪入宫的第二天,光绪病重而死,第三天,把持朝政半个世纪之久的慈禧也撒手人寰。

遵慈禧遗诏,溥仪继承了皇位,而他的父亲载沣则被任命为摄政王,代他处理军政事务。

不过,此时的大清王朝已经风雨飘摇,如行在惊涛骇浪中的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已经处处显示出了败亡的迹象。而载沣也并非出色的舵手,反而在种种矛盾的激化中,他也只能愁肠百结,不知所措。

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后,深知没有能力挽回清政府命运的载沣及朝廷上下,都将救国于危难的希望,寄托给了被载沣上台时便打发回家的袁世凯。

为了能尽早请出袁世凯,载沣不仅答应了他所有条件,而且还辞去了摄政王一职。如此,本来已经不太干预朝政的隆裕太后,便不得不临朝称制。而袁世凯也在国难当头时,走上了权力巅峰。

这一切,都不是年幼的溥仪能左右,他也忧愁,不过与国事毫无干系。

1912年,首鼠两端的袁世凯在与革命党谈好了条件后,一番威逼利诱,迫使隆裕太后颁布了《退位诏书》,尽管6岁的溥仪还保有帝号,继续住在紫禁城里,并且享有小朝廷,但是清政府却是真真的亡了。

溥仪虽然年纪不大,但满清遗老和皇室宗亲们没少给溥仪灌输复辟称帝的思想。因此年少的溥仪,心里也时时升腾起要复国的愿望。

(溥仪旧照)

1917年,曾经的清朝旧臣,辫子军张勋利用段祺瑞和黎元洪的矛盾,发动兵变,并迎立溥仪复辟称帝。

12岁的溥仪被扶上了龙椅,可惜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遭到了举国之反对,再加上军阀出兵讨伐,结果一场复辟大戏成了一场闹剧。仅做了12天皇帝的溥仪也在惊惶中,不得不颁布退位诏书,再次退位。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控制了民国政府,随后兵围紫禁城,将从小就长在宫里的溥仪逐出了紫禁城。

此时的溥仪惶惶如丧家之犬,看着混乱的时局,他的心中更是时时升腾起“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恐惧。

就在此时,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向溥仪抛出了橄榄枝,于是他再次迁居到了位于租界的天津张园居住。

在天津居住的那几年里,溥仪依旧没有停息想要复辟的决心。

他的身边有一群满清遗老为他出谋划策,还有一批军阀和政客也对他多有拉拢。不过,毕竟是过了气的逊位皇帝,虽然大家依旧对他跪头就拜,但是真要大家出钱出力,却都冷了脸。

此外,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再次让溥仪感受到了羞辱和愤怒。老祖宗的墓,事关爱新觉罗家族的尊严,居然被一个兵痞子给倔了。更可气的是,国民政府居然在收受了孙殿英的贿赂后,支支吾吾给搪塞过去了。

在溥仪看来,国民政府是对不起他的。一是没有兑现《清皇室优待条例》,二是把他赶出了紫禁城,三是掘了他家的祖坟。这哪一条都让他心如刀绞。

(溥仪和皇后婉容)

无奈龙游浅水遭虾戏。无兵无权的他除了还能被一些人尊为皇上,也再也没有别的作用了。

那么,想要恢复旧日家业和自己的地位,唯有一条路,那就是寻求日本人的帮助。

日本人庇护溥仪,还给他画了个大饼,表示要在满洲建立一个新国家,让溥仪实现复辟大业。

日本人说的,溥仪都愿意信以为真,他顾不得多想,便答应了日本人,并在日本人的帮助下,辗转去了东北。

伪满洲国是建起来了,溥仪也再次被扶上了帝位。但是让溥仪大失所望的是,他依然没有军政大权,而只是一个叫作“皇帝”的吉祥物罢了。

1945年8月,就在日本宣布战败投降的前一周,苏联对日宣战,并闪电攻陷伪满洲国,溥仪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遗诏,仓皇出逃。

然而,就在溥仪在奉天机场即将登上前往日本的飞机时,却遭到了苏联红军的逮捕。

成为苏联战俘的溥仪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在被囚禁期间,得到了较好的优待,想想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往往都死得极为悲惨,溥仪就难免担心苏联红军将他移交给中国政府,所以他向苏联政府多次请求,希望能得到永久居住权。

只是当时的苏联和中国正以兄弟相称,因此对于溥仪的请示,苏联一直没有表态,直到1950年,溥仪被移交给中国政府。

事实上,尽管溥仪犯了不少错,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为难他,只是把他关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里接管思想和劳动改造。这已经大大出乎溥仪的意料,心存感恩的他在那里开始着手写个人忏悔录《我的前半生》。

1959年,溥仪得到特赦,恢复了自由。并且在中国政府的关怀下,他不仅有了住所,而且还有了一份赖以谋生的工作。

(溥仪和李淑贤)

3年后,在组织的关心下,56岁的溥仪和38岁的李淑贤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

在文革期间,由于人民政府的保护,溥仪并未受到政治冲击。

1967年,身患尿毒症的溥仪由于病重不治,病逝于首都医院。

人民政府考虑到溥仪的特殊身份,在溥仪的遗体火化后,曾为如何处理他的骨灰,做了专门批示:一是尊重其家人的意愿,二是可以安葬在八宝山等公墓中。

在李淑贤与爱新觉罗家族商量后,溥仪的骨灰一直被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里。

1995年,有个叫张世义的香港商人,通过朋友的介绍,找到了李淑贤,并提出想为溥仪在清西陵修建陵墓。

原来,张世义是个地产商人,他在紧挨着清西陵的地方,拿了块地,开发陵园。

但是清西陵所在的地方,虽然是皇家陵寝,却由于地偏人稀,他开发的陵园根本少有人问津。

为了打开知名度,张世义打起了溥仪的主意。

虽然不知道张世义是怎么说服李淑贤的,但是他得到了李淑贤的首肯。于是溥仪的骨灰被李淑贤从八宝山接了出来,随后葬在了张世义建造的华龙皇家陵园中。

如此一来,因为末代皇帝的名气,这个地产商的陵园就火了。而溥仪的墓地因为靠近清西陵,也算是魂归祖坟了吧。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清史稿》等)

有个艾琳

2020年10月09日

溥仪的陵寝在华龙皇家陵园内(位于河北省易县清西陵崇陵旁,是一个由个人经营的商业性的公墓),距离清光绪皇帝的崇陵后围墙仅200米。


当然,葬在华龙皇家陵园,这是溥仪的最终归宿,却并非是他最初的埋葬之地。

关于他迁坟一事,这里还有着一段较为曲折的故事。

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北京首都医院的某个病房中传来一声声的啼哭,谁都知道又有一位病人永远地离开了这人世。按理说,医院本就是一个需要经历生离死别的地方,因此病人去世并不稀奇,虽让人心生悲悯,但旁人的目光也着实不会去过多的关注这位逝者。可这位病人曾经的身份,却让多数人不由得投向目光去关注他,因为这位去世的逝者是溥仪。



溥仪,满清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他曾经三载为帝,3岁被姨母慈禧太后扶上帝位,6岁被自己曾经的臣子袁世凯给逼下帝位。12岁又被自己曾经的臣子张勋给扶上帝位,但仅仅过了13天,就被段祺瑞赶下台。18岁逢北京政变,被冯玉祥赶出故宫。25岁受日本的蛊惑,跑回东北,做了傀儡统治者。39岁受日本战败影响,先后做了苏联、我军的战俘。53岁被我党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61岁因尿毒症病发,走完了这曲折而又传奇的一生。

作为拥有着如此传奇一生的末代皇帝,溥仪的去世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其中就包括我党的高级领导人。

当时因溥仪身份特殊,毕竟曾经是皇帝,也是战俘,同时也是政府的政协委员,所以溥仪的身后事自然是做不到像普通人那般随意的,再加上正值特殊时期,溥仪的家人就更加不敢随意处置。

就在溥仪家人两难之际,周总理特意给有关部门及其家人作出了明确的批复,对于溥仪骨灰的安放,一可由家属自行决定溥仪骨灰的安放方式;二可由家属自行决定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或其他墓地安葬或寄存骨灰

在周总理作出明确的批示之后,第二日溥仪的妻子李淑贤,及其弟弟妹妹等爱新觉罗家族就共同决定,将溥仪的骨灰暂时寄存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中。



此时,因溥仪的家人并未对溥仪的安葬之地达成统一的意见,有些人还是希望溥仪能入清皇陵安葬。因此,当时溥仪的骨灰只是暂时安放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中,并非是下葬。直到1980年5月29日,在爱新觉罗家族内部达成统一的意见之后,溥仪才算是在八宝山正式安葬。这一天,人民政府在全国政协礼堂为溥仪等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仪式过后,溥仪的骨灰正式被移入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中安葬。

就这样,溥仪静静的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安眠了14年的时间。

本来,如无意外,八宝山革命公墓将成为溥仪永远的安息之所。但是,却恰恰出了一个意外。

1994年,一位名叫张世义的海外商人突然找到了溥仪的妻子李淑贤,因他的到来,溥仪14年的宁静被打破。

彼时,远在海外的张世义,听闻中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改革开放,直觉敏锐的他,知道此时来到中国创业,必然大有可为,于是乎就变卖自己的海外资产,带着一大笔钱千里迢迢的来到了中国创业。

他来到中国后,就将目光投向了丧葬行业,此时他认为中国刚实行火葬不久,且人口基数大,而中国又没有相应成规模的墓葬行业,所以他认为墓葬行业必然会有他大展拳脚的机会。就这样,信心十足的张世义就在易县崇陵西北200米处建了一座商业性的公墓,希望沾沾皇家的皇气,吸引人们前来。



可是,因这座公墓实在离周边城市太过遥远,且也没啥名气,所以开业之后一直都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没人来,也就是意味着张世义将血本无归。想想看,张世义变卖家产,千里迢迢的来到中国,本来是想着赚大钱的,结果钱没赚到,还把自己的老婆本也倒贴了进去,你说他能不揪心呢?在那段时间里,张世义可以说是把头发都愁白了。

但是,似乎天不亡张世义,就在张世义即将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位他曾经的好友站了出来,为他出了一个主意。张世义的好友认为,之所以他建的这座公墓没人来,是因为大家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公墓的存在,而如若要想让大家知道它,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让故去的名人安葬在这里,这样就能迅速的打响名气。

张世义一听这个主意好,就连忙问这个朋友,问他那应该找哪位故去的名人呢?之后,他的朋友就给他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已故去的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是谁?那可是曾经高不可攀的皇帝,虽说他是亡国之君,且死后也不再是皇帝,但是人家好歹还是中国最后一位正统皇帝,是被天下人所认可的。因此,如果能让他迁葬到这里,张世义的公墓铁定就能迅速的在全国打响名头,毕竟溥仪要是能葬在这里,这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就是名正言顺的皇陵了。而在古代,皇陵的风水可都是极好的,平常人葬在这里,以迷信的说法来说,后人可都是会发达的。因此,如若将溥仪迁到这里,不但能让这座公墓“名扬四海”,还能吸引很多人来这里安葬,可谓是两得其美之事。

张世义听后,觉得这大有可为,于是就赶紧带人找上了溥仪的妻子李淑贤。之后,李淑贤在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后,就答应让溥仪迁葬到张世义经营的公墓中。

1995年1月26日,溥仪被正式葬进张世义给他建好的陵墓之中。之后随着这位末代皇帝的入葬,张世义也就顺势将这座公墓更名为“华龙皇家陵园”。

自此之后,溥仪的安眠之所,算是被固定在了华龙皇家陵园中,不再有任何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