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勇罗泽南战死武昌城下,临终写大义大智两句话,不愧是湘军之父

李商隐有首《忆梅》的名诗: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这后两句几乎就是“湘军之父”罗泽南一生的写照。在那个风云压顶,注定英雄辈出的时代,罗泽南早占乱世春意,却又在跃上潮头时早早地凋谢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真真是一位”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人物。

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位尘封在历史中的湘军开山英雄——

有的人在苦难中麻木地活着,有的人在苦难中倔强地站着

嘉庆十二年十二月,罗泽南生在湖南双峰一户家徒四壁的人家,幸运的是他有一位坚信读书能改变命运的祖父,罗拱诗。

那时的罗家经常断粮,但祖父坚持把罗泽南送进私塾读书,宁愿饿死,不断儿孙读书路。

和曾国藩幼年时的呆笨不同,罗泽南打小就显得才情奇异,有春秋格局。十一岁时,所居之地有一药房,药房隔壁是染坊,罗泽南为之撰写对联:”生活万家人命,染成五色文章“,世人听闻此联,无不为之赞叹。

十四岁时,罗泽南读《左传》,竟能仿先贤智谋格局,做出相近文章,尤其是文章的义理,不点破,无人敢相信,十四岁少年竟有如此造诣。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不世出的少年人物,接下来却走进了让人难以置信的苦难。

道光五年六月,丧母;道光六年五月,丧嫂;道光六年七月,丧兄;道光七年,侄女早夭;道光十年,丧祖父;道光十二年,长子、次子早夭;道光十三年,丧妹;道光十五年,三子、侄子早夭。

十年,家中死十人。

因为承受不了接连丧子的打击,罗泽南妻子哭瞎了双眼,哭聋了双耳,重病缠身,成了一个在生死边缘痛苦挣扎的废人;罗泽南本人亦被打击成重病,因为没钱买药救治,也是在苦难的沼泽中苦撑。

由此,罗泽南曾写下《殇侄殇子哀辞》,其中有这样的句子——”恍恍惚惚,迷迷离离,是血是泪,终莫能辨。呜呼痛哉,呜呼痛哉!“

但在让人窒息的“呜呼痛哉”中,罗泽南没有垮掉,他坚持一面教书谋生,一面夜以继日地埋头苦读。很多人劝他,不要再捧苦寒之书了,去打打零工,或者凭自己的才学去帮人打理打理买卖吧,但罗泽南不为世俗所动,始终倔强地在苦难中站立着,坚持着。

在窄路上海阔天空,是寂寞英雄的光辉岁月

苦难在罗泽南身上还有另一层涵义,在科举之路上他一点不幸运,这一点和左宗棠颇为相似,一身雄才大略,却始终叩不开正途宽门。

道光六年,十九岁的罗泽南童子试不第,直到道光二十年,三十三的罗泽南才中了长沙府的秀才,之后他的科举功名便落定在了这个秀才上,再未更进一步。

从读书到投笔从戎,罗泽南整整走了二十七八年窄路。

但就是在这条漫长的窄路上,他却为日后的湘军打造出了将星云集的海阔天空。二十七八年来,罗泽南先后在同里、湘乡县城、长沙等地坐馆教书,其教授的内容和方法很不拘一格,不仅应举业,而且教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以及经世致用之学。

用这一套精深有道的教授方法,罗泽南的书馆里都走出了哪些人呢?

王錱、李续宾、李续宜、曾国荃、曾国葆、蒋益澧、杨昌浚、李杏春——

来日的风云如果可以折射进昔日的时光,罗泽南的书馆里怎一个书生领兵,金戈铁马可以形容。

时势来时,走出苦难,走向铁血

咸丰二年八月,太平军围攻长沙,遭到失败。年底,湖南巡抚张亮基调令罗泽南、王錱率领一千零八个湘乡农民组成的勇团进驻长沙,协助防御。

始练团勇,罗泽南便祭出了戚继光之法,确定营制,规定每营为360人。郭嵩焘在其编制的《罗山遗集》中说:”公仿戚氏法部署其众,教之击刺,勖以忠义,纪律肃然。“

可以说,曾国藩未出山时,湘军之制、之魂已经在罗泽南手中显出了雏形。

恰在这时,咸丰颁发圣旨,命在籍侍郎曾国藩在乡办理团练。

因时势相聚首,更因英雄惜英雄,曾国藩一出山便接过了罗泽南练就的勇团。在此基础上,曾国藩对咸丰施以”瞒天过海“计,名义上说是编练大团,实则和罗泽南一起暗地打造起崭新的湘军来。

咸丰三年,楚勇统领江忠源在江西南昌遭到太平军围攻,情急之下四处请求援兵。

罗泽南的第一仗便是率还未成军的湘乡勇驰援江忠源。

此战,罗泽南奋勇当先,率湘乡勇猛扑太平军营垒,铁血喊杀声震动沙场。

就在湘乡勇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太平军突然派出一路奇兵迂回袭击了清军背后,其他三路清军先后溃逃,只有罗泽南的湘乡勇勇不言退,孤军奋战。

一番激战,罗泽南多位弟子阵亡。

当湘乡勇最终从战场上撤下来的时候,曾国藩赞叹不已,此战虽未完胜,但展现出的气概让曾国藩料定,湘乡勇日后必能战得辉煌之功。

以静制动,克敌制胜

咸丰四年,在岳州大桥,罗泽南迎来了让众将折服的成名战,尤其是湘军前期第一悍将塔齐布,此战之前,他颇为看不起罗泽南这样的”书生儒将“,此战之后,刮目相看。

当时前来攻夺岳州大桥的太平军有万人之众。

罗泽南从容调度,派五百人守营,五百人迎战。前敌五百人又分为三路,每路不过一百多人,但哪路负责主攻,哪路负责旁击,哪路负责抄尾,井井有条。

更关键的是,此战罗泽南祭出了他标志性的战法,以静制动。

当太平军气势汹汹地向湘军发起猛攻时,湘军龟缩在营垒中,待进攻之敌离营仅一丈,太平军以为遇到怯懦之兵时,罗泽南一声令下,龟缩之兵随即冲出营垒,奋勇拼杀。

一战击退后,旋即又龟缩至营垒中以静制动。

如此克敌,万人之众的太平军几轮猛攻竟拿不下岳州大桥。

再战,太平军的气势就下去了。

如此,以静制动更有克敌制胜之效。

由此赢下屡战屡胜的威名后,众将问罗泽南制胜心法。罗泽南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而已。

据说,左宗棠不佩服罗泽南的理学,但极佩服他这种不学而能、触类旁通的军事天赋。

湘军首攻大城市,罗泽南胆识过人,置之死地而后生

湘军攻克岳州后,兵锋随即直指战略重镇,被太平军占领的湖北省城武昌。

得知湘军来攻后,太平军将防御防御重点放在了城外江边的一处叫花园的地方。太平军在此布置了三支军队,一支驻扎在江边,一支驻扎在湖边,一支驻扎在连接江与湖的大堤上。

而在花园主阵地,太平军挖掘了一道宽二丈、长约三里的深沟。

如此防御,怎么攻才是上策?

罗泽南麾下第一猛将,弟子李续宾主张,先肃清城外之敌,再攻城是上选之策。

曾国藩与众幕僚赞同。

这时,罗泽南拿出地图详谈攻击计划,他说,从纸坊到武昌有两条大路。一条经洪山,一条经花园。眼下敌军精锐尽在花园。如果我们经洪山攻打武昌,驻守花园的敌军必断我后路,我军将陷入前后夹击险境。此路不可取,所以我们要集中全力进攻花园。只要拿下花园,武昌不攻自破。至于洪山一路,只需布置少量兵力牵制即可。

曾国藩与众幕僚极赞成。

此时,湘军两大将,塔齐布手握八千精兵,罗泽南只有三千人。

很显然,塔齐布应当担任主攻任务。但塔齐布素来只懂作战,一切谋划均听周凤山的。周凤山见此次主攻甚为凶险,便有推三阻四之意。

罗泽南见状,大义而出,表示愿舍命一搏。

曾国藩大为感动。

一战,罗泽南拿下花园,其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随即点燃了全军。塔齐布紧跟而出,扫平洪山。

花园、洪山相继失守后,守城太平军果然奔逃,武昌就此落入湘军手中。

咸丰接到奏报,大喜之余便要赏曾国藩湖北巡抚。

只可惜有人在此时放了曾国藩暗箭——曾国藩一区区在籍侍郎,振臂一呼,竟从者过万,如再授予地方实权,万一有反心,岂不是洪逆未剿,又来了曾逆。

咸丰大惊,连忙收回成命。

罗泽南助曾国藩攀登封疆大位,就此暂成泡影。

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湘军攻下武昌后,曾国藩统帅湘军众将又一举攻陷了田家镇,一时间湖南、湖北的太平军近乎被湘军荡平。

在形势一片大好的裹挟下,曾国藩犯了急功冒进的错误,挥师东进,在江西刚展开阵仗,结果便遭太平天国石达开当头一棒,湖口一战,湘军水师被分割为外江、内江两支,水师统帅彭玉麟完败,曾国藩落水,险些成了石达开俘虏。

死里逃生后,进退两难的曾国藩就此坐困南昌,长达四年之久。

因为曾国藩坐困南昌,湘军战略重心随之发生了偏移,简单说,胡林翼欲攻取又失守的武昌成了此阶段意义重大的优先选项。

但攻取武昌,则意味着要抽调走湘军精锐。

因塔齐布已战死,此时的湘军精锐只剩下罗泽南一部。

毫无疑问,这个时候做抉择,无论对曾国藩还是对罗泽南,又或者胡林翼都异常艰难。

罗泽南此时若去湖北助攻胡林翼,则是置曾国藩于万分险境而不顾。

正因为如此,湘军征战史上极其震撼人心的一幕在此时出现了。

胡林翼未受世俗成见牵绊,执意要调走罗泽南。

罗泽南在战略大局面前,亦未畏手畏脚。

曾国藩更难能可贵,他大义凛然地表示,以一己安危换大局转机是大丈夫事。

如此,咸丰六年,罗泽南便踏上了驰援武昌之路,亦踏上了忠义而死之路。

罗泽南深知,此战要想忠勇两全,必须速战、死战。

正是因为心中压着急克武昌,尽早回援曾国藩的两难全,武昌屡攻不下后,罗泽南最终选择了忘死猛攻。

这一次,运气没能站在他这一边。

冒着太平军猛烈炮火突进时,罗泽南被一颗枪子击中了左额,血流如注。

但为了不影响攻城士气,罗泽南虽然身受重伤,但依旧神色不变,照常指挥攻城。

一轮攻击又告失败后,罗泽南这才被护送回大营。

胡林翼和李续宾带着医者来到大营,给他治疗枪伤。医者检查伤口后发现子弹入脑太深,已经无法取出,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随时都有可能丧命。

但此时的罗泽南不仅拒绝治疗,还执意要和众将商议攻城事宜。

可以想像,这会是什么结果?

一天后,罗泽南不行了。

众弟子见状,连忙拿来纸笔,让他仰着头把临终遗言写出来。

罗泽南写了两句话——愿天再生几个好人,补偏救弊,何必苦限此蚩氓。

这一句是写给天下的,另一句是写给众弟子的——乱极时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学。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