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半导体巨头出现:1650亿造芯工程,拉开国产闪存序幕

众所周知,中国芯片产业长期以来落后于欧美,很多企业不得不依赖海外芯片。根据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去年我国进口芯片数量为4175.7亿件,同比增长10.8%。进口金额达到3120.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4万亿),同比增长19.8%。不过,近几年我国芯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海思半导体等一大批优秀企业。其中,长江存储也成为近来年崛起的新巨头。

说到长江存储,那就不得不提及其前身武汉新芯。资料显示,后者于2006年创立,一开始试图进军DRAM领域,但当时正值DRAM价格低迷周期,不得不放弃。随后几年,公司都在为美国飞索半导体生产NAND FLASH闪存,虽然技术水平还处在65nm阶段,但也有不少订单。(在这里简单提一下,存储芯片大致分为内存和闪存,前者主要指DRAM,后者分为NAND FLASH和NOR FLASH。)

然而,这样的好景没持续多久,飞索半导体在08年危机之后业绩一路下滑,两年后武汉新芯的订单数量也随之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公司不得不寻求出路,台湾台积电、美国美光、美国豪威都成为其潜在合资对象。不过当时国内业界不断呼吁要走自主发展的道路,合资计划最终被放弃。

合资未果之下,武汉新芯只能靠美国豪威的图像传感器订单艰难发展。直到2011年,在当地穿针引线下,中芯国际给该公司投了十亿美元。然而,当年中芯国际的营收只有13.2亿美元,同比大幅下滑15.14%,净利润更是亏了2.47美元。在自身难保之下,不到两年时间便退出武汉新芯。

2013年,武汉新芯导入兆易创新的NOR FLASH闪存业务,并为后者提供制造服务。虽然这次合作给新芯带来了不少订单,但其真正的命运转机还是来自于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2016年,新芯宣布投入240亿美元(约合1650亿人民币)在武汉打造一个世界级半导体存储企业,集中精力研究生产NAND FLASH和DRAM,由此拉开了国产闪存的序幕。

同年7月,在大基金的推动下,紫光集团积极参与,共同在武汉芯片的基础上成立了长江存储公司,前者成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据了解,长江存储成立后,主要分三个阶段部署。第一家工厂专注NAND闪存生产,第二家工厂专注DRAM芯片生产,第三个阶段的设施将专为供应商服务。

由于之前武汉芯片一直在为美国飞索半导体生产NAND FLASH,同时也在为兆易创新制造NOR FLASH。因此,长江存储一开始就具备制造经验,历经约两年时间的努力,研发出了首款32层3D NAND FLASH闪存芯片。去年,其发布了一项突破性的架构技术——Xtavking。据了解,该技术将给3D NAND闪存带来I/O性能、更高的存储密度和更短的产品上市周期。

如今,长江存储以NAND FLASH为主要产品的长江记忆体基地1期已实现量产,月产能达到5000片,办公人数多达3000人。长江存储COO高启全曾表示:“十年之内长江存储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要有技术和市占率,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应该看价格。”

有业内人士认为,半导体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必须拥有属于自身的核心技术。目前,国产存储器要想实现真正的逆袭,已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技术差距和制作水平薄弱等。2019年是中国存储行业的发展关键年,国内厂商应该要抓住时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