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休息法:一个让你随时随地都可以休息的方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一周紧张的工作后,好不容易熬到了周末,就好像被关了一周的猪冲出了栅栏,只想狠狠呼吸自由的空气。

为了充分享受自由,我们把所有想干的事通通压缩在这两天,比如,熬夜追剧,或是去酒吧大嗨特嗨到凌晨,又或是在床上躺尸一整天。

这样的结果就是,过完了美好的周末后,我们反而感觉好像一点也没休息到,总觉得更累了。

越休息越累,忙不忙都累,这是如今职场人的通病。

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休息认知错了。

我们总认为不工作就是休息,或者宅在家里睡觉就是休息,其实并不是这样。

在职场工作中的我们,劳累往往不是因为体力活,而是脑力活,更多时候我们的疲惫不堪来源于大脑疲劳,所以要想休息好关键是让大脑休息。


正念疗法:消解大脑本能带来的疲惫

《高效休息法》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对缓解大脑疲劳非常有效的方法,叫作正念疗法。

这一方法在美国非常流行,被许多心理医疗机构所采用。正念的意思是指不做任何评价和判断,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


通俗来讲,正念疗法就是帮助人们将意识拉回当下。

把意识集中在当下和缓解疲劳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大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机制,它叫做DMN,也叫预设模式网络。它在我们的大脑中扮演了“挂空挡”的角色,会在我们大脑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动运行。

罗振宇曾说过一个现象,当代职场人很难把工作和生活区分开,虽然有时我们人已经下班了,也许正在和朋友逛街或是吃饭,但是大脑思绪依然在工作内容上盘桓,可能在吃饭过程中突然被某个点击中,立马不自觉地开启大脑工作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我们睡眠充足,也常常感觉身体疲惫不堪,都是因为DMN在过度劳作。DMN的能量消耗惊人,占大脑整体能量消耗的60%-80%。

这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我们大脑潜意识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有意识的工作量。

所以即使我们躺在床上,身体在休息,可如果大脑依然在工作,那这样的休息有什么效果可言呢?

有人会说,不是我想去思考那些受累的事,是大脑不自觉地去想,拦都拦不住。

其实这很正常,大脑的一切疲劳和压力常常来自于“过去”和“未来”,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充满不甘,对还没发生的事情怀揣不安,这是我们的生存本能在起作用。

正念疗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阻止我们的大脑继续受累,当你觉得你的大脑控制不住地在思考时,赶紧把它拉回来,机器用久了都需要休息,更何况是我们的大脑呢?


吸气吐气,呼吸是最简单的休息方法

正念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呼吸。

呼吸是意识的锚,通过呼吸我们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回到当下。

不信你可以试一下,现在闭上眼睛,吸气,吐气,感受你的气息从鼻腔进入,散至全身,再缓缓呼出。

无论你上一秒在思考什么,呼吸几个来回之后,思绪是不是出现了短暂的间隙,感觉大脑似乎放了个假。


原理固然如此,但单纯的呼吸显然还不够,要不然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可并不是时刻都处于有效的休息中。

著名的精神医学学者久贺谷亮提出了正念呼吸法,他告诉我们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呼吸,完全可以缓解大脑疲劳,甚至是恢复大脑的精气神。

1、用一个正确的姿势提醒自己,呼吸开始了


在开始呼吸休息法前,必须得有一个仪式感来提醒自己:暂时放下手头的一切,我要开始休息了。

这个仪式感就是我们呼吸的姿势。

比如,坐在椅子上,稍微挺直背部,离开椅背,腹部放松,手放在大腿上,双腿不交叉。闭上眼睛,或是睁眼望向前方2米左右的位置。

2、用意识关注身体的变化


当姿势摆好时,我们得用一个方法把意识稍稍往回收,最好的方法就是关注当前身体的变化。

我们可以感受身体与环境的接触,比如,脚底与地板的接触,屁股和椅子的接触,手和大腿的接触等等,感受身体受地心引力的吸引。

这种感知是分散意识非常有效的方法,当我们开始关注当下时,我们的休息就已经开始了。

3、给呼吸贴上“标签”


在呼吸时,我们要注意和呼吸有关的一切体验,感知通过鼻孔的空气带来的凉意,感知每一次呼吸时胸腔与腹部的起伏,感受呼气与吸气之间的停顿。

同时,我们还可以给呼吸贴上标签,比如你可以在心里默数:第一下呼吸,第二下呼吸……数数是最有效拉动意识的方法之一。

当我们正在使用呼吸休息法时,如果产生了杂念,不必苛责自己,用贴标签的方式把意识带回来。

每天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正念时刻”,练习5-10分钟的正念呼吸法,你会发现在这段时间内,你的大脑得到了真正的放松。

长此以往,你的注意力会变得更加集中,工作效率也会更高。


休息也要学会见缝插针

对于职场人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每分每秒都不可以浪费,每天能维持5-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已经是最大的休息了。

王健林的作息表告诉我们,时间的颗粒度以15分钟计算,比尔盖茨告诉我们,时间颗粒度还可以细化为5分钟,即使是普通人如我们,很多人都是以1小时来规划时间。

那么对于这些人而言,让他们放下手边的一切,每天定时定点给自己留出时间做正念休息大概难上加难,他们能留出睡觉时间已经是对自己莫大的恩赐。

那么,对于这些工作上的“拼命三郎”,我们可以尝试着碎片化休息。

“碎片化”是当下大家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方式,我们在地铁上背单词,在公交车上听课程,在去公司的路上听广播,我们把一切碎片时间都利用上。

现在,我们还可以加上一种方式,用碎片时间做正念休息,斯里兰卡的阿鲁老和尚曾提出了一个慢动作冥想法。他指出,忙碌是无用思考造成的一种错觉,而“慢”正是帮助我们识别这种错觉的最好方法。

我们要学会在忙碌中制造碎片化的“慢”。

樊登曾说,每当压力过大或是感觉很疲惫的时候,他会选择摸一摸桌上的水杯,感受杯中水的温度,然后拿起来缓缓喝下。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方法让他每次在繁杂的事情中都能找到一丝缓和及安慰。

樊登的做法正是运用了慢动作冥想法的核心思想,我们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随机找到一个间隙,让它慢下来,动作一旦慢下来,人就会冷静很多,这种短暂的冷静更有助于帮助你之后进入更高效地工作。

久贺谷亮在《高效休息法》一书中曾提到一个步行冥想法,这一方法与阿鲁老和尚提出的慢动作冥想法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但做了一个延伸。

步行冥想法也隶属于正念疗法中的一种,它的核心在于将思绪集中在我们当下的走路上。

如何做呢?

我们在走路时,将注意力集中在移动的手脚上,仔细感受脚底与地面接触的感觉。我们走路时,关节会牵动肌肉运动,我们就是要仔细感受这种运动,重视感觉是这一方法的关键点。

最好再配合“贴标签”的方法,每做一个动作就告诉自己,我迈了左脚,我迈了右脚……


我们一天中的时间除了停留在工位上工作外,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就是走路了,去茶水间打水,去其他部门递送资料,去洗手间等等,所有这些需要行走的时间我们都可以进行短暂的步行冥想法,给大脑片刻的松弛。

除了走路,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日常的一切行动进行正念放松,比如用餐的时候,仔细关注食物的色泽、气味、口感,感受每一次咀嚼的变化。

不要以没时间休息作为让自己疲惫的借口,越忙越要有效率地休息,工作就如打拳一般,先往回收,才能更重地击出一拳。

我们不仅要“收”,更要学会有效率地“收”。


如果你停不下来,那就用“忙”来替代休息

有的人大脑DMN过度活跃,你让他静下来,他的大脑可能立马就能上演一部大型悬疑连续剧,面对这样的人,“忙”比“静”对他而言是更好的休息方式。

但是,“忙”也得是有技巧地忙。

俄国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前一天写了七、八个小时的方案,第二天你可以去花园里修剪盆栽,或是换一个轻松点的工作做,而不是躺在床上睡一整天。前者会比后者带来更大的休息效果。

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讲过他的心得:

“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

卢梭使用的方法就是用交替的“忙”来替代休息的方法,他每变换一个工作内容,大脑就自动地从对一项任务的专注模式切换到另一项上,这促使了他延长了进入心流状态的时间。

心流是一种沉浸并享受的状态,我们前边讲到的正念疗法都是让你在工作之余找到一个与工作无关的方式进行正念,但心流却是你在工作中进行正念。

进入心流可以防止我们的大脑不自觉地启动“空挡”模式,损耗我们的精力。

当我们无法在一项工作上长时间地进入心流状态时,及时切换另一项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以,如果我们手上同时有好几份工作,可以试着交替进行,而不是先完成一个再完成另一个,前者会给你带来更充沛的精力。


小结

当我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时,我们总想着不断给自己施压,恨不得24小时的时间掰成48小时用,休息逐渐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当我们错误地把蹦迪、躺尸当作休息的内容时,哪怕给予我们再多的时间,也给不了大脑片刻的放松。

当我们拼命想适应这个高效的社会节奏,又苦于自己精力更不上更新换代的速度时,休息是我们与社会接轨的润滑剂。

休息并不意味着停下来,而是在关键节点缓一缓。


正念疗法就是帮助我们缓一缓的良药,“缓”的方式有很多种:

可以每天给自己留出固定的时间用来“专门呼吸”;

如果实在挤不出时间,那就在你忙碌的工作中找到那个可以无缝衔接“慢一点”的方式,可以是喝水,可以是走路,让这些必不可少的动作帮助你休息;

如果你恰巧是一个无敌工作狂,忙到停不下来,也没关系,“忙碌”也可以帮助你休息。

以上这些休息方法送给生活中时常感到疲惫的你们,学会休息,学会高效率地休息。

-END-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