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简史:“阿里三围”的变化

本系列前三篇:

古格王朝简史:变乱时代的胎动

古格王朝简史:落难王子的远征

古格王朝简史:千里之外的转机


落难王子吉德尼玛衮一路向西,逃至象雄故地后,经过一段黑暗而挣扎的岁月。

在这段不曾见诸史端的岁月了,古格王朝的开创者吉德尼玛衮,别说建功立业,如何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但公元934年(藏历木马年),吉德尼玛衮的境遇突然迎来了转机。

在拉萨权利斗争失利的吐蕃豪门没庐氏,转回根据地发展。为了能够凝聚家族势力,他们亟待寻找一面可以统领人心的大旗。

吉德尼玛衮吐蕃王室后裔的身份,成了最好的筹码,二者一拍即合,结成了政治联盟。

让步(今普兰)首领扎西赞将女儿嫁给吉德尼玛衮为妻,凭借本地势力在古格、比焦等地强大的影响力,他的事业迅速走上了快车道。

应该说没庐氏又押对了宝,吉德尼玛衮在经过了几年的艰苦磨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几个方面均已成熟。

就在这一年,古格王国开始在嘎尔东(今普兰附近)山顶,修建著名的估卡尼松宫。

西藏是一片流传神话的沃土,据藏史记载当估卡尼松宫城堡建成之时,天音怒放,远在百里之外的人,也能听到上天的预言:

“满足众生共有的缘份,

伴随尼玛地方的朋友;

是布让有了西藏王国,

佛教太阳由此地升起。”

得到神谕的属民们在阳光下尽情的欢歌,来庆祝又一个神主的到来。

与此同时,各地地方势力都向有着王族血统的吉德尼玛衮臣服,带着本部落的军队前来投奔。

浩浩荡荡的古格联军,迅速征服了周边大片地区,并向玛尔域进军。

当时玛域的上部拉达由格萨尔的后嗣所占据,而下部拉达处在分割状态之中。

这给了吉德尼玛衮一个分而治之的机会,从《拉达克王统记》中,我们得以瞥见他的行程。

他的军队通过了热拉山口,并在附近建立了红堡(热拉红堡,今阿里扎西岗乡)。

不久后,他又在孜托甲日山上建立了另一座城堡。

值得庆幸的是吉德尼玛衮,并不只向外输出血与火,他也深知经济、外交的重要性。

据记载,他在当拉的谷地中修建许多城镇,吸引周边的部落前来投附。同时,他凭借札布让地区的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满足人们对食品等物资的需求。

这些仁政使当地人深受感动,玛域下部拉达的民众纷纷结伴而来。

而且,令人钦佩的吉德尼玛衮在征服玛域后,对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依旧保持尊重,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发展策略。

这使得他的威名不断远播,成为了阿里地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吉德尼玛衮晚年时,他控制了东面的布让、西面的古格,并将西北面的日土拉达等地也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

或许是为避免儿子们重蹈父辈争权夺利,导致王朝崩溃的覆辙。

他将国土分给了三个儿子,长子贝吉德•日巴衮(通常简称贝吉衮)为拉达王,以今日列城(今印控克什米尔列城)为中心,辖玛域、拉达(今日土和克什米尔)地方;

次子扎西德衮普兰、亚孜王,辖古格、普兰和亚孜(今日尼泊尔之木斯塘);

三子德祖衮桑噶三门、比地、比角王,主要辖古格以西,拉达以南今印度境内的桑噶、果松等地。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衮占三围”

从此,吐蕃原来辖属的大小羊同(象雄)地区逐改称为“阿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围或阿里三部)。

这使得“阿里”一词正式沿用至今,其意为“吐蕃后裔的属地、领地”之意。

这也是现在阿里三围:

普兰——雪山围绕的地方;

扎达——岩石围绕的地方;

拉达克、日土——湖泊围绕的地方形成的由来。

在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概念,既阿里三围的范围问题。

在不同的时期,随着王朝实力的强弱,阿里三围所涵盖的范围是不同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时期。

在吐蕃王朝时期,因为吐蕃王朝在西域持续保持强势,阿里三围的范围远达西域各地。

《安多政教史》、《本教源流》均记载:“阿里三围是:普兰、玛域(列城为中心的拉达克地区)、桑噶(拉达克西南)三地为第一围,李域(也称于阗,今新疆和田)、巴尔提(既唐史中的大勃律,拉达克北面)、珠夏(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三地为第二围;象雄(今扎达县,古格扎让卡为中心的地区)、上赤岱(冈仁波齐神山周边的今噶尔县、日土县、革吉县一带)、下赤岱(圣湖玛旁雍错周围和仲巴县一带)三地为第三围”。

吐蕃王朝解体后,阿里三围的范畴开始缩小。

等到吉德尼玛衮分封三子之时,三围基本只涵盖普兰、古格玛域三地,大勃律、吉尔吉特于阗等地均已剥离出三围之中。

《第吾宗教源流》的说法,“阿里三围”包含:

雪山环绕的是普兰,

岩山环绕的是古格,

湖泊环绕的是玛域。

等到公元1679至168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时期,所能控制的阿里三围就只剩日土、普兰、古格三个宗的地方。

《多仁班智达传》上记载的“阿里三围”变成了:

雪山环绕的是日土,

森林环绕的是普兰,

岩山环绕的是古格。

除上述见诸史料的记载,关于阿里三围的范围,民间还存在诸多说法,不一而足,在这儿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历史上西藏的疆域本就存在诸多争论,尤其是对于远在阿里的古格疆域。

因史料的缺乏,导致各种资料众说纷纭,各种古代地名也没有经过严谨的考证。同一个地名,在不同的资料中,指代的地点甚至远达几百里,出现争论也就在所难免了。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