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生作诗四万首,有一首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堪称经典

乾隆是幸运的一个皇帝,他接手帝位之时,他的祖父康熙和他的父亲雍正已经给他打理好了坚基的基础,让他尽享太平盛世之福。

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在位最长的皇帝,他活了89岁,在位达长63岁。同时,乾隆也是写诗最多的人。引用乾隆自己的话说就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嫌点笔过多词”。乾隆在自嘲的背后当然是自傲。

因为处于太平盛世,乾隆开始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一些无关治理国家的事情上面,比如说六下江南游山玩水、没事就给名家大师的作品盖几个章,又或者写写诗以展现自己的“文化造诣”。

应该说乾隆帝作诗的频率其实可以和雍正帝勤勉持政的程度相比。雍正帝为了国库充裕百姓安康,自从登上帝位之后,几乎一天只睡上两三个小时,平均一天下来就要批阅1000多份奏折。在而乾隆帝平均一天就要写两首诗, ,一生共写了41800首诗,全部收录《乐善堂全集》。可以说在位期间平均每天就要写2首诗,一人产量赶上整个唐朝,令人骇然。

当然,乾隆皇帝的诗词虽然多 但“水份”也多。诗评家赵翼曾在他的《檐曝杂记》中写道,乾隆“或作诗,或作画,而诗尤为常课,日必数首”。古人十年磨一剑,乾隆则是一日磨数剑,贵多不贵精,因而流传度并不广。

尽管如此,其中还是不乏有经典之作。比如说他悼念爱妻富察氏的诗就令人感动。

可以说富察氏17岁时就嫁绑住了还是当太子的乾隆皇帝,她除了漂亮之外,还善解人意,性格和善。是乾隆最宠爱的女人。

有事例为证。刚当皇帝的乾隆皇帝有一次去避暑山庄打猎,在富察氏闲聊满洲军队骄奢淫逸,没有战斗力时,不由叹声连连。

富察氏当时好心安慰,回到京城后,特意让人用鹿尾毛做了一个荷包给乾隆,以此警戒满族人不能丢掉骑射,令乾隆很是感动。

还有一次,乾隆身体上张了个疖子。富察氏不放心宫女的照顾,每天陪伴在乾隆秦宫里面,给乾隆换药,直到乾隆完全康复,同样令乾隆感动不已。

然而,1748年2月,不到30岁的富察氏突然病死了。这令乾隆伤心不已,悲痛欲绝。之后,乾隆乾隆皇帝为富察氏写了一百多首悼念诗。

比如这首: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忽作春风梦,偏于岸旅边。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诗在写作技巧方面虽然没有什么突破,但其真情却感染着每一个人。

无独有偶,乾隆皇帝还有一些经典作品,比如说就有一首诗词入选了小学的语文课本,乾隆可谓为对学生作出了贡献。

这首《飞雪》的诗很特别,全文如下: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此诗看似简单,但是却颇有雅趣。雪与芦花融为一体,将雪的形态描绘得淋漓尽致。相传,有一次乾隆冬日里和大臣们同游西湖,天空中雪花片片飘落分外应景,诗兴大发的乾隆马上灵光一闪,张口就做起诗来: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念到这儿他突然“卡壳”停住了,众大臣面面相觑气氛略显尴尬。就在这时,大学士沈德潜急忙上前接上画龙点睛的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解救了困在尴尬气氛中的乾隆皇帝。

当然,也有人说乾隆这首诗的最后的点睛之笔是刘墉所补,更有人说是纪晓岚所补,只是这已无从得知。

其实乾隆皇帝除了这首吟《飞雪》的诗外,还有一首《画中游》的诗,被郭德纲经常在他的相声中吟咏: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这首诗的画中游是颐和园万寿山一片建筑群落,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遍江南南美景,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自己喜欢的江南景色画下来,回到北京后就让人依照江南的园林地貌重现江南美景。

有感而发,乾隆帝就写了这首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