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有两种人永远无法富有


来源 | 小丫投资笔记

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是谁?

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1839年生人,世界上公认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今美孚石油)的创始人,巅峰时期他一度垄断了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而洛克菲勒家族历经一百多年,至今仍是世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作为亿万富翁,总有特别过人之处值得世人传颂,但比起洛克菲勒的巨额财富,更多人知道洛克菲勒却是通过他写给孩子的38封信以及传承给后代的良好家庭教育。

这38封信每一封都很经典,不仅单身未婚的人适合读一读,已经成家有了孩子的更可以读一读,无论是财富、教育,还是工作、人际,我们都能从这些信中获益。

比如其中一封信中谈到的赚钱哲学,小丫就觉得很适合给孩子们讲一讲。

洛克菲勒和儿子约翰谈到自己非常重要的一位合伙人查尔斯先生的赚钱哲学:世界上有两种人不会富有。

第一种是及时行乐者。


这种人喜欢过光鲜亮丽的日子,像苍蝇盯臭肉那样,对奢侈品兴趣昂然,他们挥霍无度,竭尽所能要拥有精美的华服、昂贵的汽车、豪华的住宅,以及价格不菲的艺术品。这种生活的确迷人,但它缺乏理性,及时行乐者缺乏这样的警惕:他们是在寻找增加负债的方法,他们会成为可怜的车奴、房奴,而一旦破产,他们就完了!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

这个道理在我们今天看来特别的简单:

挥霍无度的人,不会富有。

所以有的家长和老师,会和孩子们强调要“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

但光“勤俭节约”就会变得富有吗?

不,过度的“勤俭节约”也不会使人富有,这就是第二种不会富有的人:

喜欢存钱的人。


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里当保险,但它跟把钱冷冻起来没什么两样,要知道靠利息不能发财。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


也就是说,挥霍无度和守财如命的人,都不会变得富有。

那什么样的人会成为富人?

查尔斯先生认为只有一种人会成为富人:

寻找、培养和管理各种投资的方法,知道财富可以拿来滋生更多的钱财,会把钱拿来投资,创造更多的财富,还知道让每一分钱都能带来效益的人!

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信


但恰恰是这点,一直被许多人所忽略。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极少教我们关于金钱的道理,甚至在谈论金钱时往往只和孩子强调要“勤俭节约”,却从来不告诉孩子,要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价值——不仅仅只是用合理的价钱买到实用的物品,还包括如何让钱为我们创造更多财富。

有的人甚至会妖魔化“投资”这件事,认为投资都是骗人的,会有损失本金的风险,只有把赚到的钱存在银行账户中才最安全。

在我们初入社会时,因为经验和能力有限,所赚取的金钱很微薄,如果不是家境优渥,大多数年轻人都需要认真积攒,自律地存钱,才有可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金库,以便满足未来规划和不时之需。

所以刚工作时,年轻人克制欲望,学会存钱确实很重要。

但如何把存到的钱用好,也是一门需要认真学习的功课,要知道年轻人最宝贵的工具就是——比别人更充裕的时间。

假设A和B同龄,A 25岁开始用10万块进行理财,每年哪怕只获得平均4%的收益,借助长时间的复利投资,到了60岁时这笔10万块会变成394608元,翻了3.94倍。而B选择把10万块钱存起来以后养老用,到他60岁时这笔10万块钱几乎还是10万块钱。

如果B也选择理财,也是每年平均4%的收益进行复利投资,只不过35岁才开始,那么到他60岁时,这笔10万块变成266538元。晚10年投资,居然比A的资产少了近13万!

如果把本金扩大至15万、20万......投资和不投资,早投资和晚投资,两者之间的资产差距会拉得更大。

4%的平均年收益很难吗?

其实已经预设得很低了,买个年金或者智能存款都能拿到这个收益,本金亏损的风险也很低。如果长期用心地打理,比如坚持定投宽指基金,还有可能拿到更高的收益,分散投资也能均衡风险。反而一直守着闲钱什么都不做的人,才要冒更大的风险——因为货币是会不断贬值的。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年轻人的工作。

你所能赚取到的工资,其实就是用你的“人力资源”+“时间”换取来的——如果你能用好这些时间去精进自己,不断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出效率,在复利的作用之下,三五年后你的收入水平将显著跑赢身边的同龄人,而且越早精进越好。哪怕不小心投错了,试错的成本也比较低,因为你还年轻,越早吸取到经验教训,未来才会少走弯路。

洛克菲勒特别喜欢查尔斯先生的一句人生格言——珍惜时间和金钱。

这句话看似简单质朴,实际上蕴含了很深的人生道理——珍惜你的时间和金钱,不只是要节省时间和金钱,而是要想方设法用好每一分时间、每一分金钱,以此为自己创造出更大的财富。

以上,其实是每位家长可以分享给孩子的,甚至自己也要坚持学习的。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