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首小令,语言浅显,情感却至浓至厚


喜爱读诗词的朋友对李清照都不陌生,她是宋代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为齐州济南人,与同是济南人的辛弃疾并称为“济南二安”(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词人,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词风有明显变化,前期主要以闺中的悠闲生活为主要题材,后期词作更加沉痛深远,将自己的身世起伏融入到家国命运中,格局阔大。

李清照填词清新易懂,擅长以口语入词,时人称之为“易安体”。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易安的一首《南歌子》,本词写作年代不详,但是从词风来看,应是易安后期的一首作品。

南歌子

宋 李清照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本词首句,诗人写天空中的星斗转移,即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可见诗人望断天穹,时间就在这凝眸之间悄然流过。天上如此,那么人间呢?诗人所处的人间,重重帘幕低垂,使空间显得幽闭,这幽闭的空间也正如女诗人的心境一般幽深隐秘,其中藏有说不尽的幽情。

开篇此两句,天上、人间相对,天上星河辽远阔大,人间室内幽闭沉闷,如此鲜明的对比隐约透出主人公的无奈与凄凉。

第三句,将情感点明,枕簟上浸透了泪痕,凄凉之意使人通体生寒。

下一句:“起解罗衣”,读者们由此四字可见,诗人一直是合衣而卧,辗转反侧,因此清楚地看到天幕上星月转移,心中凄苦而泪湿枕簟。

大约实在是过得太久了,诗人决定起来解衣睡下,“起解罗衣聊问”是自问,自忖。

“夜何其”出自诗经《小雅》:“夜如何其?夜未央。”夜何其是指“夜深几何?”

上片至此,写诗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永夜深情。

下片,接续了上片中”起解罗衣“一句,“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是两个倒装句,罗衣上,翠贴的莲蓬小巧秀丽,几枝金钱绣成的藕叶疏疏朗朗。

诗人简简单单十个字,将罗衣的精美秀丽勾勒了出来。

可这精美秀丽所代表的都是曾经的往事,那时生活恬淡,那时伉俪情深,那时书茶俱香,可悲可叹的是“那时”早已成为尘封的过去,这罗衣还是旧时的罗衣,这季节还似当年的季节,只是人的心境,早已今非昔比。

熟悉李清照的读者都知道,李清照出自书香家庭,其父李格非是苏轼门生。李清照成年后,嫁与赵明诚,夫妻二人琴瑟和鸣,赵明诚酷爱收集古文金石,二人闲暇时经常一起品味书画古玩、赌书泼茶,饶有情趣。

但是好景不长,李格非先是被定为“元佑党人”,一再遭受贬谪,李清照夫家也被牵连,后又值靖康之耻、北宋结束,朝廷南渡,赵明诚死于南迁途中,李清照一人流落江南之地,孤独无依,当年夫妻共同收集的字画古玩在颠沛流离间大部分遗失,自家身世的大起大落和国家的破碎蒙羞加之在一起,使女词人心中郁结,百感交集。

了解了女词人的经历,再回看本词最后几句:“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如老友间的嗫嚅私语,可这其间饱含了独在异乡漂泊的凄凉、饱含了对家国破碎的悲恸、饱含了对既往幸福生活的眷恋、饱含了世事无常、盈虚有数的感叹。

本首词诗人从小处落笔,语言质朴近乎口语,通过描写一件旧时罗衣来牵绊出哀伤沉重的情感,运笔含蓄却有千钧之势,非易安不能及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