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咖啡智能座舱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俩字:巴适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90后消费者已成为市场上的消费主力,这类消费群体普遍有着张扬个性、见多识广、有主见的特性,对于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是十分熟练。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汽车行业也在面临新的变革,更加智能化的座舱环境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在这方面,长城汽车顺应时势,发布了首个座舱OS——GC-OS,并提出“1+2+N”出行空间设计架构。

一个人机交互设计体系,让人主动变为机器主动

也许大家对“1+2+N”这组数字有些陌生,其实它与我们的智慧出行息息相关。“1”指的就是一个人机交互设计体系,该体系可以对用户注意力进行管理,测评用户的感知体验,还能实现多方共创的全场景蓝图管理,让人车关系从“用户主动”转变为“机器主动”,带来未来出行的新方式。

两个可成长基石,软硬兼施

“2”指的就是“可扩展算力中枢+自研智能软件”两个可成长基石,只有软件与硬件双剑合璧,才能让智能座舱发挥最大优势。先来看看硬件方面,长城汽车率先采用高通8155芯片打造专属智能座舱平台,并率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量产,新一代系统相比上一代CPU运算能力提升2.5倍以上,GPU图像处理能力提升3.5倍以上,这样的算力在全球也是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也意味着,长城汽车智能座舱能够带来更流畅、更稳定、更安全的驾驶体验。

而在软件层面,长城汽车已形成座舱OS、自研语音、自研地图/导航、自研视觉算法等软件自研能力,可在车内车外达到720°全面智能感知,手机屏、车机屏、仪表屏、下控屏和AR-HUD的五屏联动交互也不在话下。而且每3个月就可实现一次系统级软件的FOTA大版本升级,功能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匹配,相当于用户的私人订制专属座舱。

N个智能场景出行服务,让服务主动找人

正是有了硬核的配置,和软实力的加持,长城汽车智慧座舱能实现“N”个智能场景出行服务。根据用户、车辆和互联网大数据,其能够真正挖掘用户真实需求,针对用户高频养车用车场景的体验痛点,搭建场景化的智能服务,实现服务的精准推送,可以做到“场景驱动服务,服务主动找人”。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咖啡智能已涵盖智能驾驶、数字生活、智能社交、智慧养车,车家互联等各个方面,超40项场景化服务和超100项升级迭代服务能够为用户带来属于未来的用车体验,相信不久后,长城汽车智慧座舱还将像与物联网大生态融合,让汽车与城市深度互联,让汽车座舱从出行载体,变为生活空间。届时,车内睡眠、车内做饭、包括宝爸温奶、智能哄娃等家庭场景,都会一一实现。车内自带的热奶器,可加热冰箱里拿出来的鲜奶,有些宝宝喝奶断断续续的,这时可把奶放回温奶器保温,还可加热宝宝的米糊、果汁等食物,汽车瞬间变为宝爸的带娃小助手。

总的来说,长城汽车智慧座舱已经满足了当代用户的大多数需求,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实力都居于行业领先地位,让用户感到了便捷舒心的生活方式。之后长城汽车还会在智能驾驶、线控底盘、电子电气架构等方面开展交流会,对“科技长城”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波长城汽车后续的操作。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