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几代科幻迷的梦想要实现了”世界科幻大会来到成都

1991年,国际科幻专业协会(WSF)年会在成都举行。此前为了与波兰争夺举办权,1990年,《科幻世界》杂志社首任社长杨潇从北京坐了八天八夜火车,穿越欧亚大陆赶到荷兰海牙,参加了当年的世界科幻大会(Worldcon),最终将年会举办权带回中国。

“这件事本身太科幻了,感动了很多人。”科幻作家韩松认为此举意义非常,“我在这个会上第一次亲眼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作家,他们带给中国科幻迷无限的激情和憧憬,并终让在泥泞黑暗中跋涉的中国科幻起死回生。”

2021年,成都市科幻协会秘书长陈石也踏上了横跨半个地球的征程,从成都飞到上海再转机旧金山,之后飞抵杜勒斯机场到达华盛顿。经历三天三夜的飞行后,陈石希望将世界科幻大会首次带回中国。受疫情影响,前往美国的航班上几乎没有人。成都申办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西夏形容,“像《2001太空漫游》弗洛伊德博士去月球,一个人坐一架航天飞机”。

世界科幻大会由世界科幻协会(WSFS)主办,1939年起每年举办一次(1942年至1945年因“二战”中断),至今已经举办了79届。世界科幻大会最初专注文学作品,之后扩展出的活动包括影视戏剧、音乐舞蹈、演讲艺展等,早已成为科幻迷心目中的“世界博览会”。官方宣称,“没有其他活动能像Worldcon一样把粉丝和创作者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不分任何流派和媒介”。

大会最重磅的环节是“雨果奖”的颁发。从1953年第11届费城大会开始,科幻大会选出年度雨果奖的获奖者,这成为全球科幻小说领域最悠久、最重要的奖项。2015年,刘慈欣的《三体》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2016年,郝景芳的作品获得最佳中短篇小说奖。

申办世界科幻大会的成都代表2021年12月来到华盛顿,带去了几百个熊猫娃娃,送给来自全世界的科幻迷。 (受访者供图/图)

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迄今为止,美国共承办了57届科幻大会,排在第二位的是英国(7届),加拿大(5届)和澳大利亚(4届)紧随其后,其余的如德国、爱尔兰、荷兰、芬兰、新西兰、日本分别承办过一届。在承办科幻大会的全球43个城市中,只有芝加哥承办过7届,次数最多。据WSFS披露的近五年商务纪要,科幻大会预算超过100万美元,但是每年仍有几万到几十万美元不等的盈余。

自1948年以来,大会通常选在每年8月或9月举办。受全球疫情影响,2021年世界科幻大会推迟至12月份。12月15日至19日,第79届科幻大会“DisConIII”在华盛顿举行,雨果奖首次颁发电子游戏奖项。“2020年初以来,我们中的许多人花在游戏上的时间比我们预期的要多。”DisConIII联合主席科莱特·福扎德如此解释。

如奥运会一样,主办城市需要遵循严格申办程序。科幻大会由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粉丝支持,每年投票决定大会选址。根据选址规则,举办地投票需要提前两年,科幻迷可以通过DisConIII官网购买“会员资格”参与2023年选址投票,价格为100美元。

参与2023年第81届科幻大会竞选的有四个城市:中国成都、加拿大温尼伯、美国孟菲斯、法国尼斯。尼斯最早弃权,2021年10月17日孟菲斯弃权,原因是“新冠大流行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严重阻碍了活动能力,最终竞争落在了成都和温尼伯之间。竞选结果于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8日晚上公布,成都以2006票比温尼伯807票的巨大优势,获得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举办权。

“似乎只有一步之遥。”成都市科幻协会会长姚海军对南方周末记者感叹,中国几代科幻迷的梦想要实现了。

“现在,成都期待着一个机会”

2014年,中国第一次申办世界科幻大会,没有成功。科幻从业者李兆欣在《第72届世界科幻大会见闻录》中谈到那次失利,“我们还缺少太多的条件……要办好这样一个大会,要考虑的问题会有多少,而又需要多少人力来管理维持……几乎完全由志愿者来进行管理和运营大会现场”。其中,“纯粹自发式的‘con精神’,可能是目前最缺乏的”。

2021年12月16日在B站的一场直播中,当年作为申办人之一的姬少亭回忆,“万一申请到了(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办”。失利后,前几届的主办方过来安慰他们,“年轻人你们真的好棒,再努努力,十五年后科幻大会就是你的了”。姬少亭对这个时间感到震惊。“每年来(世界科幻大会)的话,也许十年后。”主办方接下来又如此宽慰。

“不仅要过来跟大家打交道,更重要的是要在国内建好一种粉丝文化的氛围:有没有中国科幻大会,有没有区域性的大会,平时有多少人在活跃,平时做活动是什么样的……”姬少亭列举。

成都是中国的“科幻之都”,全国科幻爱好者的圣地。追溯其科幻谱系,可以从三星堆到都江堰,从大熊猫到青城山道士,从中微子的地底观测点、中国最强风洞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科幻世界》、中国科幻最高奖之一的银河奖的诞生地,成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科幻作家、粉丝、团体的城市幻想。“没有成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科幻繁荣,世界科幻也会很不一样。”韩松如此感慨。

首次申幻失利四年后,随着中国“科幻热”,成都方面认为申幻条件已经成熟。2018年在美国圣何塞举办的第76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成都正式提出申办世界科幻大会。2019年,“成都申幻代表团”首次亮相世界科幻大会。2021年,成都市科幻协会作为申幻主体,负责申幻具体工作。

“有些人可能对科幻的理解还局限在几个作家、几部作品上面。”成都市科幻协会副会长梁效兰参加了多次行业会议后观察。“我们更应该有各种科幻企业,一起把整个产业做起来。如果申幻失败,至少让他们看到中国科幻迷的热情,同时向世界传递中国成都的声音。”参与投票的中国科幻迷令她意外,“没有想到那么多人投票”。

刘慈欣2015年曾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是第一位获得这个世界科幻大奖的亚洲作家,他的科幻小说如今被越来越多的英文读者看到。图为2021年世界科幻大会上的刘慈欣小说《球状闪电》和《超新星纪元》。 (受访者供图/图)

据世界科幻大会的官网信息,成都共三次提交文件。在2019年和2020年的常见问题解答中,成都重点回应了细节上的问题,包括会议日期、地点、航班机票、酒店、餐厅等。而在2021年的正式投标文件中,按照要求补充了场地、酒店协议等,以及详尽的协会组织情况,包括业务范围、成员、组织结构、资产管理和使用原则等。

情况已经截然不同。招标文件开头如此写道:“现在,成都期待着一个机会,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迷。怀着巨大的喜悦和诚意,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世界科幻大会的城市。”

相较于成都,温尼伯举办过1994年第52届科幻大会,他们这样强调自己的申办优势:“我们在举办国内和国际活动方面有着非常成功的记录。忠实支持者的历史、志愿者和一流的设施使温尼伯成为举办活动的理想选择。”

温尼伯方面在投标文件中使用了更多的配图、视频、表格等视觉化内容,经验显得颇为老道。“他们的顾问对这一套流程非常熟悉,我们简直有一点措手不及,”成都市科幻协会副秘书长王雅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是我们仍然有信心。” 如果失败了,“大不了我们再重头来过”。

世界科幻大会,保守与变革之争

北京时间12月17日中午十二点,距离结果宣布仅有34个小时。成都方面正焦急等待陈石的消息。陈石在华盛顿参加了一场内部小型问询会议,“只包含申幻双方、选址经理和主席”,会议面向世界科幻协会核心团体,开展现场攻防抗辩,解决此前双方产生的投票争端。

这次争端是成都申幻以来面临的最大难题。温尼伯申幻实际舵手Keiven Standlee(世界科幻大会章程元老之一)提出抗辩意见,涉及中国科幻迷的投票格式(地址的完整性、签名为中文名字等)“不符合传统”,以及文化差异、旅程对西方科幻迷来说太长等八项问题。

“中国的票数占比较大的优势,他们想把我们的一些票剔除掉。大部分中国科幻迷的英文不好,小区、门牌等要翻译成英文比较困难,而且涉及到个人隐私,他们有权利不写。”王雅婷解释,“此前就支付方式只能用信用卡的问题也沟通过。”

申幻过程中,姚海军感觉到交流不充分带来的一些误解,“有些都是我们不可想象的,比如中国的自来水(供应)等各种离奇的问题,这一类都是对中国的发展缺乏了解导致,需要大量的沟通和解释工作”。

梁效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9年的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参加,包括加拿大“科幻教父”罗伯特·索耶等,他们抱着较为“开放的心态”,一些人为中国申幻提供了各种参考建议;另一方面,一部分人比较“保守”,认为科幻中心在西方,不能转移。

2005年世界科幻大会联合主席科林·哈里斯说:“成都申办2023Worldcon引起了很多争论。据报道,参与选址的将有多达三千张选票。”围绕世界科幻大会恪守传统与面向非英语国家开放变革的讨论由此展开。

陈石向南方周末记者提供了现场的抗辩问答,针对温尼伯关于“中国的票数在最终一周增量很快”的质疑,陈石回应,“事实上,我个人对中国粉丝在最后一周的一千名会员的增长并不满意”,称“成都申幻7天不停播”活动本应带来更多的会员增长,并提到了2015年只有四百万人口的芬兰也曾短期内增加数百会员,却没有引起质疑,“我怀疑这是否是一种歧视”。

温尼伯方面的抗辩最终被驳回,但是他们申请“依据章程4.4.1规定将没有完整按照欧美习惯填写邮政地址的选票视为无效”。对于这一点,选址委员会全体坚持此章程,成都申幻团队的多方面抗辩无效,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来自中国的选票被裁定为废票”。

“世界科幻大会精神正在沦陷。”成都申幻团队一时间陷入绝望,开始号召所有幻迷群紧急投票。这吸引了华盛顿世界科幻大会主席Mary Kowal的关注。她赶赴现场,情况再次发生逆转,Mary Kowal动用主席权限推翻了上述裁决。

“科幻弥合世界的分歧”

《权力的游戏》作者乔治·马丁是世界科幻大会的常客,他每年都会在个人博客预热。都柏林大会期间,马丁说,“文学(曾经)必须是关于严肃和真实的生活,如果是关于海盗、太空旅行、龙或怪物,那么它就是儿童”。他开心地表示:“这一切都变了,现在,科幻小说远非1950年代那种受迫害的小类型,已经征服了世界。”

“1990年代中国科幻处于低潮,需要一场国际性的活动来提振士气。今天中国科幻产生了很多国际一流的作品,中国科幻也进入了产业化的阶段。”姚海军有着相似的感受,“但是今天又有今天的问题——科幻文学到底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什么是科幻文学最核心的价值和精神?这些都需要广泛的国际交流。”

“他们对中国科幻是非常好奇的,很多人都在关注中国最有想象力的人构画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国际关系、宇宙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是有所不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姚海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科幻文学能够包容无数个未来,每一个人都有想象未来的自由,在这无数的想象当中,我们总是去选择更对我们更好的未来。”

姚海军参加了四五次世界科幻大会,每次都会感到特别“愉悦”。 “大会就像一个节日,超大型的party,身边全是你的同行和同好。不管说什么语言,大家都喜欢科幻,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科幻作家在一起讨论各种各样的科幻问题,设置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展位,每个人都穿上科幻影视剧中的服装。”

另一个最重要的感受是“平等”,“不管你是作家、艺术家,还是普通科幻迷,非常平等。大家共同讨论一些话题,共同出席一些活动。一些话题的设置,有的是科幻作家提出来的,有的是科幻迷提出来的。”姚海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马丁在博文中称,在过去三十年,自己只错过了一次大会,“Worldcon是最初的,最好的。Worldcon就像一个家庭团聚……Worldcon是与老朋友聚会和结交新朋友的好时机”。“穿一个《星球大战》的T恤,你就立刻拥有朋友了。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他一看到你跟他喜欢同样的IP,马上就把你当好朋友。”姬少亭同样提到了参加世界科幻大会的感受。

在前文提到的B站直播中,一位英国的科幻迷“波西米亚海岸”不懂中文,仅仅靠着谷歌软件帮助直播间翻译,向外网推送直播。这令西夏颇为感动,“希望用科幻把更多的人联系在一起,让中国人更多地了解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

“科幻弥合世界的分歧。”姚海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今天的国际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世界正在撕裂,科幻文学是一直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来描述,关注的是人类整体,描述的未来很多时候是人类共同的挑战,所以科幻能够成为一种很有效的粘合剂,粘合似乎日渐破碎的世界。”

作为2020年雨果奖数字颁奖典礼的主持人,马丁因赞扬一位老科幻作家——该作家的理念、信仰等存在争议——受到抨击。此外,马丁当时花了很长时间谈论过去的作家,而非新一批作家。在个人博客,马丁罕见地未谈及2021年的世界科幻大会。

在申办环节,成都方面也需要面对诸多质询,比如,如果雨果奖作品与一些政策相违背,成都将如何处理。“我们说的是,在中国完全可以畅所欲言。只要出版社愿意出版你的作品,我们也没有意见。”王雅婷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有他们的自由,我们也有我们的坚持。”

目前最主要的壁垒仍然是语言。王雅婷遇到很多国外粉丝,他们因无法看到翻译的中国科幻作品而苦恼,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落户成都,也许是改变的开始。

南方周末记者 张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