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的历史起源之八——时空观

1. 对意识的历史探究是逻辑概念与早期崇拜的结合来体现反映方式的演化(前几篇短文),是逻辑发生学的方式和崇拜实证相结合。对认知的历史探究,余认为仍然是逻辑概念发生学与历史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只不过认知不再是从崇拜中找实证的原料,而是从语言中寻找。对语言的考古式挖掘是认知发生学的途径。

2. 为什么是语言?因为语言是认知的化石。考古不光是人类历史的遗存,凡有历史都有考古,意识的历史从崇拜上考古,认知的历史从语言上考古,宇宙的历史从光学上考古。至今为止我们对宇宙的认识都是对宇宙以往历史的认识,因为捕捉的光都是宇宙历史的光。

2.1意识是感受器的反映,是对外在感受的反映。认知是建立在感受基础上的内在的概念化并进行归纳、演绎,是大脑内在的思维再生产方式。语言是思维的符号化,是人类特有的认知形式。早期语言产生的状态,正是认知发生的状态,对早期人类语言的考古,就是对认知发生学的实证。

3. 人类认知的确立,一是主体认知的确立,二是“关系”的确立。所谓的关系就是主体对外在的反映经过大脑思维加工之后以概念的形式反映主体对外在的联系。主体的意识主要体现在“我”的确立,上文已有提及,本文侧重谈谈时空观。

4. 时间观念的确立。人们习以为常的时间观念如现在、过去、未来,昨天、明天,以及建立在时间概念基础上的语法、时态(现在式、过去式、进行式、完成式等等),其实在认知发生之初都是分离、分立的,都是有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认知的考古就是挖掘这个演化的脉络,揭示认知的发生学。

4.1猿人们的思维首先确立的是群概念,绝对不可能存在个体思维;然后是反映的都是实指,虚指是往后的事;第三都是体现自我的中心,体现生存的意涵;第四是先有实在意义的表达再有关系意义的表达。

4.2早期的文字,都是一个字当一个词,作一个完整的意义。早期猿人们的认知也是艰难的先一个字、一个字出现,不可能有词语,不可能有句子或语法。观察婴幼儿发音学语言的方式就是印证早期猿人的方式,他们是同源同构的。

4.3最先出现的时间概念是“现在”、“当下”“此时”“正在进行时”,然后是表达已经发生的时间,“过去”、“昨日”。过去与未来是绝对不同一的,过去优先与未来,未来是是事件的引申。先有时间点的认知,再有时间线的认知,然后再有时间整体的认知。

5. 空间观念的确立。对空间的认知与对时间的认知是同理的,都是产生于社会活动之中。先是确立自我的中心点,然后是远近,上下、高低以及相对位置和距离的概念,然后出现空间与空间的相对关系,建立空间的体系用语。

6. 猿人们的时间与空间始终是相对独立的,时空的联系是长久以后的历史。时间和空间代表两套思维体系,时空的融合是两套思维体系的融合,着尚需要反复劳动、生产、实践的磨合才能概念化融合。

7. 主体存在的确立。首先当然是“我”,然后是“你”,再是“他”,再后是表示集合的意义。先是有了同类的主体,然后才有区别不同类的主体,即对自然万物的区别。同样道理,首先是区别与自身生存最密切联系的他物,如敌人(社会的和自然的)、食物,然后才是其它事物。

7.1查古汉语,古词首先都是特指概念,历史演化之后才有类概念,如对马的称呼,有驹、骒、骟、骠、骝、骊、骍、駹、骅、骃、骀、駔、騧、骐、骓、骜、骢等等,如此之多,这些都是反映早期思维的特质。

8. 语言的产生是语词和语法的建立为要件,它是人类认知演化的标注。语言和语法都是人类思维实践的结晶。在语法上,同样不是一蹴而就,体系的形成是一个演化的历史过程。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及修饰词都是慢慢成熟的,句式的进行式、过去式、完成式也是演化的体现。

9. 语言和逻辑都是现实的反映。本体世界是立体的,是塔式结构的,是运动再运动的,语言的结构,思维逻辑的结构也是立体的、塔式结构的,如何从早期语言和逻辑的考古中揭示语言和逻辑的立体式 、塔式结构式关系,留与方家了。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