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为说苏联解体的根源在于列宁,列宁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就在二零二一年底,普京在年度大型记者会上说:“对于列宁当时提出将苏联改造成邦联制度时,斯大林曾强烈反对过这种国家设置,但是斯大林最终还是没有能改变列宁的决定。斯大林之所以表示强烈反对,是因为他预见推行联邦制度会产生一个弊端,并且这弊端会导致苏联走向衰败。”

普京进一步说:“国家联盟内部不合理的土地转让和领土划分最终就出现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比如赠予乌克兰了很多不属于乌克兰的领土(比如2014年俄罗斯从乌克兰抢回来的克里米亚)。”

要想弄明白当时为什么要推行国家联盟的制度,我们还要回到几十年前,回顾这一时期的历史才能搞明白。

苏联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简称,一共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这种制度的形成并不是在列宁时期完成的,而是前前后后经过了二十三年的历程,在斯大林时期最终确立下来。

并且加入的方式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自愿加入的,有被迫加入的,有内部调整的,也有通过外部侵略完成的。

一九二二年的十二月,俄罗斯第十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苏联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形成。最先加入苏联的是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国家。

其中南高加索联邦是由现在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组成,因为这一区域的面积和人口规模都不大,所以被迫组成了一个国家,以国家的形式加入苏联。在当时也是被迫加入的,严重损害了各个民族人民的自尊心,从这时起就为这些国家的独立埋下了伏笔。

一九二五年,中亚地区的土库曼和乌兹别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加入苏联,成为了第5个和第6个加盟国家。

一九二九年,原来隶属于乌兹别克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经济和人口规模增长非常快,就单独划分出来成为新的共和国,这也是第七个加盟国家。

在一九三六年制定的新宪法中规定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 必须和苏联有共同的边界,也就是说是苏联的邻国。

二 以自己的名称作为共和国名称的这个民族,在国家中的人口应该占有一半以上。

三 国家的总人口必须在100万人以上。

这也是苏联在推行联邦制十四年之后,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把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标准给确立了下来。

根据上边的这三个条件,哈萨克自治共和国、吉尔吉斯自治共和国,包括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变成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时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数量达到了11个。

虽然斯大林本人并不是俄罗斯人,但他身上有大国沙文主义的强烈色彩,他推行的是中央集权制。这样就让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变得非常尴尬,成了形同虚设。这时的俄罗斯联邦凌驾在其他加盟共和国之上,俄罗斯民族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其他民族。

一九三九年十一月,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斯大林和希特勒分别指挥苏军和德军从不同的方向瓜分波兰。

最终苏联获得了4.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斯大林把这些土地划进了俄罗斯联邦的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并把这个共和国命名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就是苏联的第十二个加盟共和国。

一九四零年六月,斯大林以立陶宛政府违反苏立互助条约、思想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组成反苏军事联盟为借口,向这三个国家发起了武装侵略。

三个月后,这三个国家被迫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三个国家都是骁勇善战的国家,人民长期自愿发起了反侵略斗争。斯大林对这三个国家采取了集体惩罚的政策,流放和和杀害了几十万人。

因此这三个国家和俄罗斯之间有着血海深仇,此后的几十年,他们一直都在争取脱离苏联,双方的矛盾也与日俱增。但当时在形式上把这三个国家变成了苏联的第13 、14 、15个加盟共和国。

就在这一年,苏联侵略罗马尼亚,占领了北沙拉比亚和北布柯维纳,组建了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这是苏联的第16个加盟共和国。

到了一九五六年,苏联又取消了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的加盟资格,把它强制并进了俄罗斯联邦。当时给出的理由是,人口的构成不符合宪法规定的条件。其实是斯大林一直在把这一地区的人口向外转移,并且把俄罗斯的人迁移到了这一地区,导致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件事在当时的苏联起了非常大的震动,这实际上也是俄罗斯联邦准备吞并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一次预演。

其他的加盟共和国也担心俄罗斯联邦会把人口向本国大量迁移,再以同样的借口吞并掉自己的国家。从这时起,苏联内部离心离德的倾向就越发明显,内部斗争就开始变得激烈。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展开了争霸斗争。一开始苏联采用的集权模式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可以在短期内把国家的资源集中起来和美国展开斗争,美国被迫处于守势。

但这种模式迅速就出现了大问题,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杀鸡取卵,把太多的资源都用来和美国斗争了,用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就变得非常可怜。

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到了苏联人民的生活,也严重影响到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也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伏笔。

到了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石油价格暴涨,苏联的石油出口就为国家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这时苏联的野心就进一步暴露,悍然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

同时美国发起了星球大战计划,把苏联拖进了星球大战的泥坑。再加上旷日持久的阿富汗战争,很快苏联的经济就撑不住了。

到了八十年代,国际油价的下跌,迅速把苏联的经济打回了原形。这时候戈尔巴乔夫成为新一任苏联的领导人,他明白必须启动新的改革,否则前途不堪设想。

但在随后的改革过程中,整个改革的进程出乎了戈尔巴乔夫的意外,变得已经没有办法控制了。

苏联的改革之所以失败,实际上就是支持改革的右派和反对改革的左派都对戈尔巴乔夫不满意。支持改革的叶利钦派认为改革的步子迈得太小了,反对改革的元老派认为改革是在走错误的道路。

这个时候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矛盾和苏共内部的斗争纠缠在了一起,随后爆发了一次政变,戈尔巴乔夫囚禁了起来。

这场政变迅速推动了苏联的解体,让苏共中央的权威被严重削弱,叶利钦迅速控制了俄罗斯联邦。

一九九零年,先后有11个加盟共和国发发布主权宣言,实际上就是要脱离苏联。到了一九九一年,苏联举行了全民公决,公约的结果提升了各加盟国家的主权地位。

到了1991年底,深受苏联迫害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率先独立。到了这一年年底,苏联正式解体。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之所以采用联邦制,是考虑到到了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制定出来的制度。

当时西方各国对新生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俄罗斯内部也有此起彼伏的武装暴乱,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受到了很大的考验。

在这个时候,只有采用联邦制度,其他国家才愿意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盟,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如果把这些国家强制性的合并到俄罗斯联邦内部,违犯了马克思的民族自决原则,也会让俄罗斯内部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

列宁正是考虑到的这些因素,才决定采用联邦制度,更何况身上有很多的理想主义的元素,非常希望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实践的更加彻底。

斯大林是和列宁不同类型的人,在他身上有更多大国沙文主义的色彩,非常渴望能够扩大俄罗斯的领土,采用集权的形式把社会主义变成一个强大的堡垒,对于其他民族的感受根本都不在乎。

这就是普京在演讲中所说的斯大林不同意采用联邦制的原因,但明显不符合当时的形势。当然在斯大林上台后,确实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把其他加盟共和国能够并入俄罗斯联邦,但最终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能够成功。

普京之所以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到列宁的身上,实际上就是把最近这些年俄罗斯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推卸出去。

普京在两千年上台的时候,曾经说出这样一句斩钉截铁的话:“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

二十年过去了,强大的俄罗斯并没有出现,当然现在的俄罗斯比二十年前的情况要好得多,尤其是在民生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把俄罗斯重新拉回一流国家的行列。

所以这个时候的普京是比较尴尬的,他只能认为之所以现在俄罗斯目前的困境是因为苏联的解体造成的,应该由列宁来背这个锅,才能把自己的责任撇干净。

如果苏联没有解体,俄罗斯就仍然是一个土地和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就不会爆发后来的克里米亚战争,也不会被美国制裁,不会卷入目前的困境。

尤其是在外部环境上,如果苏联不解体,俄罗斯就有广大的纵深,在周边的战略格局上不至于处于目前的尴尬地位,俄罗斯就能够一心一意谋发展。

实际上他的这番话不过是在推卸责任罢了,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不如预期是因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和列宁无关,也和苏联没有关系,和领土面积、人口关系都不大。

二战结束后,苏联占领了波兰的领土和德国的部分领土,重新建国的波兰又占领了德国的领土,面积缩小后的德国还分裂成了东德和西德。

虽然后来的德国完成了统一,但这时候的面积已经和最初的德意志帝国不能同日而语,按照普京的这个理论,德国的经济就更加难以发展起来了,他们在领土上更加没有纵深,也陷入了大国的包围之中。

事实上是,德国的历代领导人都放弃了收复领土的野心和计划,他们认为这是德国发起世界大战应该接受的惩罚。德国人应该做的就是把经济建设好,让德国人过上好日子。

事实上德国做到了,现在的德国是欧洲的第一大经济强国。虽然面积、人口和俄罗斯不能同日而语,但在发达程度上是俄罗斯远远不能比拟的。

也就是说国家是否强大,经济能否发展好,和国家的面积并没有多大关系,和人口也没有太大关系。

那么俄罗斯的经济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实际上就是俄罗斯过分依赖自己的能源出口,不管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企业家层面,都没有发展高科技和实体企业的强烈意愿。

在发展经济学中有这样的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企业家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动力。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截至目前为止,俄罗斯的企业家群体并没有完成最终的组建,那些大老板都是在瓜分过去苏联的国有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通过这种模式已经赚到了大量的金钱,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整个俄罗斯社会都没有从过去的体制上根本转变过来,市场经济还没有在俄罗斯得到彻底的解放,整个经济体系能源出口过分依赖,缺乏发展高科技和其他实体企业的动力和勇气。

作为克格勃出身的普京,能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但是对市场经济他同样不熟悉。他有手腕能够控制住俄罗斯和俄罗斯内部的那些寡头垄断,维持自己政权内部的稳定,但在发展经济这方面,经验和能力都比较欠缺。

虽然俄罗斯内部有几个重要的官员对于经济发展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们始终都没有能够成为俄罗斯的主流。

只要市场经济没有在俄罗斯从根本上建立起来的,企业家群体没有办法崛起,俄罗斯仍然要在目前的困境中继续挣扎。

把现在俄罗斯存在的问题推给几十年前的列宁是不公平的,把所有的账都算在苏联的身上只能是在踢皮球和推卸责任,也可以说是在掩耳盗铃不敢面对问题。既然不敢面对问题,那么恐怕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