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势的台湾智能手机厂商,在日本寻找复活钥匙的漫长旅程

最近,中国大陆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在此之前,中国台湾厂商更受关注。

实际上回顾过去,从iPhone登场前后的智能手机黎明期开始,台湾的HTC作为智能手机巨头君临天下。在日本市场,2009年向NTT docomo提供了第一款Android智能手机“HT-03A”,2012年除了FeliCa之外,还积极配备了单波段和红外线通信等当时在日本使用的功能。另外,还向KDDI的au品牌提供了“HTC J”,因此备受关注。

同样,台湾的华硕电脑(ASUS)也是从2010年中期开始在日本兴起无SIM卡、现在的家电量贩店等开放市场。特别是2014年发售的Zenfone5”(第一代),由于在海外不怎么使用,所以很多无SIM卡手机厂商都不太支持,但是我们积极支持了NTT docomo的800mhz频段,强化了面向日本的本地化。获得人气。一度成为在开放市场上发挥巨大存在感的厂商。

近年来失去存在感的台湾厂商

但是从现在的市场动向来看,这些台湾厂商在日本,甚至在世界上的存在感都大幅下降。说起台湾厂商陷入困境的原因,可以说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特别是中国大陆厂商挑起的价格竞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制造企业从2010年中期开始,以中国和新兴国家为中心,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并迅速崛起之后,索尼和LG电子等市场占有率中位以下的智能手机制造厂,无法与之抗衡,陷入了赤字。台湾厂商也不例外,尤其是智能手机专业的HTC,长期亏损,甚至引发经营危机。

结果,HTC在2017年将部分智能手机业务卖给了美国谷歌(目前负责Pixel系列手机的开发),大幅缩小了智能手机业务。另一方面,自2016年凭借HTC Vive进入VR设备领域后,似乎将业务主轴转移到了VR设备上。

另一方面,华硕由于在个人电脑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与美国英特尔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采购英特尔以前重点开发的面向智能手机的处理器,实现了与其他公司的差异化,维持了价格竞争力。但是英特尔在2016年停止了面向智能手机的处理器开发,因此不得不像其他公司一样从美国高通等公司采购处理器,结果导致难以差异化,卷入价格竞争可以说是糟了。

从新产品看各家公司的生存策略

结果,两家台湾厂商在智能手机市场失去了气势,现在为了生存而拼命。

那么,各家企业是如何在市场中谋求生存的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方向与日本企业很接近。专注于擅长的领域提高附加价值,锁定目标,专注于不容易卷入价格竞争的利基市场,这似乎是基本战略。

从日本各公司最近投入的智能手机中可以看出这种倾向。关于HTC, 2022年10月,日本市场将推出时隔4年的智能手机“HTC Desire 22”pro”的发售,从其内容来看,该公司现在的主力业务VR,以及与metas相关的服务的合作是倾注了很大的力量。

实际上,HTC Desire 22 pro预装了可以直接使用该公司元verse平台“VIVERSE World”等的应用程序。并且还可以连接该公司的VR设备“VIVE Flow”供电等,可以看出该公司致力于通过VR设备享受VR相关服务。

华硕最近也推出了两款智能手机,都瞄准了目标,特点非常突出。其一是今年10月开始销售的“ROG Phone 6”系列,这是一款专为畅快玩游戏而设计的游戏智能手机。

实际上,ROG Phone 6在处理器上搭载了高通制造的面向高端市场的最新的“骁龙8+ Gen 1”处理器。Pro”配备18gb RAM等,致力于提高享受AAA级游戏所需的基本性能。除此之外,还准备了“AirTrigger 6”,在横置状态下,上方具有超声波触摸传感器,可以扩展游戏相关的操作等,可以看出这是一款专门为游戏玩法而设计的产品。

而另一款则是昨天,11月2日在日本发布的Zenfone 9手机。在大屏幕化的智能手机市场中,Zenfone 9的显示屏尺寸为5.9英寸,以便于单手握持为主。尽管如此,与ROG Phone 6系列一样,是搭载骁龙8+ Gen 1的高性能小型高端机型。

除此之外,通过在主要的广角照相机上直接搭载“6轴混合津巴布韦稳定器”,重要的是在照相机上直接搭载抑制拍摄时的手抖的万向节,实现了不需要另外安装万向节就能大幅抑制拍摄时的抖动的结构。通过紧凑的尺寸感和用照相机打出特征,瞄准了寻求大画面智能手机不能得到的摄影体验的用户。

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成熟饱和,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固化,在全球范围内也很难扩大用户规模,考虑到这一现状,这些台湾厂商想要恢复以往的势头相当困难。

正因为如此,今后两家台湾厂商为了维持和发展智能手机事业,需要像游戏等一样,在稳步开拓用户确实存在的市场的同时,确立不被中国大陆厂商卷入价格竞争的明确品牌和位置。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