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出台教师退出机制,“铁饭碗”端不住了?

近日,浙江宁波出台了一份文件——《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此“办法”中,对教师的退出渠道以及退出方式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被普遍认为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文件一出,立即引发全网热议——“什么?教师职位的‘铁饭碗’不保了?

教师这一职业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在家长心中的地位非公务员、医生不可比拟,究其原因,除了“教书育人”的祖国园丁光环,还有羡煞旁人的带薪寒暑假。如此优质岗位的热度一路水涨船高,莘莘学子们更是一窝蜂涌入了师范院校以及教育相关专业。

如今此“办法”的推出,对在读的师范以及相关专业学生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小优老师在这里要宽慰一下大家,这样的教师退出机制其实是为了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只对未能聘任上岗、考核不合格、违反师德或因其他原因等不能胜任(坚持)教学岗位工作的教师,予以退出


一. “不合格”的教师将如何退出?

据“办法”规定,教师退出的渠道有4种,其中包括待岗、转岗、离岗退养以及解聘。又对4种退出渠道做了具体阐释。其释义如下:

“待岗是指暂停教学工作,由学校安排进修培训、跟岗学习

转岗是指从教学岗位转至非教学工作岗位,包括教师本人申请转岗和学校安排转岗。

离岗退养是指退出工作岗位但仍与学校保留人事聘用关系。

解聘是指解除聘用合同,不再保留人事聘用关系。”


除了宁波以外,其他省市也纷纷开展了对“不合格”教师推出体制内的实践探索,例如山东省平阳县已然在实行“老教师柔性退出”以及“不合格教师刚性退出”的制度。教师队伍从此迎来了“大洗牌”。


二. 教师是否该有退出机制?


事实上,“教师是不是该有退出机制”,一直以来都是行业内,乃至大众的热议话题。有一些人认为,培养一个教师的周期以及教师本身的成长周期较长,此外该职业相较于其他职业而言具有相对独立性,离开了教育这个行业,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岗位。


目前这类不合格的教师群体内部情况复杂,除了存在严重师德问题的教师,不得不考虑的还有因年龄、身体疾病而不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面对如此复杂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退出机制并不意味着“末位淘汰”,而是在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毕竟在许多地区,教师招聘本就是经过重重筛选的,不合格的教师还是在少数。



三. 退出机制的必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并不仅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得可贵品质。然而,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少数教师利欲熏心,在金钱、名利面前师德尽失,这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可谓不是一种摧残。如今建立起教师退出机制,淘汰那些无法胜任本职工作或是违反师德的教师,对于学生、家长以及学校本身而言,都可算得上是好事一件。


无论您家孩子想要报考

综合评价、强基计划,还是白名单赛事

都可以【私信】联系我们!

优本专家老师为您提供免费评估及专业意见

声明: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优本生涯整理制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