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惩黑恶势力 守护平安中国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审结了一批涉黑恶案件,彰显司法担当,维护安全稳定,净化社会风气,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今年全国“两会”上,最高法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持续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审结涉黑涉恶案件3.9万件26.1万人。对孙小果、杜少平、陈辉民、黄鸿发等依法判处并执行死刑。“黑财”执行到位2461亿元。一批为害一方的“村霸”、“街霸”、“矿霸”被绳之以法。

从报告中的这段话,我们可以读出人民法院依法严惩黑恶势力的决心和力度。指针拨回2018年1月,为期三年的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各级法院精准发力,重拳出击,将一批作恶多端的黑恶势力绳之以法,将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经济链”一一铲除。

重拳办铁案,人民法院切实发挥审判职能,及时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逍遥法外二十多年的云南孙小果案、十六年得以真相大白的湖南杜少平“操场埋尸案”、为恶三十年的海南黄鸿发家族案等一批案件,或跨越时间长,或案情复杂,都圆满审结。“操场埋尸案”主犯从一审被判处死刑到二审开庭,再到被执行死刑,仅30多天。犯罪分子能够蛰伏隐藏、逃避审判,离不开作为“关系网”“保护伞”的公职人员。孙小果案中,19名涉孙小果案公职人员和重要关系人被判刑,黄鸿发家族案中,7名“保护伞”获刑。打伞破网,打财断血,方能将黑恶势力连根拔起,治标治本。

扫黑除恶不止于三年之期,对于进入常态化后以打早打小促常治长效,对黑恶势力要做到露头就打。“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已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保持高压,惩恶务尽。我们相信,人民法院将始终保持惩治黑恶犯罪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贡献法院智慧和法院力量。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