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士族(二十三) 刘氏

中山刘氏

​ 中山刘氏是以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为祖的家族,是刘氏著名家族之一,也是中国古代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名门望族。其中蜀汉昭烈帝刘备是代表人物。

​1、刘备:蜀汉开国皇帝,东汉末三国群雄之一,少时拜卢植为师,《典略》称原本是东汉临邑侯国的枝属,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参与平定黄巾之乱,后依附各诸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赤壁之战后在益州、荆州建立了蜀汉政权,在为关羽报仇的夷陵之战,被东吴击败,病逝白帝城。

​2、刘禅:刘备之子,蜀汉怀帝,人称后主,阿斗。信任相父诸葛亮,支持北伐战争。后期不理朝政,宠信宦官黄皓,国力衰弱,魏将邓艾,钟会分路攻蜀,投降邓艾。蜀汉灭亡后,刘禅被封为安乐公,享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思。

​3、刘琨:东晋名将,工于诗赋,少有文名,为金谷“二十四友”重要成员。八王之乱时效力各路王,永嘉之乱在晋阳抵御汉赵和后赵进攻九年,拜司空、大将军、都督并冀幽诸军事。并州为石勒所陷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约为兄弟,惨遭杀害。太兴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赠侍中、太尉,谥号为愍。(闻鸡起舞主角之一)

​4、东晋时期谢鲲(谢安的伯父)娶了中山刘氏女,是士族联姻中的一环。

​5、刘禹锡: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诗豪,自称中山刘氏,出身河南。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沛郡刘氏

​​始建于汉初。西汉建立后,刘邦将家乡泗水郡改为沛郡,东汉改为沛国,沛郡刘氏望族多出自西汉皇族楚元王刘交之后,例如淮南王刘安。

​1、刘馥(fù):东汉名臣,属魏臣,早年避难于扬州,说服袁术部将戚寄和秦翊率部投奔曹操,授司徒掾。扬州刺史严象被杀,出任扬州刺史,营造州治合肥,加强守备。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后来张辽坚守合肥能成功抵御孙权,也有刘馥的功劳。

​2、刘伶: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曾在建威将军王戎幕府下任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对朝廷策问,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无能而罢免。泰始二年(266年)朝廷征召刘伶再次入朝为官,被刘伶拒绝 。刘伶现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颂》和《北芒客舍》 。《酒德颂》对“礼法”表示蔑视,宣扬老庄思想和纵酒放诞生活。

​3、刘毅:东晋大将,北府兵将领,从平桓玄之乱,拜豫州刺史,册封南平郡公。讨伐卢循之乱,大败而回,声望大跌。出任卫将军、江荆二州刺史,占据长江中上游大部分地区,开府设置百官,雄居一方。内心忌妒刘裕,不肯屈居其下,欲以荆州为本,暗中勾结谢混、郗僧施等士族,扩充势力。

义熙八年(412年),受到刘裕的讨伐。刘毅与王镇恶交战,兵败自杀。

4、刘弘:西晋名将,刘馥之孙,有治世之才,少年时与晋武帝司马炎私交甚厚。历任太子门大夫、率更令、太宰长史等职,领乌丸校尉,于任上颇有威名,以功封宣城公,率部将陶侃击斩流民帅张昌,平定荆州。次年,进拜侍中、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陈敏反叛时,刘弘又率兵抵御。永兴三年(306年),进位车骑将军,同年于襄阳逝世。死后获赠新城郡公,谥号“元” 。有文集三卷,今已佚。

​沛郡刘氏另一有支出自东汉时皇族,刘秀之子刘辅的沛王,其后代世居沛地成为大族。

​彭城刘氏

​1、刘牢之:东晋时期名将,雁门太守刘羲之孙,征虏将军刘建之子,最初应谢玄之募入北府兵,后以功升鹰扬将军、广陵相。淝水之战时,率五千精兵在洛涧大破梁成,在苻坚败后率军攻陷谯郡,因功晋升龙骧将军、彭城内史,赐封武冈县男。后奉命救援前秦苻丕,为慕容垂所败,被召回,此后又平定了多处叛乱。王恭第二次起兵时,刘牢之答应司马元显而背叛王恭,在其死后接管兖、青、冀、幽、并、徐、扬七州及晋陵军务。又率兵屡破孙恩,最终将其驱赶斩杀。后拜前锋都督、征西将军,兼江州刺史,讨伐桓玄。又听从何穆建议再次倒戈,致使司马元显被杀。桓玄掌权时,刘牢之被削夺兵权,拜征东将军、会稽太守,他在部下离散、误以为其子被害的情况下自缢而死。女儿嫁给了渤海高氏高雅之。儿子刘敬宣在父亲遇害后,投靠广陵相高雅之,暂时投归南燕,图谋推翻南燕皇帝慕容德,拥戴东晋宗室司马休之,复兴晋室。事情败露后,重回东晋,出任晋陵太守,袭封武冈县男。参与灭亡桓玄家族,历任江州刺史、宣城内史、襄城太守。义熙三年(407年),带兵攻打西蜀,兵败免官。义熙五年(409年),参与灭亡南燕,击退卢循叛军,出任淮南安丰二郡太守、梁国内史。支持刘裕平定刘毅,出任青冀二州刺史,不肯跟随诸葛长民作乱。进号右军将军。支持太尉刘裕讨伐司马休之,遭到部下杀害,时年四十五岁。刘牢之姐姐嫁给了东海何氏何无忌(讨伐卢循战死)。

​2、刘裕:南朝宋开国皇帝,原为北府兵将领,内平定孙恩起义,消灭桓楚、西蜀及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反抗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凭借着巨大的军功,得以总揽东晋军政大权,官拜相国、扬州牧,封宋王。刘裕代晋自立,国号“宋”。执政期间,吸取前朝士族豪强挟主专横的教训,加强集权,抑制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士,振兴教育,并多次遣使访民间疾苦,轻徭薄赋,废除苛法,改善社会状况,终结了门阀专政的时代,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 。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并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明人李贽誉之为“定乱代兴之君” 。

​3、刘义庆: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南郡公。担任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后因疾还京,于41岁病逝于建康(今南京),谥号“康王”。

4、刘道规:彭城刘氏,东晋末年名将,宋武帝刘裕异母弟。倜傥不群,胸怀大志,初为征虏中兵参军。桓玄之乱时,杀死青州刺史桓弘于广陵,响应刘裕起兵,随军收复建康,联合刘毅、何无忌一同消灭桓玄,攻杀荆州刺史桓振,迎复晋安帝,拜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封华容县公。镇守荆州七年,剿灭桓氏残余势力,击杀后秦将领苟林,协助刘裕平定卢循之乱,大破徐道覆,拜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迁豫州刺史,留京养病。义熙八年(412年),病逝,时年四十三岁,追赠侍中、司徒、南郡公,谥号烈武。南朝宋建立后,追赠大司马、临川郡王。宋文帝元嘉年间,追赠丞相。

其他刘姓知名人物:1、刘晔:淮南成德人,汉室宗亲,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初仕庐江太守刘勋,识破孙策的伪盟之计。后随刘勋投奔曹操,成为曹操手下举足轻重的谋士,他屡献妙计,对天下形势的发展往往一语中的,料事如神,筹谋画策,又慧眼识人。刘晔历仕数朝,是曹魏的三朝元老。官职太中大夫、大鸿胪,封爵东亭侯。青龙二年(234年)去世,谥曰景侯。

2、刘巴:零陵人,蜀国尚书令,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

3、曹操刘夫人:是丁夫人的陪嫁,是否是沛国刘氏一门不得知,生有曹昂、曹铄和清河长公主。

4、袁绍刘夫人:既然能成为袁绍的大夫人,应该就是中山刘氏之后。

5、刘放:汉广阳顷王刘建的儿子西乡侯刘容的后代,任骠骑将军、中书监,与孙资掌机要达三十年余年。

6、刘宠:汉明帝刘庄玄孙,陈敬王刘羡曾孙,陈顷王刘崇之孙,陈孝王刘承之子,陈国第六位国君,也是东汉陈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勇猛过人,善使弓弩,箭法高超。在其父刘承死后,继承陈王爵位。黄巾军起义,征兵自守卫。当时天下饥荒,诸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赋,反屡遭抢掠,有的甚至流离在外,死于荒野。只有陈国仍很富强,邻郡百姓纷纷前去投靠,陈国拥有部众达十余万人。初平元年(190年),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刘宠率军屯驻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向陈国求取粮草,遭陈国国相骆俊拒绝,袁术大为生气,便派刺客张闿假装路过陈国 ,乘机杀死骆俊和刘宠。

7、刘桢:建安七子之一,东平刘氏,交好魏文帝和曹植兄弟。参加曹丕筵席时,平视曹丕王妃甄氏,以不敬之罪罚服劳役,署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染疾而亡,时年三十八。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8、刘琰: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贺新春的妻子胡氏与后主刘禅有染,对妻施以私刑并逐出家门,胡氏因此上告刘琰,刘琰被下狱并弃市而死。

9、刘敏:零陵人,蜀汉将领,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曾协助王平守卫汉中抵御了魏国十万大军的进攻,后以功封为云亭侯,表哥是蜀国大司马蒋琬。

10、刘遐:广平易阳人,东晋将领,太兴二年(319年),周抚反叛,晋元帝任刘遐为彭城内史,与徐州刺史蔡豹、泰山太守徐龛一同讨伐周抚,在寒山击败周抚。不久徐龛反叛,叛乱平定后,晋元帝任刘遐为北中郎将、兖州刺史。太宁初年(323年),刘遐平定王含叛乱,因功封泉陵公,升任北中郎将、徐州刺史等,代王邃镇守淮阴。咸和元年(326年),刘遐去世,追赠安北将军。《隋书·经籍志》及《唐书·经籍志》均录刘遐集五卷,未知是否即为刘遐所作。为笪桥刘氏始祖。



​另外还有京兆刘氏,起于隋唐其渊源一说来自蜀汉刘氏,一说来自楚元王刘交之后。待考。隋代有刘猛,官任通州刺史。刘猛之孙刘弘基,唐初开国功臣之一,任右骁卫大将军、太仆卿,封夔国公。其子孙在唐朝多人做大官,家族盛极一时。​刘文静出身京兆刘氏,但自称彭城刘氏,是唐朝开国功臣隋朝时期,授仪同三司、晋阳县令。面对天下大乱,联络裴寂与李世民,支持唐国公李渊晋阳起兵,奉命联络突厥。随军南下,击败虎牙郎将桑显和、河东通守屈突通。唐朝建立后,出任纳言,成为宰相。跟随李世民平定西秦薛仁杲,历任户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受封鲁国公。刘文静与司空裴寂产生隔阂,酒后狂言,遭到小妾告发,以“谋反罪”处死。贞观年间,恢复官爵,配享唐高祖庙庭。

​南康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记载,楚元王刘交第6代孙刘延寿的裔孙刘璠始居南康。刘璠的第6代孙刘惠骞,南朝萧梁时任同州刺史。刘惠骞的孙子刘悔陵,唐朝时任少府监。宋元以后,南康刘氏更加兴盛。

​弘农刘氏是汉高祖的哥哥代王刘喜的后裔。代王后裔到东汉时有刘琦(非刘表之子),官任司徒,始迁居弘农。刘琦之子刘宽,汉恒帝时任南阳太守,累官至太尉,封逢乡侯。其后裔刘隆仕南朝宋为冯翊守,后避居汝颖。刘隆的后代历南北朝到隋唐,世代有人为官,成为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唐朝时,弘农刘氏有刘元立,任商州刺史。又有刘钦忠,邓州刺史。他的孙子刘长卿,任工部员外郎。

​琅琊刘氏代表刘勋,袁术部将,袁术派遣孙策攻破庐江后即任命刘勋为任庐江太守。袁术灭亡后其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率其部曲奉术柩及妻子投奔刘勋于皖城。刘勋又俘虏了想要投奔孙策的张勋、杨弘等人,被孙策迷惑,被孙策乘虚进攻,刘勋失败后,于建安四年(199年)投奔曹操, 任征虏将军,又为河内太守、平虏将军、封华乡侯,建安十八年(213年)在荀攸的带领下与众大臣一起劝曹操进任魏公。 后因恃宠而骄,图谋不轨、诽谤等罪行被李申成告发而被诛杀。

​东莞刘氏:东汉末建安初年,分琅邪郡、齐郡置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领8县。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朐、沂水、蒙阳、沂源等地。东莞刘氏为西汉齐悼王刘肥之后。刘肥生城阳景王刘章,传国九代至刘津,被光武帝刘秀封为平莱侯,徙居东莞。代表人物有刘穆之。刘穆之东晋末年人喜欢读书,博闻强识,投靠刘裕参谋平定桓玄之乱,受封西华县子。深受刘裕倚重,矫正朝廷法律,改变政治风气,累迁太尉府司马、堂邑太守,支持刘裕执掌政权。刘裕领兵在外时,奉命留守建康,总掌朝廷事务,累迁丹阳尹、前将军、左仆射。女儿嫁给了蔡佑(高平蔡氏),孙子刘衍与晋安王刘子勋建伪朝廷,失败被杀。刘勰是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作品《文心雕龙》。

平阳刘氏:刘邦之子淮南厉王刘长生济北贞王刘勃。刘勃的儿子刘崇,始迁居平原高唐。其后裔至晋代有刘实,字子真,为刘崇的第11代孙,官任太常,封循阳侯。南朝齐将领刘怀珍(事迹见南齐书),为汉景帝之子胶东唐王刘寄后裔。刘寄传国五代,至后汉有刘暹,居平原,至唐而绝。平原刘氏名人还有南朝梁学者刘峻,在东阳紫岩山讲学,从学者无数。另外,后汉和帝长子刘胜曾封平原王(怀王),其后袭封者甚多,如乐安寿王之子刘得、河间孝王之子刘翼等,均封平原王。

​东莱刘氏城阳景王刘章第十(原误作七)代孙文王刘悝庶子别封为掖侯,他的后裔因居于东莱,后发展为该郡大族。唐朝吏部侍郎刘彤,就自称为其后裔。东汉末年群雄刘繇,刘岱两兄弟为东莱牟平人,刘岱为兖州刺史,后战死青州黄巾军,刘繇扬州刺史,他先后与袁术孙策交战,一度被朝廷加授为扬州牧、振武将军,但最终还是败归丹徒。此后,刘繇又击破反叛的笮融,旋即病逝,时年四十二岁。

​南郡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汉文帝的儿子代王刘参曾孙代王刘义的后裔。南朝宋时有刘凝之,其父刘期公官衡阳太守,家于枝江为大族。刘凝之慕老莱子、严子陵为人,性好山水,携妻子泛游江湖,隐居衡山,终身不仕。

​河间刘氏同样也出自汉皇族,又分为两支。一支是西景帝之子河间献王刘德的后裔。另一支则是东汉章帝之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河间刘氏在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唐代著名宰相刘仁轨所在的尉氏刘氏,就是河间刘氏的分支。唐朝时期,河间刘氏还产生了一位著名的诗人刘长卿。此外,如金代著名医学家刘完素,南宋时伪齐皇帝刘豫等,都是河间人。

​山阳郡高平刘氏出自鲁恭王刘馀。刘馀为汉景帝第五子,立为淮阳王,后徙封于鲁。他的儿子刘骄封郁桹侯,徙居高平。刘骄九代孙刘表,字景升,成为了汉末群雄之一,任荆州刺史,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去世后荆州大部分被曹操所得,剩余被孙刘瓜分。

竟陵刘氏出自西汉皇族,是鲁恭王刘馀的后裔。《元和姓纂》记载:“鲁恭王馀裔孙章帝封为竟陵侯,因家焉。”东汉末群雄之一的刘焉,刘璋为代表,任益州牧,后来刘璋投降于刘备。、

​丹阳刘氏,是汉景帝之孙、江都王刘非之子丹阳侯刘敢的后裔。丹阳刘氏在唐代有刘邺,字汉藩,任懿宗、僖宗朝宰相。他的父亲刘三复,官刑部侍郎,世居句容。

​南阳刘氏,出自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为长沙刘氏的北派分支。刘发是景帝之子,封长沙王。后裔有很大一部分北迁河南南阳一带,其中一支更发展为东汉皇族。如刘秀、刘嘉。东汉刘廙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甚受器重,为黄门侍郎。曹丕继位,擢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黄初二年(221)卒。著书数十篇,皆失传。

​范阳刘氏,是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据《元和姓纂》记载,长沙定王刘发传国7代后,有支庶迁居范阳郡。东汉时,有司徒刘寿。

​庐陵刘氏,长沙定王刘发的后裔,梁朝时有安成内史刘元偃,世代居信吉州,自称为刘仓后裔。唐代有行昌,左司员外郎。他的孙子刘淑,任殿中御史。

​广平刘氏,是汉景帝之子赵王刘彭祖之后。彭祖之子刘苍封广平阴城侯。刘苍死,嗣子有罪不得立,遂居广平肥乡。刘苍后代到唐朝出了三位宰相,即刘祥道及其子刘景先,为高宗祖;刘从一为德宗相。其族还有多人在朝中做官,贵盛一时。

​广陵刘氏,是汉武帝的第4个儿子广陵厉王刘胥的后裔。刘胥在汉武帝时受封为广陵王,宣帝时刘胥的4个儿子均封侯。后刘胥图谋不轨,赐死,诸子废为庶人。元帝时又立胥子刘霸为广陵王(孝王),传国至王莽时绝。刘胥的子孙世居广陵,形成大族。东汉时有刘胥第6代孙刘贶,官任司徒。又有刘辩,任清河太守。刘辩之子刘瑜,桓帝时官拜议郎。桓帝死时,他与大将军窦武谋诛杀宦官,失败身死。晋代刘颂,官至廷尉、吏部尚书,其家世居广陵,为名族。当时同郡有四大姓:雷、蒋、彀、鲁,均在刘姓之下,时人为之语云:“雷、蒋、彀、鲁,刘最为祖。”

​梁郡刘氏,梁郡刘氏有两支:一支出自西汉文帝之子刘武。刘武于文帝二年受封为梁王(即梁孝王),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因其地卑湿,徙治睢阳(今商丘)。他的后代显贵者众多,遂衍为大族。梁郡刘氏另一支为东汉明帝次子梁节王刘畅之后。刘畅后裔刘海游,于北魏时任南兖州刺史,其后代至隋唐有多人为官,十分显赫。如刘海五代孙刘寂,任兴州刺史。

​临淮刘氏,出自东汉光武帝之子广陵思王刘荆。刘荆的儿子刘平封俞乡侯。平子刘彪袭爵,彪孙刘熙,仕曹魏为尚书郎。熙子刘述,任东平太守。述子刘建,晋代任永城令,世居临淮。刘建的儿子刘会,官琅邪内史,跟随晋元帝渡江,居丹阳。其子孙仕宋,至梁末又徙居晋陵(今常州)。唐代著名的晋陵刘氏,就是临淮刘氏分支。其代表人物,刘子翼,著作佐郎,他的儿子刘祎之,事武则天为宰相。

​东海刘氏,东汉光武帝刘秀长子东海恭王刘强的后裔。刘强是刘秀长子,郭皇后所生,本立为皇太子。郭后被废后,被贬东海王。其后裔嗣王封侯者甚众,遂衍大族。东汉末年,东海宗室刘虞,出任幽州刺史,累官至太尉,封容丘侯。后与公孙瓒不和,为其所害。

​济阴刘氏,兴起于唐朝,渊源失考。在唐代有刘晏,官任左仆射,封彭城郡公。刘晏的儿子二子:刘执经,吏部郎中;次子刘宗经,国子祭酒。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