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补脾中成药: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一字之差,怎么选?

很多中成药名字长得很像,但功效却不一样,很容易就把他们搞混了,比如归脾丸、健脾丸和启脾丸。

有的脾虚的朋友以为,它们都是补脾的,随便选一种就可以了。或者去药店买药,营业员也说不清楚,哪种价格高、提成多就推荐哪个。这样会造成药物误用的情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之前我们聊过,中医里的脾,与西医的脾脏不同,它有很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有4个功能:

(1)掌管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是人体能量的来源

——脾虚则消化不良、食少、胃胀、腹泻、完谷不化

(2)主管运化水液——是“湿气”的开关

——脾虚则湿盛,水肿、身体酸沉乏力、痰多、大便黏马桶、舌苔厚、肥胖

(3)脾气有向上“升”的作用——维持脏器正常的位置、气机的升提

——脾虚则脏器下垂、久泻、身体沉重乏力、眼皮沉

(4)脾主统摄血液——使血液正常循行在脉内,不出血

——脾虚则异常出血,流鼻血、便血、月经过多、崩漏

健脾丸、归脾丸、启脾丸虽然整体上都补脾,但侧重点就不一样了。

1、健脾丸

“健”的本意是“使精力充沛”,比如健身、健胃。

健脾,就是让脾的运化功能充分、有效地运转。所以这个药,侧重的是脾的第1个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健脾丸组成:

党参、炒白术、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

党参+炒白术,补气健脾王牌组合,四君子汤最主要的两味药;

陈皮+枳实,理气健脾经典组合,一个是橘子的皮,一个是橙子的幼果,能化脾胃之气滞和痰湿;

炒山楂+炒麦芽,消食化积经典组合,山楂善消肉食之积,炒麦芽善消面食之积,常一起用于食积引起的胃胀、消化不良

6药合用,可以健脾开胃,兼能消食化积,理气消胀,常用于脾虚引起的胃胀、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

2、启脾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组成:

人参、炒白术、山药、炒莲子、茯苓、甘草、陈皮、炒山楂、炒麦芽、泽泻、炒六神曲

启脾丸的功效,其实和健脾丸比较相似,但略有区别。

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补脾名方四君子汤,健脾同时能够利水湿;

山药+莲子,补脾止泻组合,可用于脾虚引起的腹泻;

泽泻+茯苓,经典利水渗湿组合,可用于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小便不利;

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炒三仙,经典消食化积组合,可用于各类食积。

因此,启脾丸相比健脾丸,除了有第1个补气健脾的功效之外,还兼顾了第2个“运化水液”和第3个“升提气机”的作用。

如果是脾虚时兼有湿盛,或腹泻、乏力、水肿、舌苔厚等情况比较重时,启脾丸就比健脾丸效果好一些。

3、归脾丸

图片仅供参考,中成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归脾丸的“归”字,其实和当归的“归”字一样,意思是让“血有所归”,归到哪里呢?

归到它本来该在的地方,这样就不会异常出血。

归脾丸组成:

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

归脾丸中也含有四君子汤

黄芪+当归,常用补气血组合,黄芪补气升阳的,当归补血活血;

酸枣仁+远志+龙眼肉+大枣都是养心安神的药。心主血,脾统血,脾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心脾两脏常互相影响。

因此,归脾丸的适应证是心脾两虚,与前两种纯用于脾虚的药有所区别。

除了脾虚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外,归脾丸还用于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等血虚的症状,发挥的是第4点“脾统血”的功能。

黄药师小贴士——总结

健脾丸,偏于脾运化水谷的功能,长于开胃,主要用于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胃胀、腹泻、乏力。

启脾丸,偏于脾的运化水谷、运化水湿、升清3个功能,长于消食、止泻,主要用于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胃胀、腹泻、乏力,特别适于长期腹泻、食积、乏力、水肿、舌苔厚等比较重的情况。

归脾丸,偏于脾的统血功能,长于补气血,兼能养心安神,用于心脾两虚引起的食欲不振,体倦乏力,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