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初:“黄谣”18年,迟来的清白

#演艺名人堂##城市观察员##头条家时光##夏日生活打卡季##头条挑战30天写日记##律师来帮忙#

在《漫长的季节》里,张静初出演中年沈墨。她逃亡多年,身上背着大家追寻多年的秘密。


她的存在,几乎改变了剧中所有人的命运,也意味着故事还未结束。


18年后,中年沈墨回到桦林复仇,张静初的演绎极具张力,脸上是饱受创伤与逃亡多年的悲凉与苦涩。


张静初的隐忍表情之下,是沈墨童年讲不出口的委屈。


短短几场戏,她完成了沈墨向死而生的笃定,没有一丝迟疑。


张静初似乎天生就适合出演这种破碎、与命运掰手腕的女性。


电影《孔雀》中,生活在小镇却有着伞兵梦的执拗女孩高卫红;《唐山大地震》中,对母亲怀恨三十几年,最终含泪和解的方登;《门徒》中的失足女性阿芬……


2005年,在顾长卫执导的电影《孔雀》中,25岁的张静初贡献了自己一生最好的表演。


她骑着自行车,拖着自己用布缝补的淡蓝色降落伞,张开双臂尽情地笑着,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飞奔,似乎下一秒就能挽回自己的伞兵梦想。


可是,大街上不会有人给她的浪漫让路。


在灰色的现实面前,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合时宜。理想与现实泾渭分明,如此美好又残酷。


张静初的脸,有着很多偏执女性角色所需要的决绝,倔强,甚至是无情。


所谓灵气,也不过如此。



《漫长的季节》已完结多日,很多观众依然没能从那压抑的气息里抽离出来,无不慨叹其后劲之大。

在面对命运的响指时,沈墨无疑是整部剧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人物。

作为女主角,沈墨的身世是悲惨的,自小父母双亡,被自己的大爷大娘收养,长期遭受大爷的性侵与控制,而大娘选择袖手旁观。

《漫长的季节》沈墨(李庚希 饰)剧照

沈墨是活在男性凝视下的女孩。

她童年被大爷操控侵犯,读大学后自己的裸照被贴在学校的公告栏;她在维多利亚兼职弹钢琴,被经理上下打量;港商注意到她,让殷红给她的酒里下药。

这所有的遭遇,让沈墨从一个柔弱的,不敢反抗的小白花变为以暴制暴的人。

沈墨没有做错过什么,却一次次地被各种暴力攻击,也被命运推着朝深渊走去。


全剧的高潮,发生在沈墨爆发反抗的时刻,她再也回不去了。


《漫长的季节》沈墨(李庚希 饰)剧照


为了保持神秘感,直到最后一集张静初出镜前,她的名字都没有被提及过。

18年后,中年沈墨回归,让一切尘埃落定。

张静初的演绎极具张力,脸上是饱受创伤与逃亡多年的悲凉与苦涩。

《漫长的季节》中年沈墨(张静初 饰)剧照


张静初穿着之前的衣服,回到桦林,彻底完成了自己的复仇。

她先是杀了带给自己悲剧命运的始作俑者沈栋梁,之后又去医院亲手了结了大娘赵静的性命。

张静初来到病房,趴在大娘耳旁平静地说:“你是觉得不说话,就是个好人了?”

《漫长的季节》中年沈墨(张静初 饰)片段


没有声嘶力竭,没有咬牙切齿,却让观众感受到了沈墨埋藏多年的恨意。

在最后几分钟出场,短短几场戏,张静初完成了令人信服的表演。

这个秋季无比漫长。追查儿子死因的王响,在异乡以殷红之名苟活的沈墨,花了近20年才走出那个深秋,雪花无差别地落下,一切都结束了。

演完《漫长的季节》,张静初写给沈墨一段话:

“愿你拥有最平凡的幸福,从受害者到加害者……时间被凝结在那个寒冷的秋夜。

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愿所有的女性都被善待。”

张静初进剧组的时候,导演辛爽的拍摄到了尾声。她之前与制片人卢静原本有合作的机会,但是错过了。

这次,张静初接到邀约后,决定不再错过。



看剧本的时候,她受到了某种冲击,也开始在自己的内心与表演体系里,追溯沈墨的过往。

“对于沈墨这样一个角色,观众还是会想知道,曾经发生过的这一切对于她来说意味着什么。通过她再次出场,你就知道这20年的时光在她身上是怎样流过的。”


回望到80年代,大众也会知道时光是如何在张静初身上流过的。

她出生于福建永安农村,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张静初从小跟外婆长大。4岁那年,才回到父母身边。

张静初总觉得自己不属于这个家,从小很乖,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可是很多事情还是做不好,渐渐变得不自信,沉默寡言。

她的童年,是灰暗的。

小时候的张静初

1995年,从福州师范艺术学校幼师美术班毕业后,张静初和家人撒谎自己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美术系。

之后,15岁的她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坐上了火车,去往北京。


在偌大的北京,她举目无亲,内心却有很多希望。那是秋天,张静初站在马甸的立交桥上,突然下了雨,她觉得冷而孤独。

她租住在荆门小区一个地下室,与一个新疆女孩合租,每月300块房租。条件艰苦,却也快乐。

可是北京阴雨连绵的天气,让她时常低落。九月初,本来干燥炎热的天反复无常,下着雨,很冷。当时她所在的马甸到处都在施工,泥泞又嘈杂。

张静初站在街上,啃着煎饼果子,独自度过了漫长的雨季。


两年后,张静初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她不觉得自己特别漂亮,其次便是内向害羞的性格,让张静初从未想过要报考表演系。

进入中央戏剧学院的第一堂课,对她而言,无疑是灾难。

那时每个演员都要经历解放天性,需要模仿大猩猩,模仿开花结果的种子……张静初眼看着班里的同学演得自然又松弛,她内心慌张害怕。

她跑出教室,崩溃大哭,哭得像个泪人。

直到中戏毕业,要拍毕业大戏《夕鹤》的时候,班里的女同学无一不想演女主角,包括张静初。

最终,老师让她们打擂台选女主角。张静初的表演感动了班里好多人,他们的眼睛都红了,她自然得到了这个珍贵的机会。


“只有在舞台上,我才能把内心所有的郁结和困惑化成养分,在舞台上开出花来。”

张静初觉察到自己原来如此有激情与爆发力,她终于开始享受表演的过程。

有些秉性,是天赋使然。

当时,第五代导演御用摄影师顾长卫,给张静初的毕业大戏《夕鹤》担任摄影师。对爱情赤诚勇敢,拒绝平淡的生活,木下顺二笔下的夕鹤是她对生活强烈愿望的最好脚本。


那是1999年的夏天,张静初从中戏毕业了,她拍了数不清的广告,还去中央电视台面试了《实话实说》的主持人。

那段时间,崔永元身体抱恙,台里想要换一个女主持人。张静初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了,结果发现自己生活经验太少,完全镇不住场。

之后,她拍了几部电视剧,不温不火。

值得一提的是,张静初与顾长卫的缘分,还未结束。

年轻时的张静初



2005年前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商业大片的时代,第五代导演们个个不甘落后。

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

在大制作与大演员的氛围之下,曾经为第五代导演们掌镜的资深摄影师顾长卫,却在自己的导演处女作里,没有迎合时代的风潮,而是回头怀念了自己走远的青春岁月,以《孔雀》之名。



关于女主角,顾长卫原本找的是章子怡,结果章子怡忙着拍张艺谋的《英雄》,便拒绝了。

顾长卫想到了那个中戏女孩张静初,她气质清冷独特,笑起来干净纯真,不笑的时候给人以距离感,与他剧本里的姐姐气质很契合。

电影《孔雀》高卫红(张静初 饰)剧照


张静初饰演的姐姐高卫红,是内心涌动着伞兵梦想,却被现实蚕食的执着女孩。

故事发生在一个灰蒙蒙的北方小镇,破旧的建筑与青灰色的天空,仿佛永远不会消失,那是顾长卫们紧张又有人情味儿的集体记忆。

电影《孔雀》开头第一句话,已经注定这是个悲剧故事。

“七十年代的夏天。”

电影《孔雀》剧照


姐姐高卫红面对的是时代是一个禁锢的环境,让你无从反抗。

开头,高卫红在拉手风琴,身后的水壶突突地冒着热气,她回头看了一眼继续拉琴。

电影《孔雀》高卫红(张静初 饰)片段

一个不甘于现实困境,性格倔强,反叛的理想化小镇女孩,露出端倪。

最经典的一幕,她骑着自行车,拖着自己用布缝补的淡蓝色降落伞,张开双臂尽情地笑着,在人潮汹涌的大街上飞奔,似乎下一秒就能挽回自己的伞兵梦想。

可是,大街上不会有人给她的浪漫让路。这个梦过于短暂,母亲追在后面,很快拉住她的降落伞,将她拽倒在地。

电影《孔雀》高卫红(张静初 饰)片段


在灰色的现实面前,一切都显得如此不合时宜。理想与现实泾渭分明,如此美好又残酷。

影片中,有一段话至今仍被观众反复回味:

“每个人的人生都像是被关在笼子里的孔雀一样,被观赏的同时也在观赏着别人。哪怕一生黯淡,岁月庸常,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

张静初的敏感与多情让自己天生有一种对角色感同身受的能力。

结尾,梦想破灭多年,过着庸常生活的高卫红,蹲在路边挑选西红柿,看见当年自己崇拜的男人,变得油腻粗糙,她痛哭起来。


他如同那个遥远的伞兵梦,如今彻底毁灭了。她的眼泪里有酸楚,也有伤痛。

孔雀也开屏了,露出丑陋的屁股,人们见到的从来不是它那美丽的羽毛。

“其实我原本讲的,恰恰是理想的重生,但是重生就意味着一定要先幻灭,然后才能重生。”顾长卫这样讲《孔雀》这部电影的创作初衷。

那年,《孔雀》斩获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得了评委会大奖银熊奖,顾长卫成功从摄影师转型为导演。

25岁的张静初凭借《孔雀》中高卫红一角,获得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出道即巅峰,真真儿地践行了张爱玲那句出名要趁早。

张静初与顾长卫



在这之后,张静初从内地转到香港,她赶上了香港电影衰败前繁华的余晖。

2007年,她拍了尔冬升执导的电影《门徒》。

这部电影阵容无等闲之辈,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袁咏仪,尔冬升也在其中客串了警长一角。

由左到右:古天乐、袁咏仪、刘德华、吴彦祖、张静初


在接到导演尔冬升的邀请后,张静初看完剧本,在开拍几个月前,就去到了戒毒所居住。

她和那里的戒毒人员一起吃穿,每天特意起得很早,只为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他们毒瘾发作时的状态。

那段时间,张静初仔细模仿着戒毒人员的各种细节,只为更好地诠释角色。

张静初饰演的阿芬,为了让丈夫戒毒,亲自试毒,最终染上毒瘾。

几个月后,《门徒》开拍,尔冬升问她是否已准备好。

只见张静初深吸一口气,随后身体颤抖,表情极其扭曲,甚至有些恐怖。

电影《无双》张静初 片段

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惊叹。

那段阿芬死后,老鼠爬满身的戏,堪称名场面。

最后,阿芬死得惨不忍睹。她静静地躺在地上,茫然无措,仿佛沉入一场梦里,任人摆布,再也无法醒来。

后来接受采访时,张静初透露,当时身上爬满了老鼠,自己又不能动,所以当时有一只小白鼠差点就钻到嘴里了,场面十分惊悚。

在开拍前,导演要给张静初安排替身或用特效,但是她全部拒绝了,坚持要亲自上阵。

那些老鼠,都是从附近的下水道抓来的,足足40多只。

拍这场戏当天,剧组有一半多的人请了假,大家都很害怕老鼠。刘德华对这场戏的心理阴影,至今仍然很深,也拍手叫好:“张静初,真正的好演员。”

古天乐胆子大,可是看了一眼也没敢再看,浑身哆嗦。



阿芬在渴望戒毒的时候,偶然结识了吴彦祖扮演的阿力,两人发生了一段微妙的情感纠葛。

吴彦祖可谓是本色出演,在见到张静初的尸体爬满老鼠时,脸上是真实的恐惧,还带有几分恶心。

吴彦祖

张静初这种自虐式表演,让刘德华、古天乐等行业前辈演员称叹,她也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

尔冬升对她的评价极高:“真会演戏,连张曼玉与她对戏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这部电影动人心魄,且注重实感,成为香港为数不多评价甚高的犯罪片,也让张静初在香港有了知名度。

张静初与古天乐


那几年,在提名最佳女主角的电影《花腰新娘》里,她是美丽且难以驯化,学舞龙的彝族女孩凤美。

电影《花腰新娘》

凤美(张静初 饰)剧照


在摘得开罗国际电影节影后的《芳香之旅》中,张静初与范伟合作,是60年代怀揣着美好爱情,却屡遭挫败的公交车售票员春芬。

电影《芳香之旅》

老崔(范伟 饰)与春芬(张静初 饰)剧照


从梦想破灭的高卫红到在家暴中丧生的晓玲,从美丽少女到失足母亲,她从不重复自己的角色。

张静初称图一新鲜,这已注定她不会走一条安分守己的道路。

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

王晓玲(张静初 饰)剧照


张静初与香港的潮湿暧昧、异乡人的疏离、转瞬即逝的电影情绪相适宜。

那种感觉强烈,却不失分寸。


那些年,张静初合作的是顾长卫、冯小刚、许鞍华、尔冬升,徐克这样的知名导演。

与她打对手戏的,是刘德华、吴彦祖、古天乐这样的实习派演员,她被称为“下一个章子怡”。

图一为张静初和刘德华

图二为吴彦祖和张静初

图三从左到右:古天乐、刘青云、张静初、吴彦祖


张静初在拿到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的影后之后,与成龙搭档在美国拍了电影《尖峰时刻3》。

国际影坛很关注这样一个年轻的中国女演员的面孔,“觉得她代表中国现在的电影,代表中国现在的女性”。

张静初与成龙


张静初,无疑是幸运的。

可是绯闻也随之而来,闹得最大的便是2005年,她与顾长卫的拍摄《孔雀》期间的绯闻,蒋雯丽大闹剧组。

后来拍电影《立春》时,蒋雯丽是主演,顾长卫邀请张静初出演“高卫红”一角。

最后成片,张静初的所有戏份被删得一点不留,只有演员表上的姓名证明她拍过这个电影。

在开电影发布会时,有好事的记者问顾长卫张静初在《立春》里的戏份重要吗,他回答:“坦率地讲是一大场戏,坦率地说很重要。”

记者追问:“那为什么要删掉呢?”

顾长卫久久无法给出回应,面露尴尬,将话筒递给了身旁的妻子蒋雯丽:“为了电影的节奏。”

顾长卫与蒋雯丽


不太幸运。

之后张静初,凡是戏一出来,与影片导演的绯闻也会相继传出。

从内地转到香港发展后,张静初接连拍了章家瑞导演的3部作品,从《花腰新娘》《芳香之旅》到《红河》,成为他的御用女主角。

2008年,在拍摄电影《红河》时,张静初骑的摩托车翻倒在悬崖边,命悬一线。

在电影的首映会上,该片导演章家瑞表示自己感到后怕,“完了完了,要是张静初当时出什么事,我可能要养她一辈子了”。

章家瑞与张静初


没成想,这句玩笑话再次将张静初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媒体对这句话大肆加工,最后她被造谣为这些年,所有在工作中的努力与付出,归结为靠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获取。

“被造黄谣是最古老常见的打击一个女性的方式,因为它直接可以让她社会性死亡。一个无中生有的黄谣,就可以简单粗暴地抹杀掉我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汗水,努力,以及取得的一切成绩,更得承受长期的‘荡妇羞辱’与人格诋毁。”

最初,张静初不想辩解,觉得清者自清,谁知这些“荡妇羞辱”彻底摧毁了她的演艺事业。

2010年,张静初拍了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在其中饰演劫后余生的女儿方登,与徐帆上演了一对纠葛三十多年的撕裂母女。

电影《唐山大地震》

方登(张静初 饰)与元妮(徐帆 饰)剧照


在地震发生后,一位刚刚失去丈夫的母亲,在面对只能救活一个孩子的抉择下,徐帆饰演的母亲绝望说出三个字:

“救弟弟。”

电影《唐山大地震》片段


压在水泥钢板下的姐姐留下了几行泪,对母亲的恨意自此埋下,余震32年。

在时隔多年母女重逢的那场重头戏里,张静初没有用爆哭与夸张的肢体动作表达情绪,而是克制地表演出自己压制多年的委屈与悔恨。


张静初凭借方登一角,提名多项最佳女配角提名,眼看星途越来越顺,她又被“造黄谣”了。

在电影发布会上,冯小刚称赞她是个好演员,张静初也说冯导很温柔,从不发脾气。

这一番话被添油加醋,绯闻满天飞,大家忽略了张静初的演技与努力,只想给她贴上“桃色女星”的标签,甚至还传闻她被“导演太太团”联合封杀。

不会清者自清,只会愈演愈烈。

在拍完《唐山大地震》后,张静初消失了。

由左到右:徐帆、冯小刚、张静初



2011年,张静初离开了娱乐圈,跑到国外进修表演,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救。

在她看来,“这就是生活给你的当头棒喝吧,敲醒你,不要那么自以为是”。

张静初带上两大箱行李,到达了纽约的戏剧工作室。下飞机后,刚刚下过大雪,一片白茫茫的景象,让她感到无措,但找回了年轻时刚到北京的熟悉感觉。

在异国他乡,她继续学习表演,奔波在各种戏剧与展览中。保持长年阅读与健身的习惯,种果树与花,接触大自然,不再想那些纷争与伤害。


后来,她被问道在自己演艺事业最顶峰的时候退出,是否后悔过,张静初回答:

“我不后悔,因为人不可能一直走在上坡路上,适当的挫折有利于自我反省和重新开始,这些都是我人生的财富,我很感谢我现在拥有的一切。”

回归后,张静初转战小荧幕,在各种参差不齐的剧里摸爬滚打。

直到2018年,在电影《无双》里,37岁的张静初搭档周润发、郭富城,出演了一位极有绘画天赋的画家阮文。

她戏份不多,却丝毫没有被主角们的光环所遮盖。在两位天王影帝面前,张静初演出了女主的气场。



沉寂多年,她凭借精湛的演技,提名金像奖与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在经历了生活的起伏后,如戏的人生让张静初对自己今后的路有了更深的顿悟,这或许也是她的天赋与血肉。


张静初,性格隐忍,不过造谣者从未停止对她的污蔑。

2023年1月,张静初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起诉“造黄谣”者进行维权的官司获胜。尽管如此,对方至今仍拒绝执行,也没有道歉。

在经历了十几年被“造黄谣”和网暴的伤害后,张静初终于打了人生中第一场官司。


在拿到判决书的那一刻,压在她心头十几年的巨石终于被移走。

张静初也在为遭受网暴的女孩发声,她在社交平台发了一张自己头戴粉色假发的照片。

那是一个叫郑灵华的年轻女孩,因染了粉色头发遭受满是恶意的黄谣网暴。她也挣扎过,但最终还是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张静初在自己那张粉色假发自拍后,配有文字:“今晚,我们都可以成为那个粉红色头发的女孩。”

同是被“造黄谣”的亲历者,她可以做到些许的感同身受。


前段时间,43岁的张静初收到了 AFI——美国电影学院导演系的录取通知书。

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很多人觉得张静初过于执拗,已经四十多岁了,留给一个女演员的时间不多了,应该抓紧再拍两年戏,利用好自己的黄金时间。

她还是想拼一拼。

张静初一头扎到人生这场悬念极大的游戏中。写剧本、拍戏,备考托福……她焦虑、脱发,像是一个备考的初学者。


苦日子终于过去,她终于要踏入自己梦想的学府。

张静初从未将自己定位为一生只能做演员的身份,或者在什么年龄结婚生子之类,她将人生看做一场游戏,只要还有力气就要折腾。

不过,在到国外进修导演之前,张静初还有一些牵挂。

最近的她直播瑜伽,在线英语课,分享优质书籍,晚上带货,一丝不停歇。



只因为,张静初想在出国进修前,赚一些学费,也不想让家人的生活质量下降,更是为了不让团队的同伴失业。

她在人生的下半场,让自己长成为一棵大树,为他人投出荫凉。



如今的张静初,再也不需要戏剧性,一个个平淡的日子,便可以让她自在、欢喜。

40多岁的女性风景,没有焦虑,反而更具力量。

2020年,张静初回到熟悉的话剧舞台,主演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完成了与松子的隔空对话。

横跨几十年的戏剧人生与复杂的叙事,被搬了话剧舞台上,不是件容易的事。


松子的故事是悲剧,她从心怀纯真的少女,到成为善良美丽的女教师。之后不幸沦为妓女、杀人犯,被一个又一个男人所抛弃,最后成为拾荒老人,变得肥胖、丑陋,被小混混乱棍打死。

她太需要爱,需要哪怕一点点能抓得着的温暖,哪怕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松子的圣母心最终让自己沉到深渊,换来一败涂地的人生。


张静初记得自己在排演《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时,如身在泥潭,污淖重重,四下无人,晦暗而孤独,任何外物不能使她有亲近之感。

排练的过程,就像是松子的一生,用尽全力才能前进一点点。

这年,她正40岁。

话剧谢幕后,张静初拉着同伴们的手冲到舞台前方,大喊:“松子,请一定要幸福啊!”


很多人哭了,眼里噙满泪水,这一幕成全了演员与观众的遗憾。

松子们其实一直都在,她们活得不起眼,甚至有些让人嫌弃,就像她死前一遍又一遍在墙上写下“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张静初发现,从排练这个戏开始,路上的拾荒老人好像多了很多。

“其实他们一直都在,只是以前的我们,看不⻅他们。”

张静初愿意诠释这种挣扎在社会边缘女性的惨烈命运,她适合走到人性非常暗的地方去。

因为她也曾在黑暗里淌过水,但从不绝望。


张静初在自己不惑之年,重新诠释了命运悲惨的松子,也重写了剧中太宰治的那句话。

生而为人,不必抱歉。

她望着镜子里的自己,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年里失去的时间。

好在还有勇气继续前行,张静初从未如此满怀希望过。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