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拒绝和德国谈判,印度拒绝加入北约,美国霸权再遭沉重打击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正文:

最近国际上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法国明确表示拒绝德国方面反对核电清洁能源的谈判。

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在发布会上表示法国的核电计划必须推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通过谈判阻止计划实施,法国要与核电共存,法国要造福整个欧洲。

同一时间,德国国务秘书文策尔表示德国在核电领域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

是什么造就两国截然相反的态度呢?

法国手中掌握着非常先进的核电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给整个欧洲带来前景广大的利益共享与福利辐射。

由于法国是目前欧洲地区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大国,为了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法国非常希望自己的核电技术能在欧洲的相关领域得到运用。

法国要把核电技术推广到欧洲,明面上确实是好事。

但是有的国家却并不同意这么做。

但是德国却十分不乐意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

德国不仅口头上声明要退出欧洲核电清洁能源计划,而且以实际行动坚决表明反对立场。

2023年4月,德国正式宣告退出核电领域——废弃了境内仅存的三座核反应堆,尽管此时它还遭受着俄乌冲突引发的的能源危机。

德国反对核能,认为核能是一次性的,不可再生。

那么,作为一种重要资源,核能究竟能不能再生?

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去分析。

首先,核在现阶段不能再生,产生的废料也要经过复杂工序才能处理掉。

按照这么说的话,水力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所需要的材料与组件,经过长时间的利用,也要更新换代,自然会产生废料。

如果从排放的角度来看,核能无疑在发电材料当中属于绿色能源,排放量极少。

快速中子反应堆(FNR)技术不仅可以使得核内部产生更多的核裂变效果,而且大大提高应用的效率,有望使核燃料成功转变为可持续能源的前景一片大好。

中国、俄罗斯、美国都在FNR领域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

作为科技强国,德国心知肚明。

德法的冲突就来源于此,德国“装傻充愣”地排除核能,将会导致法国推行的欧洲绿色能源计划失去一个重量级国家支持,法国可不想眼睁睁看着计划付之东流。

法国无法接受同为欧洲“巨人”的德国的强烈反对,究其原因是法国依赖核能,也很擅长利用核能。

如果核电推广计划中途受阻,直接会导致法国在欧盟绿色技术的计划中变得无所作为,这是法国当局所不愿看到与不能接受的。

德国并非不知道FNR,它也很清楚欧洲核电清洁能源计划对于自身以及整个欧洲的重要性与前瞻性。

只是德国害怕法国成为经济强国,更不能容忍欧洲一体化背景下主导权被法国把持。

德国为了维护之前在欧洲的领导力,与俄罗斯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修建一系列管道从俄罗斯引进天然气,就是想把自身建设成为欧洲能源的中转站。

依靠着枢纽地位,扩大自身影响力,提高话语权。

但是俄乌冲突让德国失去了继续保持欧洲强国的部分能力。

于是本着欧洲独立的法国趁此良机,推广欧洲绿色核电计划。

可是德国又怎能放弃之前的“荣耀时刻”,所以坚决拒绝核电。

并寄希望于美国斡旋,重塑辉煌,可日渐摆脱美国辖制的法国坚决不同意。

这种矛盾不会断绝,在德国日渐倒想美国的怀抱,在法国拥护欧洲独立自主的场景下。

德国当局政府依旧对操纵欧洲外交的美国抱有热烈的希望,希望以美国马首是瞻,走出俄乌战争的能源危机。

所以相对于对法国,德国对美国却是另外一种态度。

德国的外交很矛盾,也很自然。

什么造就了德国这种亲美弃欧的外交风格呢?

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凋敝,国内一片哀嚎。

美国为了制衡欧洲,对德国赋予了很大的军事以及经济支持,时至今日,可以这么说,欧洲大部分国家均在美国的保护伞下。

美国被认为是除英国外德国最亲密的盟友和欧盟以外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

两国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外交关系,德裔也在美国高水平科研人员中占比超高,而且大部分都是继承了德国人严谨认真的做事风格,在美国军事科技部门身居要职。

两国关系就在贸易与科技成果的交流中日益紧密。

由于两国科技业都很发达,科技在带动贸易的同时,也带起了外交。

可是德国这一切美好的幻想终究还是被强硬的法国给打破了。

当务之急是德国当局会不会放下偏见,继续和法国谈判,促进欧洲整体情况的好转,同心协力抵抗美国霸权,进而推进欧洲整体防务。

第二个事情,印度拒绝和美国谈判,印度拒绝加入北约军事组织。

尽管北约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军事组织,但印度并不想趟这一趟浑水。

美国媒体此前报道称,美国军事委员会之所以会邀请印度加入“北约+”,是瞄准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出于对未来两国合作的前景下提出的一个美丽的“预约”。

据报道称,“北约+”是隶属于北约的一个新型“二级”组织,新成员目标会有以色列、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可以看出美国正加大对印度的拉拢力度。

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印度当局希望在全球事务中发挥属于自己的主导作用。

印度不希望主导权被美国把控。

印度直接拒绝美国邀请其加入北约的请求,并明确表示印度不适合“北约+”。

美国政府希望印度“入会”,加强北约控制范围。

但是,印度政府这次却让美国人碰了壁。

因为印度人心里很清楚,印度这个拥有百万正规军和核武器的国家,其加入北约对印度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印度的大国梦想从此破碎了!

意味着它从此以后会成为美、英等国的小跟班!

意味着它会听从与美国摆布,军事外交政治等领域要丧失部分自主权!

印度外交一直以来是比较有特色的。

1947年,印度打败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当时的印度政府继承了原“日不落”帝国留下的编制与军事设备,在不用费太多力量的情况下成功组建了属于新政府的的海陆空三军。

冷战时期,印度“左右逢源”,利用强大的国土与军事力量摇摆于苏联和美国之间,印度总理尼赫鲁也成为第三世界外交的保护者和独立运动的领袖。

印度军事力量的强大在于其拥有一支攻击火力强大航母军舰群以及善于地面精悍作战的陆战军基础上。

1971年,印巴冲突爆发,依靠强大的国力与军队战斗力,毫无疑问,巴基斯坦惨败。

印度的这一次军事行动引起了美国的注意,假以时日会成为自己军事方面的潜在对手。

因此,当时的美国联手巴基斯坦,组建了小型的军事联盟,美国向巴基斯坦提供武器以及截获的印度方面的情报。

从印巴战争中印度的实战表现不难发现,印度具有强大军力。

联合国五常都有核武器和强大的正规军事力量,印度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优良军队与先进作战理念。

印度的军力发展让世界所瞩目,冷战结束后,印度加强核武器的研发,并最终研制成功射程5000多公里的远程导弹。

印度方面不断地开发各类先进武器装备,印度的军力强大到已经让美国愈发焦灼的程度了。

与其把印度作为对手,不如把印度作为“朋友”。

对于美国来说,只要印度方面能加入美国主导的北约组织,那这事情就好办的很了。

美国可以控制印度在亚洲地区随意地展开军事扩张,威胁巴基斯坦和中国等亚洲国家。

一如2017年,美国要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弹系统。

当然,印度在得到美国军事援助的同时也会成为美国的炮灰,极有可能美国会逼迫印度停止光辉战斗机的研发,让印度去大量购买美国的装备,让印度成为美国反对俄罗斯的“急先锋”。

但是,乌克兰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乌克兰以自己的巨大伤亡告诉世界各国,千万别成为美国人的傀儡。

印度人很聪明,印度的莫迪总理想成为全球世界的领袖呢,怎么可能给美国俯首称臣?

所以,美国人拉印度参加北约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印度拒绝加入“北约+”计划可能会对印美关系和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虽然这一决定可能会导致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但它也可能使印度在地区中发挥更积极的调解角色,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