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医科大学——甚解,敏行,明仁,济世

大连医科大学(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是以医学为主,文学、理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发展的医科大学,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辽宁省第二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47年,前身为关东医学院。1949年并入大连大学,称大连大学医学院。1950年撤销大连大学建制,独立为大连医学院。1969年大连医学院举校南迁贵州省遵义市,建立遵义医学院。1978年在大连市原址复办,仍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占地面积15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3.2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总值82.07亿元,设备总值35.33亿元,实体馆藏285.3万册,电子馆藏172.68万册;设有二级单位52个,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3个、管理部门20个、群团组织2个、教辅部门6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14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开设本科专业24个;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88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5800人,其中研究生近6400人,本科生近8400人,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

历史沿革

  • 关东医学院

大连医科大学

1947年5月4日,创建关东医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为适应人民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对医学人才的急需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正规医科高校,大连市立护士学校并入关东医院,更名为关东护士学校。

1949年,关东医学院与大连工学院并入新成立的大连大学,成为大连大学医学院,关东护士学校更名为大连大学附属关东医院附设护士学校。

  • 大连医学院

1950年,大连大学撤销后独立成立大连医学院,正式成为五年制医科高校,大连大学附属关东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更名为大连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

校史沿革

1955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65年8月,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卫生部决定大连医学院全部南迁。

1965年底,经中央批准,决定南迁贵州省遵义市,成立遵义医学院,大连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停止办学。

1978年,大连医学院在原址复办,恢复研究生招生。

1983年,大连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在原址复办,恢复招生。

1984年,丹东市卫生学校改建大连医学院丹东分院。

  • 大连医科大学

1994年1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医学院丹东分院更名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校。

1999年7月,经辽宁省计划委员会、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大连医科大学分校。

2000年,大连医科大学丹东分校参与组建丹东职业技术学院。

2001年11月,建立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2003年,大连石化医院并入大连医科大学。

2005年,沈阳铁路局大连医院并入大连医科大学。

2004年3月,经教育部教确认大连医科大学分校为独立设置的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

2007年8月,学校搬迁至旅顺新校园,新校园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南路西段9号。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大连市友谊医院正式命名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友谊医院。12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正式挂牌。同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9月5日,学校将护理学系和附属卫校合并成立护理学院。

2013年2月,大连市儿童医院正式揭牌成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儿童医院。5月,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同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 。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10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入选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大连医科大学主校门

院系专业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二级单位52个,其中,教学科研单位23个、管理部门20个、群团组织2个、教辅部门6个,独立学院1个,附属医院14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1所,开设本科专业24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现有教职工及医护人员88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00余人、副高级职称11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8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80余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辽宁省创新团队16个。现有国家级各类人才58人次,省部级各类人才261人次。入选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共4人,学术经验继承人共7人。国家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美育优秀教研团队1个。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克辛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麻彤辉、管又飞、刘强、李汇华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汪洋、马骁驰、杨庆凯、张晓燕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孙兆林、姜一农、麻彤辉、刘强、管又飞、李汇华、刘晶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刘强、彭金咏

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吕德成、曲鹏、杨延宗、刘强、林洪丽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林洪丽、彭金咏

辽宁省教学名师:唐建武、伍建林、黄敏、李连宏、刘辉、燕秋、杨延宗、孔力、刘克辛、李靖年、刘佳、杜建玲、王绍武、牛卫东、邹原、段志军、徐飞、王琪、姚继红、石悦、朱亮、邵淑娟 、李爱萍、李华、郝立宏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6个、省级9个。国家级教学平台6个,省级教学平台30个;国家级课程5门,省级课程8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辽宁省级示范专业6个,辽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辽宁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辽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辽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有国家级课程4门,辽宁省级课程36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医+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大连医科大学—美罗药业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辽宁省级示范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口腔医学、摄影、麻醉学

辽宁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事业管理

辽宁省级重点支持专业:临床医学

辽宁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临床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医事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辽宁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口腔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学生成绩

截至2018年4月,学校近五年获全国总决赛特等奖3次、一等奖2次。近五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2017年获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3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辽宁省一流建设学科4个。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机构前1%。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 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

  •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辽宁省高校一流学科: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生物学

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shenjingbing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

辽宁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生理学(二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二级)、病原生物学(二级)、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二级)、内科学(呼吸系病)(二级)、内科学(心血管病)(二级)、皮肤病与性病学(二级)、外科学(普外)(二级) 、外科学(骨外)(二级)、口腔基础医学(二级)、劳动卫生环境卫生学(二级)、中西医结合基础(二级)、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二级)

  • 学位授予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西医结合、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校园平面图

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护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医学技术

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药学、公共卫生、中医

世界排名

2020年,大连医科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901-1000名。

科研平台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5个。有部级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工程实验室、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科技平台50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2年10月,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40余项,2022年获批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现了我校自主培养“杰青”项目的历史性突破。以大连医科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发表SCI论文4275篇,进入ESI高被引论文43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47项。

2022年2月,大连医科大学《大思政格局之下“三维四阶两翼”浸润式心理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示2022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名单。

奖项

项目

第一作者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生命奥秘丛书(达尔文的证据、深海鱼影和人体的奥秘)

隋鸿锦

参考文献: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有实体馆藏105.36万册,电子馆藏133.01万册,总馆藏238.37万册。电子资源包括检索类、期刊全文类、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学习考试类资源等数据库58种,可获取全文的中外文电子资源1.46万种。图书馆藏书以生物医学为主体,兼有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社会科学及其他自然科学文献。

  • 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主要栏目:专家笔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综述、技术方法、病例报告等。学报先后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辑质量一等奖、东北三省高校学报编辑质量二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期刊司与国家教委科技司全国高等院校自然科学学报优秀编辑质量三等奖、中国高等医(药)学院校学报学会优秀编辑奖、辽宁省教委优秀自然科技期刊二等奖。2008年11月获教育部科技司“第二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主要栏目:述评、论著、临床研究、微生态制剂、妇科微生态学、动植物微生态学、口腔微生态学等,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为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自然科学》、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波兰《哥白尼索引》录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医学与哲学》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与“国家中文核心期刊”,设有《医学与哲学》A期(原:人文社会医学版)、《医学与哲学》B期(原:临床决策论坛版)。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获批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自主招生资格和教育部“丝绸之路”“高校研究生”“中非友谊”奖学金项目,2018年通过全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2022年获批辽宁省来华留学教育示范高校。生源累计覆盖五大洲117个国家;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27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日本顺天堂大学、冈山大学等开展科研合作、研究生交流项目,与美国恩波利亚洲立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迪肯大学等开展本科生学分互认项目;与美国班尼迪克大学合作举办了“中美公共卫生硕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MPH)”。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中国-乌克兰大学联盟。

校园环境

学校标识

  • 校徽

校徽

标志主体图案为校门与蛇杖纹样。校门图形来源于1948年五四路26号学校楼门,与1947年柳林街98号主楼大门设计一脉相承,也是新校园“四七门”的形象来源,代表了大连医科大学悠久的历史与绵延不息的文化传承。

蛇杖代表医学,将其放置在门形图案中,共同诠释“医学之门”的含义。莘莘学子由此门步入医学殿堂,勤勉治学;待学有所成,再经此门步入社会,悬壶济世。

拱形门与蛇杖二者构成“M”形状,为英文“Medical(医学的)”一词的首字母,从形式上强化了“医学之门”的概念。

精神文化

  • 校训

甚解,敏行,明仁,济世

甚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是个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马虎,在教学、科研、医疗与学习活动中要一丝不苟,求真、求精,求甚解。

敏行:敏即敏捷,行即实践。实践出真知,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大医又以动手能力强为传统,因此要努力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更好地继承发扬这一优良传统。

明仁:医学伦理的体现,医者仁心,医术乃仁术。医学院校的师生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这是医学院校师生应具有的操守。

济世:取自悬壶济世。医者之使命即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

甚解,敏行,明仁,济世,充分地体现了该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师生在知识上完善自己,在行为上规范自己,在道德上约束自己,更好地实现知、行、德的统一。

  • 校歌

《大连医科大学校歌》

词:赵振江、李东光等,曲:潘兆河

你在战斗中诞生,你在磨砺中成长。

你有渤海洗礼的性格,千山筑就的脊梁。

团结严谨是你的优秀风范,求实创新是你永恒的形象。

多少精英励精图治培育中华医学栋梁。

啊,大医,大医。

啊,我的荣光。

愿你如日东升,永远辉煌。

你超越的是昨天,你不变的是希望。

你是白衣使者的摇篮,搏击生命的战场。

无影灯下谱写人间爱的心曲,实验室里奏响攀登者的乐章。

千万桃李竞吐芬芳,高高擎起明天的理想。

啊,大医,大医。

啊,我的荣光。

愿你如日东升,永远辉煌。永远辉煌!

校歌


学校荣誉

2021年1月17日 ,大连医科大学团委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称号。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特别奖。

社会事件

2021年9月13日,大连医科大学以色盲为由辞退艺术学院视觉传播专业(艺术类专业)大一新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