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资本市场的四大枭雄全军覆没

2月9日,上交所迎来历史性时刻,我国首个股票期权产品上证50[0.12%]ETF期权合约正式挂牌交易,境内资本市场进入全新的期权时代。同日,经过一审、二审、死刑复核等法律程序后,特大黑社会性质团伙组织头目刘汉等五人被执行死刑。

当年,轰动全国的“327国债期货事件”,四大赢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一举实现资本原始积累,称霸一方。天道好还,四人最终悲剧谢幕:魏东跳楼身亡、袁宝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周正毅锒铛入狱16年、刘汉兄弟被判极刑。

327国债事件,回溯血色8分钟

四川大佬刘汉之死,327国债事件之终

1995年2月23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日。当天16时22分13秒开始,国债期货327合约(对应现货为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兑付的3年期国库券)的价格从151.3元直线跳水,到收盘不到8分钟的时间里瞬间跌至147.9元。

这场暴跌出乎所有人的预期,更挑战着投资者的承受能力。当天,327合约在10时15分的开盘价就已有149.5元,较前一交易日高出1.29元,做多情绪空前高涨。尾盘的急挫,在期货保证金杠杆的放大下让当天此前的交易损益瞬间逆转。至16时30分,上证所国债期货成交了1824万口(一口即一张合约),成交额为8500亿元。其中,327合约的成交就有1205万口。

然而,这场暴跌,却始自一场蓄意的人为操纵。据事后交易所统计,327合约当天86.6%的交易来自于万国证券抛空。

万国证券成立于1988年7月,是央行在上海地区批准成立的第一家以证券业为主的股份制金融机构。自成立至1995年4月,管金生先后担任万国证券总经理、总裁。1995年2月23日尾盘8分钟的抛空决定,最后一关就是由管金生拍板定夺。

在证券研究史学者陆一的著作《中国赌金者—327事件始末》中,有着对万国在最后8分钟里操作记录的详细描写:

“在交易总部自营操作室,决策小组组长看着交易总部的成员下手操作。自16时22分13秒开始,通过万国证券在上海证交所内代号为C55、P89的两个自营席位连续打入23笔(每笔90万口)空单,共2070万口。同时,用万国旗下黄埔营业部C73自营席位做多接盘,向下锁定价位。由于是闭市前几分钟的突然袭击,电脑自动配对成交速度高达每秒1800笔,交易所根本来不及采取任何制止措施。”

而在疯狂一搏中,万国证券除存在明显对倒行为外,还存在保证金不足和持仓超额的现象。23日23时,上证所对外发布了决定取消当日最后7分47秒的所有交易的公告。当日收盘价调至违规交易前最后一笔成交价151.3元,结算价为150.58元。对于当时占据该合约绝大多数空仓的万国证券来说,这一调整意味着放手豪赌的失败,更带来了深渊般的亏损。上证所当年4月的数据显示,万国在327品种上的损失达到8亿元;而万国二届四次董事会上总裁报告则显示,公司在327合约中总亏损为14.24亿元。

而市场此时还没有预计到,遭受重创的并非只有万国证券而已。

历史没有如果

20年后再去回顾,更长的时间轴会让真相更完整。跳出最后的8分钟,整个“327国债事件”真正起点或许更适合拨回至1993年的7月。

在那之前的两年内,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确立了国债一级市场的成立;而1992年12月28日,国债期货试点又首在上证所开市,从改善市场流动性、实现价格发现等方面推动着国债市场发展。

在1993年的7月10日,央行宣布对3年期以上人民币定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同期,财政部也宣布变更国库券发行利率,针对尚未完成发行任务的1993年国库券实行“贴息”和“保值贴补”。这意味着相关国债最终兑付时的收益率,要取决于到期日的保值贴补率和贴息率,而保值贴补率则逐月调整,市场对于国债期货的炒作被放大了。

然而上述财政部通知对于当时跌幅已较深的1992年3年期、5年期国库券,则只提及实行保值。对于327合约而言,对保值贴补率的博弈、是否贴息的预期分化是日后激化市场多空情绪的核心所在。

1995年2月22日晚,财政部宣布当年新发的3年期国债年利率将高达14%,市场对于当年兑付的1992年3年期国债贴息的预期大起。23日上证所开市前,北京、武汉等地市场与327相同的合约都大幅飙升2元左右,上海市场327合约大涨几乎板上钉钉。

更完整地回顾327国债事件,不得不加入充分的时代背景和人的因素。“当时大家不管基本面、不管政策趋势、不做基本的理性分析,大家只是以实力说话,钱多把你打死就赢了。”陆一回忆与管金生等当事人事后交流时感慨道。

两个细节多会在人们回忆327国债事件中被忽略,但却可以完整地勾画出历史事件发生的某种必然性。

在327事件发生前的1994年9月,还曾发生314合约(指1994年9月交收的1992年5年期国债期货)交易风险事件。在那一场多空激烈交手中,万国证券与日后的老对手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经开”)还同属于多方阵营,而辽宁国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辽国发”)则是空头主力。当月,多空双方多次正面交手,最后由上证所出面强制平仓。而对于当时的平仓价,有市场观点指出略利好空方,并为此后327埋下隐患。

其次,23日当天开盘不久,上证所出现一场内席位在低位超持仓限额新开200万口空头合约,而在一分钟内就全部成交。尉文渊随即核查,发现这笔交易正是此前空头主力辽国发的“移仓”行为,欲将风险集中于一家公司甚至以破产方式躲避债务。辽国发此举已在透露,昔日空方主力在面对巨额亏损时有意将损失推给市场和交易所。但在核查确认后,面对多空双方已偏离理性的对弈行为,交易所并未采取任何措施。

交易所在未及时发现辽国发险招背后的狰狞之外,还断了另一空方主力的出路。23日当天上午,管金生曾赶至上证所与尉文渊碰面,针对当日盘中空方大亏提出过停止国债期货交易、澄清至今仍未收到央行贴息消息两个请求。但尉文渊拒绝了这两个请求。此时的万国证券,已是联手辽国发强势做空的绝对主力。而下午开盘后辽国发突然转向做多,最终成为了压垮万国证券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18年后接受采访时,管金生当被问及是否想过看淡与中经开的较劲,转为逐步减仓止损时,他仍强调,自己不会如此思考问题。求胜欲,是牢牢挡在所有人眼前的一道烟瘴。

修复与自我修复

8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327并未就此结束。

事发后3月24日,上证所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半日,15时30分后恢复,但要求停止开新仓、压缩持仓数量并对价格波动设置涨停板。但25日凌晨,央行对于1993年3年期国债进行贴息和保值补贴的消息由新华社发出。为稳定市场,上证所决定从27日起对327合约开板协议平仓。但由于多空双方意向相差太大,协议平仓进展颇为艰难。

然而事件过后,受巨额资金惯性推动的期货市场丝毫未有降温之意。一面是证监会与上证所等有关部门密集发布多项通知和决定,一面是商品期货热炒和319合约爆仓陆续上演。

1995年5月17日17时,证监会毫无征兆地临时召开紧急会议,通报国务院已同意下发《关于暂停全国范围内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紧急通知》,并从5月18日起实行。而在历经多版本平仓制度的修改和推进后,6月初时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清仓结束。至此,我国首个金融衍生品工具在开市两年半后宣告夭折。

就“327国债期货事件”本身而言,由此就可告一段落。而对于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和亲历其中的每一个参与者而言,这只是重要转折的开始。

在配合辽宁省证券委调查辽国发从事国债期货交易情况时,上证所随后便查出辽国发重大交收违约,总债务高达64.28亿元。这也成为交易所日后较长时间内沉重的债务负担。一手创建上证所的尉文渊,在当年9月被免去交易所总经理职务;而其被市场关注到的最新进展,是2013年在华锐风电董事长一职的短暂“露脸”。

万国证券在当年事发后严重亏损和资金不足、业务受罚的情况下,谋划通过合并而自救。1996年1月1日,万国证券和申银证券合并办公;7月,申银万国正式挂牌。万国证券管金生在事发后不久被免去职务并开除公职,当年5月19日在海南被捕,罪名则是渎职、挪用公款、贪污腐败等,指控并未涉及327事件。

327事件中重要一角中经开,则在2001年因牵涉“银广夏事件”而受到处分,2002年央行正式公告关闭中经开。而身披诈骗、非法融资等多起罪名的辽国发及高氏兄弟则至今下落不明。

事发18年后,国债期货在2013年9月6日重启,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五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最先上市。而今年1月8日,中金所正式发布了《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征求意见稿》,10年期国债期货上市再进一程。

当多数主角早已在新轨道上运转,当国债期货已摆脱此前阴影市场化运行,当资本市场的体系架构日渐稳定,市场对于327事件时态度也更公正客观。即便仍未出落得完美无瑕,但327事件是在用自己锋利的棱角与那个时代互相磨合。

“国债期货试点和中国证监会的成立只相差了2个月。从证监会成立到中央证券监管的行政化体系完全确立的2001年,正好完整地涵盖了国债期货开始试点到国债期货引发的巨额金融债务最后冲抵完结这一历史过程,而这正是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为掌握证券市场的主导权激烈博弈的过渡时期。在此之后,才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终结了。”陆一表示。(中金在线综合第一财经日报、北京青年报)

宁财神竟是“327国债惨案”的大佬之一!

1995年2月23日,是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当年那场“327国债事件”中掀起滔天风暴的大佬们有人从此发家,有人锒铛入狱,……然而,它留给世人的却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19年过去了,中国证券市场已经经历沧海桑田,当年在“327国债事件”中赢了的人,现在仍然再“赢”吗,输了的人还一直在“输”吗?

券商教父管金生归于平淡、监管者尉文渊却翻身下海,“涌金系”的沉浮,“新湖系”的崛起,就连宁财神这个意外的名字也与327事件联系到了一起。本期干货首先为您回顾“327国债事件”的始末,然后带您一览当年事件的主要参与者现在的命运又是如何?

1、魏东:魏东跟风中经开获利大概2-3亿元。2008年4月跳楼身亡。其遗孀陈金霞继承涌金集团股权。

2、管金生:万国证券327之后元气大伤被重组,97年因行贿被判处17年徒刑。03年保外就医。

3、高原、高岭兄弟:327巨亏,辽国发案涉及数百亿元,兄弟俩潜逃出国,至今杳无音讯。

4、尉文渊:327后因监管责任辞离上交所,05年投资华锐风电,13年又辞离华锐风电,开始新转向。

5、黄伟:327获利7.5亿元,创立浙江新湖,一度成为浙江首富,新湖系已控股多家金融上市公司和机构。

6、刘汉:327一战成为亿万富豪,一度成为四川地下组织部长,被捕时已经有400亿身家。

7、袁宝璟:327收获不小,后指使人刺杀刘汉未遂而付出惨重代价。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

8、周正毅:一度成为福布斯上海首富,后因涉及某个“老虎”而被捕,判刑16年。

9、宁财神:327宁财神的交易席位亏损七千多万,97年再度因郑豆事件赔光300万资产。后随《武林外传》翻身,近日因吸毒被抓。

“327国债事件”的大佬们,如今安在?

327是92(3)国债06月交收“国债期货”合约的代号,对应1992年发行1995年6月到期兑付的3年期的现货国库券。国债期货试行的两周内,交易清淡。1993年7月10日,情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一天,财政部颁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公告称,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的保值补贴(所谓的保值贴息是指,由于通货膨胀带来人民币贬值,从而使国债持有者的实际财富减少。为了补偿国债持有人的这项损失,财政部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利息的增加)。国债收益率开始出现不确定性,国债期货市场的炒作空间瞬间被扩大,这成为“327事件”的直接导火索。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称,“327”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以管金生为首的空头判断彻底错误。当日,中经开率领多方借利好大肆买入,将价格推到了151.98元。随后辽国发的高岭、高原兄弟在形势对空头及其不利的情况下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327”国债在1分钟内涨了2元。这对于万国证券意味着一个沉重打击——60亿人民币的巨额亏损。管金生为了维护万国证券的利益,在收盘前八分钟时,做出避免巨额亏损的疯狂举措:大举透支卖出国债期货,做空国债。下午四点二十二,在手头并没有足够保证金的前提下,空方突然发难,先以50万口把价位从151.30元轰到150元,然后把价位打到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的巨大卖单把价位打到147.40元。而这笔730万口卖单面值1460亿元。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使得这次激烈的多空绞杀终于以万国证券盈利而告终。而另一方面,以中经开为代表的多头,则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

1995年2月23日晚上十点,上交所总经理慰文渊在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1995年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是异常的无效的,经过此调整当日国债成交额为5400亿元,当日“327”品种的收盘价为违规前最后签订的一笔交易价格151.30元。这也就是说当日收盘前8分钟内多头的所有卖单无效,“327”产品兑付价由会员协议确定。上交所的这一决定,使万国证券的尾盘操作收获瞬间化为泡影。万国亏损56亿人民币,濒临破产。

当年那场“327国债事件”中掀起滔天风暴的大佬们有人从此发家,有人锒铛入狱……然而,它留给世人的却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19年过去了,中国证券市场已经经历沧海桑田,“327国债事件”的大佬们,如今安在?

多方代表: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魏东。据说,中经开在当年327事件中战中获利72亿,而魏东的跟风盘获利大概2-3亿元。327国债事件之后,魏东自己成立的涌金实业系以惊人的速度在资本市场上攻城略地:全面参与转配股、法人股受让、新股配售等一级市场、一级半市场业务;以知金科技为平台,孵化多个创业企业,随后他的公司控股了九芝堂、千金药业和国金证券等。2008年4月29日下午,正处在事业巅峰的魏东,在北京紫竹院附近的家中跳楼身亡,享年42岁。魏东的跳楼原因成迷,一说为抑郁症。在2013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继承了涌金集团股权的魏东遗孀陈金霞,仍以15.5亿美元的总资产,排到全球富豪榜第965位。

空方代表: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辽宁国发集团高原、高岭兄弟。万国证券经此一仗,元气大伤,不久被重组。1996年7月16日,申银与万国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1997年2月3日管金生被判处17年徒刑,罪名是行贿、并在期货市场成立前数年里滥用公共资金,总额达人民币269万元。有人说,管金生是因“327”而生出祸端,却硬套了一个行贿的罪名,可谓张冠李戴。管金生与上海提篮桥监狱服刑7年后,在2003年获得了保外就医的机会出狱。此后他一边在上海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金融顾问,一边安享晚年。一些以前万国证券旧部或是江西樟树市驻沪老乡的聚会上,亦能看到现年66岁的管金生身影。

作为“327事件”空方的二号主角辽国发,由来自沈阳的高原、高岭兄弟主持。“327事件”后,为了挽回巨额亏损,于3月份又试图翻本,继续在债市炒作“329”品种,结果再度亏损。辽国发案不仅是证券期货违规问题,还有金融诈骗等严重犯罪,涉及金额数百亿元。据说高原、高岭兄弟后潜逃出国,从此杳无音讯。

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尉文渊不仅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设计者,同时也是国债期货的创设者,也是最早把国债期货引入国内的人。“327国债事件”后3个月,国债期货市场被关闭,1995年9月15日,尉文渊因负“监管责任”,辞职离开了他一手创建的上交所。2000年4月,应朋友之请,尉文渊担任了证券网站——海融证券的CEO。但半年后,由于不习惯上海、北京两地奔波等原因,他辞去CEO一职,只担任海融的股东。2005年底,东方现代和尉文渊自己的公司西藏新盟各向华锐风电投资1750万,分别占到17.5%的股份。如今,西藏新盟仍持有华锐风电4.2亿股,按照2013年9月5日的收盘价4.29元/股,这批股票的市值目前超过18亿元,不考虑每年的分红,较当初的1750万投入已获得了近100倍的回报。2013年5月14日,尉文渊突然辞去了华锐风电董事长、董事、代理总裁的职务,这或许标志着这位资本市场上的老舵手将开始一次新的转向。

彼时赢家:“327国债”幕后赢家这个群体,从出来混的那天起,就有强烈的走捷径、破规则的意识。他们当年之所以能搞垮中国第一大券商,瓜分掉万国证券的数十亿资产,某种程度上靠的就是内幕消息。完成原始积累后,更加确信自己的“生意经”和“人生观”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这是一个丛林社会,只有当肉食动物,靠狡诈和凶残,才能生存在食物链的顶端。事实上,他们每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顺风顺水,所向披靡,引无数官员竞折腰。

浙江首富黄伟。2007胡润金融富豪榜显示,黄伟以30亿的资产与魏东并列第13名。2013年福布斯华人富豪榜上,黄伟以26亿美元的身家,排在第26位,在全球富豪中第554。魏东和黄伟的关系,可以追溯至中经开时代,黄伟是当时中经开最大的客户和受益者之一。黄伟的起家,与327国债事件有关。据知情人透露,黄伟的确是327事件幕后的真正赢家,获利在7.5亿元左右。在征战期货市场的同时,黄伟创立了浙江新湖,开始介入房地产行业。后来更是以手中充沛的资金四处出击,如今新湖系控制有新湖中宝、哈高科两家上市公司,控股湘财证券、新湖期货等多家金融机构、入股盛京银行、吉林银行及多家拟上市公司。2012年,新湖系的旗舰上市房地产公司新湖中宝营收已逼进百亿元人民币。

亿万富翁袁宝璟。袁宝璟在327国债中收获不小,但他的结局却最为惨烈。327国债之后,他因在四川炒期货,跟刘汉结怨,随后指使下属刺杀刘汉未遂。这个下属出身警察,后来多次要挟袁宝璟,袁的兄弟们就刺杀了这个人。后来案情的发展令人惊讶,2006年法院判处袁宝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一条人命,让三个人偿还,而袁宝璟是否对刺杀事件完全知情,还存在某种争议。最近,有媒体在报道刘汉案的时候透露,袁家之所以付出如此惨重代价,是因为刘汉暗中运作的结果,其代价可能是一笔高达22亿元的利益输送。

政商名人周正毅。周正毅,1961年出生于上海杨浦区,前上海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原农凯集团公司董事长。周正毅也在327国债期货中挣过大钱,后来逐渐成为沪上政商圈子里的名人,号称上海首富,被国际知名杂志福布斯封为上海首富。曾卷入与香港多个女明星的绯闻,常常登上香港媒体娱乐版头条。最终因案涉到某个“老虎”,2003年9月因涉嫌虚报注册资本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被捕。2007年的时候,在上海被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挪用资金及单位个人行贿”等五项罪名判刑16年。

只手遮天刘汉。刘汉在上世纪8、90年代市场经济初起、价格双轨时,从木材运输和建材等贸易中赚得第一桶金,此后1994年在期货市场中一战成功,跻身亿元富豪之列。1997年成立四川汉龙集团,持有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其中国内1家,海外4家),拥有全资及控股企业30多家。刘汉,可能是这些幕后赢家中走得最远的,被捕的时已经有400亿身家,多条人命在身。据媒体报道,在四川,只要他看上的项目,是没有人敢于竞争的。在四川,刘汉号称是地下组织部长,可以左右不少公务员的升迁。当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刘汉已经“大到了不能倒”地步的时候,他突然倒下了。2014年3月31日,刘汉等36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以及故意杀人、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等案件在湖北省咸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

大起大落宁财神。宁财神,真名陈万宁。大学毕业后跟他父亲学习期货交易,在上海做起了期货交易员。随后转战北京,做起了经纪人,第一个月的薪水宁财神挣了十几万。这是1994年,他才19岁。然而,做期货就是赌博,“327事件”发生那天,宁财神的交易席位上亏损了七千多万。“327事件”是命运之神冥冥之中给宁财神的一次警醒,但这并没有引起他的注意。他说,赌徒都这样,只要没陪光,就不会下赌桌。1997年,因为郑州交易所的绿豆事件,宁财神又一次亲历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大历史。短短几天,他的300万资产荡然无存。“如果当时我只做经纪人赚佣金,就不会是这个下场,但我太贪婪,如果在有钱的时候撤出来做了别的,那肯定是另一番局面。”。2005年他担任电视连续剧《武林外传》总编剧,该作品获得巨大成功,2013年7月14日起,成为《非诚勿扰》的点评嘉宾。然而2014年6月26日,宁财神因吸毒被抓,已有近7个月的吸毒史,总共购买了三次、每次1000块的毒品(冰毒),只要是大密度写作的时候就会吸食,每次大概200块钱左右的量。

证券教父管金生 不是英雄 只是赌徒

今天我想给你们讲讲关于“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告诉我这个故事的,是与他共事过的一位资本大鳄(文中我会称他为夏雪宜)。这个故事也许不是真相的全部,却足以颠覆我们过往了解的“全部的真相”。

人们总是相信自已愿意相信的部分历史,在主流舆论的记载中,“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笼罩在悲情的光环下,由于权贵资本中经开的内幕交易,遵循市场规律的管金生英雄气短,他本应更加波澜壮阔的人生,被“中国证券市场最黑暗的一天”,改写成了8年铁窗。

可这只是舆论美图秀秀了英雄,按照夏雪宜的追忆,在327事件中坚定做空的管金生,并非源于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判断,他与他那内幕信息交易的对手中经开一样,都在豪赌来自财政部的消息,只是管金生的消息源不够给力,换句话说,他下错了赌注。而管金生在关键时刻英雄难过美人关的犹豫,让万国证券错过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夏雪宜讲的故事彻底与大众版的相去甚远,但我能理解这么多年,为何鲜有人愿意深责一句“倒下的为什么是管金生与万国证券?”,为何舆论一边倒的偏向管金生。不仅是因着人心中那缕英雄主义情结,更是因为327中犯错的并不仅仅是管金生一人,可司法的板子只打在了他一人身上。

还好,这世上的惩罚不只是人类之间的相互折腾,还有天道好还。

不反思的赌徒

管金生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去年的7月18日,66岁的他在上海见到了120多个万国证券的老部下,这一天是“英年早逝”的万国证券25岁的生日,而让万国证券因之丧命的国债期货将在50天后的9月6日重新启动。

这是一个悲壮又微妙的时间点,避世多年的管老板再度露面。4个多小时的聚会中,管金生告诉他的旧部,“七八个读书人当初没有花国家一分钱、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办起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万国证券)。而327这样一个偶然事件,改变了我个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万国人的命运。我们相信,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这肯定将是一个具指标意义的历史性进步。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们只能祈求但不能奢求,更不能强求。因为追求拼搏乃人性,舍得放下是禅心”。

当年统帅万国证券叱咤风云的豪迈、提篮桥监狱8年铁窗生涯的不甘与不平、以及出狱后希望从禅意中找寻平静,都在管金生的短短数语中。英雄迟暮,听者中有人唏嘘,也有人恶心。

“时至今日管金生还在公开讲这些话,那只能说明他并未真正地反思。管老板说万国证券没有花国家一分钱,万国证券的十个大股东中,有九个是上海国资背景,筹建公司期间花的钱是不是国家的钱?管说没有用国家一个用工编制指标,公司建立初期的几位高管编制都挂在大股东上国投那里,这是不是国家的用工编制指标?还有管老板说"终究有一天会有人去客观公正地评说这段历史",潜台词就是希望大家说他是对的,可他当年明知对手是流氓,却非要与流氓打一架,难道他就没有错吗?”夏雪宜告诉我。

不一样的历史

人们总是相信自已愿意相信的部分真相。对于打乱了管金生的人生轨迹、埋葬了万国证券的327事件,舆论的理解近乎统一为“权贵资本中经开内幕交易、管金生遵循市场规律却英雄气短”。却鲜有人愿意深责一句“为何倒下的是管金生与万国证券?”。

在管金生多年后,管老板的朋友、时任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被问及管金生在327事件中是否清醒,尉文渊果断回应称“不清醒,他在那之前一年就没清醒过”。

据夏雪宜追忆,“在327前,万国证券的另外一单期货交易也与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经开”)对上了,我去找管金生问怎么办,他竟然告诉我没关系,不要理中经开。我当时就懵了,这是期货交易,与大庄家对上了怎么能不理。以管老板当年的状态,即使没有327,也一定会有427、527”。

把镜头推回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推回到资本市场萌芽与混沌的时日,推回到曾经独步武林的万国证券,推回到中国证券史上最张扬、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代人。(左四为管金生)1988年2月,由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10家股东筹资3500万元人民币、管金生负责筹建的上万国证券开张。彼时国内仅有脱胎于工商银行的南方证券、与脱胎于交通银行的海通证券两家券商。海外留学的经历给了管金生高瞻的视野,他在筹建万国证券过程中坚持实行股份制,且各大股东股权比例相差无几,同时坚持证券公司与银行脱离。于是,万国成了国内第一家与银行脱离、第一家股份化的证券公司。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黄浦路成立时,上交所的交易规则、设备、交易员的培训,几乎都是万国一手操办;深沪两市的异地交易首先由万国开通;无纸化交易由万国证券率先推动。一位前万国员工说,在他刚刚加入公司的时候,讶然于监管部门简单地把万国证券提出的建议写入监管条例。“B股是怎么推出来的?都是我们在房子里想出来的。”管金生曾经的秘书卫哲如是说。而此时的管金生则忙碌于在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的巡回演讲,进行市场培育工作。

彼时的万国证券一度持有中国七成的A股和几乎所有的B股。承销业务占全国总份额的六成,管金生最繁忙的的时候一天要出席4个发行仪式,最后要由政府出台将业务协调给别的券商。

行至巅峰,风头无二。但得意总是让人忘形,纵然机敏如管金生,也未能高处胜寒。管金生向万国证券注入了独立运作的市场化基因,在国内资本市场姗姗学步的当年,这种基因不仅让万国笑傲江湖、甚至促成了国内资本市场规则的建立。可当万国在这种基因的推动下跑得太猛太快时,则注定会被身后的滚滚潮流吞噬。

管金生与万国证券的成败,一直与国债紧密相关。80年代末期国库券并不为市场所看好看,由于彼时的银行间并没有实现联网,因而各地国库券出现了差价,管金生从中嗅到了商机,遂派出万国人马奔赴全国各地收购国库券。一堆几块钱面额的国库券常被塞在麻袋里,由万国员工坐着扛着运回上海,变成了价值百万的证券。后来,这项业务被拓展升级,彼时万国证券机构交易部主业即是从全国的金融机构收购国库券,但交易的方式依然是依靠万国证券员工背回上海。

据申银万国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钊虎回忆,他人生的第一次出差、第一次坐飞机都是在万国证券实现的,而他当时出差的任务就是将万国证券西安国债代理点收罗来的50麻袋国库券背回上海。

在监管与市场都一片混沌的当年,管金生力导的这项国库券交易存在着极大的监管风险,多次被质疑为“资金外流、投机倒把”,但万国证券终究凭借着这些麻袋扛回来的财富完成了丰厚的原始积累。

时至1992年,为了刺激低迷的国债市场,由尉文渊担纲首任总经理的上交所开始试点国债期货交易。彼时的国债期货交易无涨跌停显示,并试实行2.5%的保证金制度,虽然这一指标已远超1%的国际标准,但操盘者依然可以将交易量扩大40倍。

1992年12月28日,上交所首次设计并试行推出了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日后名声大噪的327就在其中。327是对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代称(现券代码923,国债期货合约代码310327,即简称327国债),该券发行量为246.79亿元,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贴补率。

在国债期货推出的初期,市场反应很是冷淡。在试行的最初两周,仅有19口的成交量(一“口”期货对应2万元面值的现券)。直至199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调整国库券发行条件的公告》,称在通货膨胀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政府决定将参照中央银行公布的保值贴补率,给予一些国债品种保值补贴。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并恢复存款保值贴补,财政部亦着手对国库券利率给予保值贴补及贴息。

保值贴息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国债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作为衍生品的国债期货市场的炒作空间也因此被放大,国债期货市场日渐火爆。

1995年1月,即将于当年7月1日到期兑付的923国债现券,是否会得到财政部更高的保值贴息,成了国债期货博弈的焦点,市场也因此分化出了以财政部嫡子中经开为代表的多方,以及以万国证券、辽国发为主力的空方。

彼时中经开有一套国家队的班底,董事长田一农系原财政部副部长;总经理朱扶林曾是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司长,而主管证券、期货业务的戴学民亦出自财政部综合计划司。(图中为管金生)对于管金生一力做空的原因,通常的解释遵循市场规律的管金生被中经开与财政部联手涮了。因为彼时的宏观调控导向要在三年内大幅降低通货膨胀率,至1994年岁末、1995年初时,通胀率已经被控下调了2.5%左右。在国内通货膨胀高企的1991-1994年,保值贴息率维持在7~8%的水平上。管金生由此判断,923国债的保值贴息率不可能上调,最高会维持在8%的水平。按照这一计算,923国债将以132元的价格兑付。因此当327市价在147-148元波动时,管金生联手辽国发的高原、高岭兄弟,鼎力做空327。才有了此后2月23日的惊魂8分钟。

但这也许是舆论又一次美化了英雄。夏雪宜告诉我,管金生坚定做空327,并非单纯源于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判断。斯时万国证券国债期货的负责人亦出身于财政部,管金生相信这位负责人能够摸准财政部的脉搏,坚信不仅不会贴息,保值贴补率还会下降,才坚持了做空的策略建议。尉文渊曾如此总结当年的多空双方”两者的消息渠道可能不一样,但双方都很自信”。

1995年2月,市场中关于财政部又将提高保值贴补率,327国债将会以148元兑付的消息盛行。至2月18日,万国证券的一众高管层共同向管金生建言是否应改向空头,但管金生在香港并购时结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力荐管金生看空。最终,英雄难过美人关。万国证券也因此错过了最后的逃生机会。

2月20日起,在各种消息的刺激下,与327品种价格的胶着状态形成反差,沪市热门品种“327”期券在多头的猛摔之下,价位节节上升,成交量也急剧放大。2月20日,327、319期券在135.76万口首次成为期券日成交量首户,并以0.94元的日升幅,成为1995年开市以来个券涨幅之最。随之319期券也闻风而动,价位迅速抬高,日成交量激增。2月22日,该券以0.90元的涨幅居沪市期券之首,并以239.4万口的成交口数和682.3亿元的日成交金额创个券之最。在沪市的周边市场,多方的攻势同样咄咄逼人。2月22日,北商所龙头品种401506持仓急增,并以149.34元高位收盘;武汉债市各债全线飘红,深圳债市多方在6316券种上以156.49元的全日最高价报 收。20日前后,“327”空方主力已被市场浓重的多头气氛重重包围。据悉,在激战前夕,空方的某主力机构已经面临进退维谷的困境。

2月22日上午,消息灵通人士传来北京、上海频频开空仓的某主力机构在北商所发生严重的头寸问题,已开始强行平仓计划。据传此次平仓行动将会分阶段进行,先平092系列、再平192系列。究其原因是因为明日将公布的新券发行方案,对空方不利,上半年总发行1000多亿的盘子,能流通的极为有限,空方希望利用新券实行交割的幻想完全破灭。当日临近收市又有消息传来,上海327的空方主力也出现了头寸问题。当晚,财政部发布了第1、2号公告,宣布1995年国库券发行于3月1日正式拉开序幕,对空头不利的有关消息完全证实,327空方主力几乎濒临绝境,整个国债期市已为乌云笼罩。

2月23日,财政部关于“923国债将按148.50元兑付”的消息如期而至,空头方的判断彻底错误。中经开借势买入,将327的价格推至151.98元。而管金生的盟友辽国发则选择了由空翻多,将其50万口做空单迅速平仓,反手买入50万口做多,带动327在1分钟内上涨了2元。空方战场上,只余管金生茕茕孓立。

当天中午12点,顶着巨亏的管金生找到他的好友尉文渊,提出了“增加持仓量、上交所发布没有接到财政部贴息的通知的公告、或者暂停当天交易”的三个要求,但都被尉文渊拒绝。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彼时上交所的规定,包括万国证券、中经开等会员在内的一级交易商,持仓量均不能超过40万口。而在2月23日上午,无论是万国、中经开抑或中途起义的辽国发,持仓量都已突破了40万口。尽管如此,但尉文渊依然告诉管金生,没有“暂停交易的理由”。

于是,在当日收盘前的最后8分钟,管金生以50万口的卖单将327国债的价位打到了150元,接着又以几十万口的卖单将价格继续拉至148元,最后一个730万口(面值1460亿元)的卖单直接将价位轰到了147.4元。并且由于时间仓促,多方根本没有来得及有所反应,当日开盘的多方全部爆仓,万国证券账面浮亏60亿元变为42亿元,中经开一方出现了约40亿元的巨额亏损。据统计,当日上交所国债期货共成交8539亿元(含最后8分钟),其中八成的交易属于上海万国证券公司大手抛空的“327”品种。

最后8分钟的交易震惊市场,也震惊了办公桌前的尉文渊。此时当天的交易已经结束了,结算即将开始,上交所工作人员审慎地等着尉文渊的决定。尉文渊考虑良久,从桌子上的打印机里随手抽出一张少了半边的残缺的打印纸。写下了“经初步调查,发现327国债期货出现"严重蓄意违规"迹象,交易所正在作进一步调查了解,请各会员单位等待通知”。

通知发出后,尉文渊把管金生叫到了上交所。当晚,两个好朋友就最后8分钟交易“算”与“不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尉文渊坚定的认为不能鼓励违规操作。于是当晚11点,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出通知,决定取消2月23日16时22分13秒之后的所有交易。这一天也成了外媒标题中“中国证券市场最黑暗的一天”。

2月24日,财政部贴息公告见报。上证所“327”国债期货价格开盘涨5.4元,达152.8元。2月27日和28日,上交所开设“327”国债期货协议平仓专场,暂停自由竞价交易。

“所谓协议平仓,就是多空双方以较少的对价进行平仓。如果有多方不接受这个交易结果,交易所就会出面问多方,当天有没有超量、有没有违规。那天几乎所有的人都违规了被交易所这么一问后,多方基本就接受协议平仓了。”一位当年被协议平仓的多方人士告诉我。

此后的故事就是管金生的锒铛入狱,万国证券被合并入申银万国,1995年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通知暂停国债期货交易。与万国相关的精彩与荡气回肠就此画上了休止符。

天道好还

多年后回观,舆论之所以愿意一边倒的偏向管金生,除了人们心中那缕英雄主义情结作祟,更因为327事件中错的不止管金生一人,但能看见的板子只打在了他身上。

尉文渊说,327国债事件是中国金融证券市场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参与其中的人,自然都会有所牺牲。但它不单单是由于管金生的赌博失误而让市场崩溃的问题。万国和中经开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中经开当时逃过了惩罚,让万国单独受罚,这是不公平的。

2011年上两会,负责调查处理327国债期货事件的中金董事长李剑阁也向媒体坦陈,当时出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比如交易所的基础设施,过去连个电脑都没有,也没有限仓制度,一个人可以无穷下单。而且当时只有2%的保证金,证券公司收1%,交易所收1%,但是为了扩大交易,券商也不好好收,交易所也不好好收,就变成两个人在赌,不动用真金白银就在那儿喊,风险很大。如果真的往里放钱,因为涉及利益,大家可能反而会小心一点。再者就是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和法规监管等方面政策不健全。(出狱后的管金生)还好,这世上的惩罚不只是人类之间的相互折腾,还有天道好还。327事件中,站在中经开背后的,并不仅仅是财政部,还有彼时如日中天的中财系。1995年,以中央财经大学为大本营的的中财系,在当时晦暗不明的资本市场中,密密麻麻地编织着中财系的关系网。

时任财政部副部长金人庆、审计署副署长李金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皆是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63、63级的学生。金融系62级(1)班就出现了30多位司局级以上干部,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钱中涛、原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凤举、原光大银行副行长王希坤、原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等。在80年代-90年代中期,中央财经大学对于财政部、人民银行与税务总局,就像是自家的后花园。

“62、63级学生入学时,中央财经大学当时的名字是中央财政金融干部学校,学校对他们的培养方向就是金融干部。而1966年文革后,金融人才的教育就出现了断档。至80年代改革开放式,62、63级的毕业生又正是年富力强时,加之中央财大是财政部的直属院校,因而那两级的毕业生中出现了很多高官、金融名师。而在这些校友影响力的辐射下,国家经济要害部门、大国企都愿意招聘中财的毕业生。这在90年代中期被称为中财现象”一位中央财经大学的老教授告诉我。

管金生跌倒的1995年,却也是中经开与中财系月满则亏的转折点。在327事件中,中经开账面盈利超70亿元。但1995年中经开第三任总经理的韩国春(前财政部部长助理)向媒体证实“327给中经开的利润连1个亿都没有”。

钱去了哪里?70亿元只是账面上的盈利,部分盈利损失在了在随后交易所主持的协议平仓中,由于空头主力拒绝付钱,同样违规的中经开亦不敢声张。坊间传为,70亿元中的另外一部分流向了靠内幕消息在中经开名下开立老鼠仓的玩家,即中财系人马纠集来的江浙财团。其中最著名的四大赢家—28岁的魏东、29岁的袁宝璟、34岁的周正毅以及30岁的刘汉,自此扬名于江湖。其中最年轻的魏东正是中财系子弟。

江湖上流传的说法是,魏东的父亲中央财经大学魏振雄教授,2月22日从财政部会计司打印室里亲自拿了一份本来属于国家最高机密的关于“保值贴补率”提高到12.98%的红头文件回家,给魏东看。于是魏家的跟风盘在327事件中盈利超过2亿元。这一年,魏东掌控的北京涌金即以2亿元注册资金,成立上海涌金实业公司。

四位少年枭雄并没有过好这一生,四人最终的结局是魏东跳楼身亡、袁宝璟四兄弟三人死刑一人死缓、周正毅锒铛入狱16年、刘汉兄弟被判极刑。

在327事件半年后,中经开在长虹转配股中再度凶悍操盘,但2500万元的获利收入后来被中国证监会没收,并处250万元罚款。1997年,中经开对外支付几次出现危机,到期债务高达78亿元,无奈下曾挪用客户6.8亿元的保证金。1998年,中央启动关于信托投资公司的第五次整顿。2000年3月至8月间,国家审计署对中经开1999年财务收支、资产损益情况进行审计,结果相当不乐观。2001年8月,中经开在资本市场押宝的银广夏,突然东窗事发,彻底压垮了中经开。2002年初,财政部的资产清理小组和银河证券的资产接收小组分别进驻中经开。2002年6月7日,央行终于发出了关闭中经开的正式公告。

而伴随着银行业的日益强大,券商成为国企改制、上市等新一波经济浪潮的主导者。宏观经济结构中,财政部不再一枝独秀,央行的投资逐步转出中财而投向五道口金融学院,在货币政策权重日益加分的背景下,加之当家花旦金人庆辞官、戴相龙与李金华的隐退,中财系的江湖地位终被“宇宙中心”五道口取代。(来源:中国证券网 )

50ETF期权单笔暴跌99% 成为首个乌龙指

50ETF期权11日午后出现两笔蹊跷交易,两个合约被一笔打至0.001元,跌幅达99%。暂不清楚这两笔交易是乌龙还是试盘。

数据显示,13:03,50ETF购4月2400合约出现一笔30张的卖单,成交价格0.001元,较昨收盘0.1125元跌去99.11%,此前一笔交易价为0.1006元。该合约随后即拉起,截至13:23报0.1016,跌9.69%。

13:03,50ETF购4月2450合约出现一笔20张的卖单,成交价格0.001元,较昨收盘0.0932元跌去98.93%,此前一笔成交价为0.0808元。该合约13:23报0.0796,跌14.59%。

15:00,50ETF期权所有合约均告下挫,认沽期权跌幅大多超过10%,认购期权跌幅也大多超过5%。

截至15:30 ,暂不清楚这两笔交易是乌龙还是试盘,也无任何官方回应。

事实上,上证50ETF期权刚刚在2月9日于上交所上市交易。作为我国首个场内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标志着资本市场期权时代来临,开启了资本市场多元化投资与风险管理的新时代。

然而,从上市后情况来看,投资者参与热情不高。市场人士认为,个股期权开户条件苛刻,考核很难,成为期权交易参与热钱不高的主因。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