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糖人郑”收徒传承糖画制作技术 你来不来

想不想让童年的快乐永远传下去?“糖人郑”收徒,你来不来?

亚心网讯(记者 黄馨漩)以糖为原料,以勺为“笔”、糖稀为“墨”,手腕一抖、一转、一提,一只栩栩如生的金色蝴蝶跃然于白色的大理石板面上。作“画”者是郑战磊,传统糖画艺人,8月26日,他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招收几名徒弟,让传统的民间手艺传承下去。”

为吃糖学糖画

8月26日上午11时许,记者见到了住在乌鲁木齐是苏州路立交桥社区的郑战磊。

今年37岁的郑战磊,祖籍河南。提起学糖画的原因,郑战磊笑着说,就是为了蹭糖吃。

郑战磊的姥爷是一位民间糖画艺人。在郑战磊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每逢赶集时,姥爷总会挑着扁担,前面放着一口铜锅、一个炉子;后面挑着一尺见方的工具箱、糖块。扁担后面跟着馋嘴的六七岁的郑战磊。

8月26日,郑战磊作的糖画蝴蝶和龙栩栩如生。亚心网记者 黄馨漩 摄

“那回忆真是甜的。”郑战磊说。他不记得姥爷是如何作糖画的,只记得他希望姥爷画糖画时手能抖一抖,这样不小心多流出的糖稀,姥爷会切下来给他吃。“可姥爷手很稳,几乎不抖。”郑战磊说,所以他常常只能吃到糖画提笔转折时的糖须。

后来,郑战磊不满足于只吃糖须,13岁时,央求着姥爷学了画糖画的手艺。仅一个星期,他就学会了姥爷的手艺。

糖画藏着简单的快乐

郑战磊14岁时,父亲去世。在农村,家中的大儿子就要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为此,郑战磊先后干过厨师、建筑工等多个职业,但总觉得“不对味”。

2002年,郑战磊领着爱人,带着大女儿怀揣120元来到乌市。

初来乍到,郑战磊为生计,卖起了糖画。通过糖画赚得人生第一桶金后,郑战磊转行做了些其它的事情,搞游乐设施、开夜市、做娱乐项目。兜兜转转十来年,郑战磊赚过百万建过厂,也有过赔得一塌糊涂居无定所,“累,太累了。”郑战磊回忆。

2013年冬天,再一次跌至谷底的郑战磊不知该怎么赚钱养家时,再一次操持起画糖画的老本行。寒冬腊月里,在学校门口支个摊,熬糖画画,看孩子们笑嘻嘻的脸庞,简单的快乐似乎又回来了。

如今,画龙画凤画十二生肖,郑战磊不在话下;画机器猫、喜羊羊、熊大熊二,郑战磊也信手拈来,“糖画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呀。”郑战磊爽朗地笑着说。

郑战磊说,在新疆会画糖画的人少之又少,“我知道会画糖画的,除了我和我爱人外,仅有三个人。”

因为会的人很少,加上糖画占据了人们童年的回忆。郑战磊坦言,画糖画挺赚钱。

“五家渠郁金香节、乌苏啤酒节什么的,有什么活动我都会去参加。”郑战磊记得,最高一次他一天赚了六千元。以一幅最高35元的糖画计算,那天郑战磊在12个小时里画了171幅糖画。

这个夏天,到底赚了多少钱,郑战磊笑笑不语,只说每参加一场活动,每天至少能赚两千元。

糖画需要传承

郑战磊表示,画糖画的手艺他肯定要传给一双儿女。但儿女是否会再传下去,郑战磊不得而知。在他心里,一些简单的快乐不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就这么消失了,“那是一种遗憾”。

“所以,我想收几个徒弟。”郑战磊希望能将这门传统手艺发扬光大。他表示,如果有美术功底的人来学,可以免费教。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