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顶上的小学,单亲、孤儿和留守儿童的家

浙江龙游县大力山小学坐落在海拔600多米的山上,学校只有三间教室,21名学生,1名老师。在这里就读的孩子几乎都是单亲、孤儿或留守儿童,却承载着大山深处的居民眼里,撑起山区未来的最大希望。

阴冷的冬雨中,一名学前班的孩子上完厕所,抱着头冲进教室。大力山小学是浙江龙游县最小的小学,坐落在群山之中,一下雨,寒冷的山风呼呼作响。

大力山小学的老师名叫廖美香,她从刚出来工作开始就在这所小学,如今已经30多年。现在她既是校长,也是唯一的老师。在村民的心目中,廖老师如同观音菩萨,在学生的眼里,廖老师更多地扮演着妈妈的角色。

年过六旬廖师傅,在学校身兼保安、厨师、保洁等工作。他爽朗地说,尽管每月不足千元工资,但只要孩子们需要,他会一直坚守在这里。

大力山村至今没有通汽车,摩托车或走路是大家出行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近的孩子上学还能磨蹭一会儿,远的孩子来上学,要从天黑走到天亮。

由于师资严重匮乏,廖老师只能让三个年级的孩子集中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这让她没有一丝喘息的机会,通常一节课结束了,廖老师的喉咙也已经沙哑。

一名二年级学生大声跟着廖老师读课文。孩子们说,他们最喜欢合着书本,争先恐后地在廖老师面前背诵课文,然后等着老师用红笔打个勾,写上大大的“背”字。

最小学生4岁的李非凡,刚来时,午饭都还要廖老师喂。经过半学期学习,已经学会了自己吃饭和写数字。

课间休息,争抱李非凡俨然成了四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的最爱。留在这里的学生家庭条件都不好。有些孩子来自单亲家庭,多半是妈妈受不了贫苦逃出大山一去无返,剩下的则是留守儿童。

学校里年纪最大的学生卓子健今年12岁,这天他因为睡过头,没来得及吃早饭,学前班的毛毛十分大方地将自己的甜饼分一半给大哥哥。

11岁的颜成辉从口袋里摸出早餐:五个核桃和两颗龙眼。颜成辉每天要走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

城里学校捐赠的投影仪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趁廖老师不注意时,他们用手掌来体验着它的魅力。这些在城里孩子眼里司空见惯的设备,对于孩子们来说依然是全新的体验。

下午放学后,四年级的学生主动将厕所冲洗干净。山里的孩子能吃苦,比城里孩子懂事也更早些。等到了五年级,孩子们就到石佛中心小学去读书,那里的条件好多了。

下午放学,孩子们基本没人接送,他们结伴走在山路上。而与廖老师同路的孩子,分手时,都十分懂事与老师挥手告别。很快,瘦小的身体消失在深山的雨雾中。

廖老师到家后,赶紧给家人做晚饭。同村卓子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与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放学时,他都会在廖老师家写完作业再回家,有时也会在老师家吃晚饭。

卓子健与小虹在老师家做作业,廖老师拿山里孩子最好的零食地瓜干招待他们。孩子们好学上进,在他们眼中,等待着自己的,是一条用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大山之路。

入冬后,山里冷风嗖嗖,碰上大风天,孩子经过山口时,雨伞经常被掀翻。廖老师说,山里孩子能吃苦,再大的雨雪,他们都会坚持上学,这一点令她十分感动,也是她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

这是大力山小学的全家福,1个老师和21个学生,尽管这些年“读书致贫”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对于这个山巅上的学校来说,简陋与困窘从没让他们退缩,读书或许依然是他们战胜贫困的唯一出路,他们撑起了一个贫困山区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