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证”途

■民声

任性权力背后的“奇葩证明”

“亲爱的女儿:爸爸是个无能的人。很多事情都办不好,请你原谅。”2007年7月16日午夜,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师翟继光深情而无奈的笔触让人心碎。

这位在课堂上激扬文字的青年学者,遇到了同时代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办准生证、给女儿上户口。

有调查显示,中国人一生常用证件达103个,96.8%的受访者曾遭遇过办证难问题,26.1%的受访者需要跑10趟以上才能办好相关证明。

五花八门“证明难题”

2007年,王先生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毕业。像大多数人一样,他参加完全国统一司法考试后,前往武汉市司法局办理律师执业证。

“谁能想到,我去司法局后,人家要求我先去劳动局开‘失业证明’。我刚毕业,还没有就业,却要开‘失业证明’?”王先生颇不理解。好在他向当地劳动局说明情况后,对方很快为其开了证明,他也顺利拿到了律师执业证。

但已经落户北京的高先生则没那么幸运。2014年,他和爱人前往欧洲旅游时,被要求出具和紧急联络人的母子关系证明。无奈之下,他联系了远在黑龙江的父母。父母经过一番周折,当地派出所为其开了证明。但证明邮寄到北京时,高先生已错过了提前预定好的航班。

律师张女士介绍称,她在北京注册律师执业证时,为一份无犯罪记录证明,被迫连续多次往返北京、山东两地数十次。“派出所让居委会先开,居委会说‘你10多年不在,我们连你有没有超生都不知道,怎么开?’”

无独有偶,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师小赵在评职称时,也被要求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他前往北京丰台区某派出所办理有关手续时,当地以户籍转入不足1年为由拒绝为其开具证明。

于是,小赵又回到户籍迁出地北京海淀区。但海淀区相关部门认为,小赵户籍已转移没有办法为其开具证明。“要求公民自己证明自己无犯罪记录很不合理,这应该是司法机关的工作。”

在小赵看来,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司法机关信息不共享,另一方面说明政府职能与角色定位不清晰。“事实上,公民有无犯罪记录,警察在全国公安系统,输入公民身份证信息一查不就知道了?”

在河南,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者被要求证明“品行良好”。《河南省司法厅律师执业许可审核操作规程(试行)》要求,申请从事兼职律师工作的,要提供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品行良好证明。

另外,《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面向社会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中,也要求申请教师资格人员需到工作单位或户籍所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具本人思想品德鉴定证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史女士称,她在评定职称时,被要求提供图书馆开具的论文发表证明。西安市民王女士2002年离婚,2005年买了一套房子,2008年再婚。2015年1月,王女士打算卖房时,被要求出具2002年至2008年间的单身证明。

北京朝阳区市民李先生称,之前北京出台过规定严格限制散装汽油的购买,他买散装汽油时曾经到居委会开具过“买汽油”证明,上边还标注有购买用途和数量。

安徽黄山人朱先生,2015年4月,把在苏州市申领的驾照转回了住址所在地黄山市屯溪区。随后,他因考出租车上岗证,被要求开一张“三年无重大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证明”。为此,他在苏徽两省多次奔波无果,最终又把驾驶证转回苏州才办成。

难办准生证“跑步”孕检证

出生在内蒙古的北京京佃律师事务所工作人员韩女士,在北京工作多年,社会养老保险等都交在北京市劳动保障局。2014年3月,她怀孕后,便开始和爱人着手办理准生证。

由于韩女士爱人户籍在黑龙江,为此,她和丈夫奔波于北京、内蒙古、黑龙江三地。在北京,办证工作人员告诉他们,婚育证明必须在户口所在地办理,但当韩女士赶回老家,当地相关部门又称,因人不在老家居住,证明需要在北京开。

“最烦的是三方‘你推我让’。北京让内蒙(古)和黑龙江先开,黑龙江让内蒙(古)先开,来来回回折腾你,后来还是多方找关系才办成了。你说现在生个孩子也太不容易了吧?”韩女士十分不解。

“为了生孩子走‘社保’,我们整整花了3个多月。”韩女士告诉记者,“一会要联络单,一会要男方的证明,一会要女方的证明。”

事实上,即使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怀孕生子办报销”也不容易。吴女士告诉记者,她去年“怀孕生子办报销”也往居委会、街道办、医院跑了几十趟。

“给社保局交钱报姓名就可以了,要钱可真不容易。”吴女士表示,为了报销生育保险费用,她和家人准备了身份证、结婚证、户口簿、孩子出生证等一大沓资料。

这是权力的一种刁难

“再让老百姓证明我妈是我妈,就是权力的一种刁难。”

5月8日,国务院审改办新闻发言人李章泽表示,不为民办事的简政放权,就是权力的任性。近日,北京市政府也表示,将重点清理乡镇街道、社区服务站出具的各种证明。

但“证明难题”依然困扰着众多民众,包括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西安市一名社区工作者说:“很多证明我们完全没有能力开。现在外来人口多,人户分离严重,我们哪能摸清楚详细情况?”

“相关部门向社区转嫁的职能,明显超出了社区居委会能够掌握的信息范围和所承担的职责。”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雷晓康表示,目前亟待清理要求社区居委会开具内容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证明。

然而,有统计显示,北京市教委发布的非京籍儿童入学需提供“五证”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延伸出多达28个证件,让非京籍家长有苦难言。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