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炳新:做有情感的“盒子” 预计明年挂牌新三板

韩炳新

创建“开合”品牌,开始第三次创业,公司预计明年初可挂牌新三板

东莞时间网讯东莞人韩炳新的案头,摆着一份新近出街的时尚杂志《芭莎珠宝》副刊,整整16P的副刊,每一页都有韩炳新旗下“开合”品牌的各式盒子。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一次,“开合”盒子是跟知名艺人李湘母女一起亮相的。这是韩炳新旗下的“开合”第一次尝试与明星合作进行“粉丝营销”,果不其然,“开合”品牌很快就在李湘的粉丝中得到了快速而广泛的传播。

韩炳新是东莞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但由于创业过早,还未等他站上风口就已成为先烈,此后他虽然转行做了传统制造业,但根植于他血液里的属于互联网的创新基因却从未被磨灭。2011年,他创建“开合”品牌,正式从代工制造转型自创品牌,开始第三次创业。今年10月,“开合”公司完成股改,10月底向股转公司上交了挂牌申报材料,预计明年初可挂牌新三板。

败走IT业 转行做盒子

“我触觉很敏锐,但总是走得太早了。”坐在星河传说临街的一栋独立小楼的办公室里,韩炳新自嘲道。他曾是东莞最早做IT的一批人,从ERP开发到网站,他都走在了东莞前列,知名度一度很高的“东莞在线”网站就是他做的,“但是互联网烧钱太快,那时候又没有什么风险投资,钱烧完后只得卖掉了。”回忆起往事,韩炳新已经很平静,但他内心深处的互联网基因一直未被磨灭。

2001年,韩炳新几乎零资产二次创业,创办了“开合”的前身品时柏公司,主营代工各式包装盒,自此便与盒子结下深深情缘。2009年,韩炳新去瑞士巴塞尔展览会,在那里他与几个珠宝、手表品牌签订了采购合同,帮助其设计与生产包装盒,开启了公司与上百个世界级奢侈品牌的合作之旅,这其中包括LVMH旗下的多款酒类、厉峰集团旗下的珠宝品牌、周大福及宝珀、浪琴、天梭等手表品牌。

不过,近年来,代工制造不仅受制于人,且利润越来越微薄,如何转型成为萦绕在韩炳新脑海的头等大事。

创立“开合”品牌

十余年间,韩炳新每年有近三分之一时间商旅于世界各地,除了与客户谈盒子,就是去各地的博物馆和精品店看盒子、搜寻盒子。每每发现设计特别、工艺精湛的盒子,他便如获至宝。

2011年,韩炳新正式注册了“开合”商标,首创“百年好盒(合)”新品类概念,在传承数千年箱盒文化、吉祥文化的基础上,以客户价值为核心,力图将箱盒做到极致。“我希望通过对文化的真实还原,对工匠精神的坚持和实践,对市场需求的深入洞察,打造最具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及审美体验的箱盒产品,让箱盒成为现代消费者品质生活、情感生活的一部分,进而引导一种更精致、更富有情感的生活方式。”韩炳新说道。

2014年底,韩炳新的箱盒文化博物馆在东莞建成,展示了他收藏的200多件箱盒珍品,作为品牌对外文化传播的窗口,这间面积达1200多平方米的博物馆,也成为人们体验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及精致生活方式的会所。同时,他还专门成立了箱盒文化研究中心,投入人力、物力,将几千年以来箱盒在种类、功能、材质、工艺等方面的发展、演变历史逐一探寻、理清脉络,最终形成了首部关于箱盒历史的专著《中华箱盒文化》。

将上新三板 欲借资本“腾飞”

不过,在国内市场开创一个新的生活品类,“开合”的路并不平坦。一开始,韩炳新对“开合”的定位是做一个经典的奢侈品牌,按照百年老店的步调慢慢来,单个盒子的价格动辄数千元,但产品进入市场后,他发现这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只有一小部分粉丝喜欢,而我最终还是想做一个能影响更多人群的产品,所以开合的很多产品线都在做调整。”韩炳新介绍说,目前公司推出了多个系列的产品,如囍盒系列、记忆盒系列、求婚盒系列,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

值得一提的是,韩炳新的互联网基因在“开合”身上得以延续。其记忆盒等系列产品,每个盒子上均有一个二维码,顾客扫一扫即可进入一个电子空间(目前不限空间大小,QQ、微信均可登录),让顾客收纳实物的同时,还可便捷地存储数字记忆。

2015年1月,由韩炳新主持开发的“定盒网”正式上线,将“开合”带入了O2O商业模式时代。

为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规范公司治理,韩炳新将目光投向了新三板。2015年10月,“开合”完成股份制改制,正式更名为广东开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当月底便递交了申报材料,预计明年初可挂牌新三板。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