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独家揭秘俄卡-52武装直升机发展路线图(精美多图)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敏杰

3月22日,俄罗斯东部军区滨海边疆区切尔尼戈夫卡第575陆军航空兵航空基地,部署在这里的两个卡-52武装直升机大队(约24架),和一个米-8АМТШ直升机大队,开始与东部军区近卫空降突击旅派出的约400名伞兵,上演一场飞行战术演习。据东部军区新闻发言人马尔托夫讲,演习期间,飞行员将通过电子压制手段,完成一系列规避假想敌进攻的复杂机动飞行,并对假想敌目标及有生力量,实施导弹打击。而作为演习的一个重头戏,卡-52将为负责抢占假想敌登陆场的伞兵突击旅分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并在转场至沃兹德维任卡备用机场过程中,演练与该机场地面各部门的相互协作。

切尔尼戈夫卡陆航基地内,卡-52武装直升机大队整装待发。

切尔尼戈夫卡陆航基地卡-52武装直升机。

这是俄军关于卡-52直升机部队成建制、大规模参与实战联合演习的首次公开报道。有分析认为,在媒体近日盛传,卡-52与米-28H两款最新型武装直升机将补充部署到叙利亚之际,俄军此举再次表明,卡-52已成俄陆军航空兵一大利器,也标志着卡-52列装后,部队对该型机的掌握水平,已超过先于其列装的米-28H。

卡-52是俄罗斯卡莫夫直升机家族(“卡”系列直升机)中,首款被俄军批量列装的武装直升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采用共轴双旋翼、并列双座布局的武装直升机。从上世纪70年代卡莫夫设计局涉足武装直升机领域,并与原苏联另一家直升机研发单位米里设计局(“米”系列直升机设计单位)展开竞争以来,卡-52发展道路,可谓一波三折。

2013年10月卡-52在训飞时坠毁。

1975年美国休斯公司根据陆军“先进技术攻击直升机”计划推出的AH-64原型机首飞后,卡莫夫设计局根据原苏联军方提出的研发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设计思想,推出代号为B-80的单座直升机方案。1980年军方完成了对B-80模型样机评审并最终确定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各项性能指标后,原苏联另一家直升机研发单位米里设计局很快推出米-28单旋翼双座武装直升机方案,并以双旋翼单座武装直升机缺乏生存能力为借口,与卡莫夫设计局展开竞争。

卡莫夫设计局根据В-80方案推出的卡-50单座武装直升机。单座卡-50武装直升机。

米-28H(上)和卡-52(下)简图。

卡莫夫设计局根据B-80方案推出的首架试验机取名卡-50。1984年苏联空军领导人接受米里设计局建议,同意拿米-28和卡-50试验机进行对比飞行试验后,卡莫夫设计局遂又推出可进行战场侦察、提供目标指示、协调武装直升机编队行动的B-60并列双座武装直升机方案。后因国家经济条件所限,设计局决定拿卡-50单座直升机改进。1994年设计局向模型委员会展示卡-50的双座侦察攻击机的改型方案(后改称卡-52),并于1996年用卡-50第11架量产型机,生产出首架卡-52样机。

卡-52机身全尺寸模型在1995年的莫斯科航展上展出。该模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量产型卡-50的组件和零件。

1995年莫斯科航展上展出的卡-52机身全尺寸模型。

卡-52机身全尺寸模型。卡-52采用共轴式双旋翼,气动力对称性好,无需尾桨。因外形尺寸减小,结构紧凑,机动飞行时易于操纵,改变航向时易保持飞行高度,雷达识别和目视识别特征小,适于在山区和森林地区使用,贴地飞行的安全性高,受弹面小,战斗损伤概率低。良好的飞行性能和机动性能,可保障在有限的作战空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战机动,占据有利进攻位置。

共轴双旋翼布局可保障卡-52贴地高速机动飞行,并占据有利进攻位置。

米里设计局推出的串列双座米-28H。

卡-52的最大特点是采用并列双座布局,而非世界上大多数武装直升机都采用的串列双座。这种布局便于两名乘员共用某些仪表、设备,降低飞行员在执行任务、尤其是在复杂气象条件和超低空飞行时的协作难度。弹射救生装置又可增强驾驶员斗志,提高战斗力。

并列双座驾驶舱可保障两名飞行员共用某些仪表、设备,并降低协作难度。

卡-52的并列双座驾驶舱。

卡-52配备现代化机载电子设备和大威力进攻性武器,可遂行各种作战任务,既可用作陆航作战编队的指挥机,也可用作培训飞行员的教练机。

卡-52可外挂非制导火箭巢和反坦克导弹。

卡-52配备的非制导火箭巢和“旋风”反坦克导弹。

卡-52配备的30毫米2A42型机炮。

1997年6月,机身编号“061”的卡-52首架样机实现首飞。2008年6月,首架工厂试验机首飞,当年共生产3架试验机。在国家验收委员会对3架试验机进行联合试验期间,卡莫夫公司拿到了可开始生产预量产型机的初步结论。而就在当年底,其竞争对手米-28H通过军方验收试验。

机身编号“061”的卡-52首架样机。

首架样机机腹前下方后来加装了球型光电设备。

国防部批准列装米-28H的决定,一度让不少人产生卡-52已走上末路的猜想。不过,2009年卡莫夫公司交付俄空军试用的3架预量产型卡-52,得到部队的一致好评。

准备交付空军试用的3架预量产型卡-52,停放在厂家停机坪上。

2011年8月俄国防部与“直升机集团公司”签署2020年之前生产140架卡-52的长期供货合同。命运多舛的卡-52,从此峰回路转。

卡-52的早期预批量生产型,其中一款机腹前部未安装球型光电雷达。

2011年,俄远东阿尔谢尼耶夫“进步”直升机生产厂向空军交付9架预量产型,其中最后一批4架,配备了“弩-52”多功能双波段雷达。当年底,军方完成带“弩”式雷达的卡-52的国家试验。按计划,厂家要对此前交付的无“弩”式雷达机型,进行相关改进。

位于“相控阵”科研所博物馆的一种“弩”式雷达。

卡-52配备的“弩-52”多功能双波段雷达。

“弩-52”雷达完成国家试验,标志着卡-52的最终定型。该雷达采用双通道,与头部天线和大光圈相连的雷达通道负责寻找和攻击15至20公里内的目标,及用于执行复杂天气条件下的低空飞行。另一个与机腹天线和小光圈相连的雷达通道,用于全方位扫瞄、直升机的反导弹防御和空情总体监控。

批量生产型卡-52。

卡-52编队飞行。

俄远东阿尔谢尼耶夫“进步”直升机厂的卡-52组装车间。

俄远东阿尔谢尼耶夫“进步”直升机厂的卡-52组装车间。

生产厂家的工人正在组装卡-52。

卡-52直升机减速器在进行装机前的准备工作。

组装工人在为卡-52安装机载电子设备。

组装工人在为卡-52铺设线路。

“进步”直升机厂工人正在组装首架舰载型卡-52K。

俄南部军区科列诺夫斯克第393陆军航空兵航空基地列装的卡-52。

事实上,自2008年开始国家联合验收试验起,卡-52的改进、定型工作就一直在进行。除配备上述新型“弩-52”雷达外,卡-52的另一项重大改进项目是,根据海军需要,在陆航定型版基础上推出舰载版卡-52K,主要用于配备俄海军当时计划从法国购买的“西北风”两栖登陆舰。

舰载版卡-52K模型。

2011年8月,经过改进的卡-52首架样机,在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号大型反潜舰上进行着舰试验。

2011年8月,经过改进的卡-52首架样机,在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号大型反潜舰上进行着舰试验。

2011年8月,经过改进的卡-52首架样机,在库拉科夫海军中将号大型反潜舰上完成着舰试验。

2015年3月7日,首架量产型舰载型卡-52K在生产厂实现首飞。

2014年4月,俄国防部与直升机集团公司签署32架卡-52K供货合同。舰载版采用可折叠旋翼和机身短翼,对起落架进行了加固,相关系统和部件进行抗腐蚀处理。2015年3月,首架量产型卡-52K实现首飞。不过,法国停止执行“西北风”两栖登陆舰合同,给卡-52K的未来命运增添了变数。

另外,因俄乌关系生变,卡-52目前还面临ТВ3-117ВМА-СБМ1В改进型发动机供应难题。这种发动机由乌克兰“西奇”发动机公司生产。此前一直与“西奇”公司联营的俄克里莫夫发动机公司,能否尽早拿出该型发动机的进口替代品,将直接影响到卡-52及其舰载版的生产、列装进度。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编译:吴敏杰 编辑:姜紫微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