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雷军给陈年上了一课,如今谁来给小米上一课?

这是一篇略带回忆和感伤的分析。MIUI开始挣钱了,小米却开始“丢人”了。

“百度推广”恶评如潮一波未平,小米却在风口浪尖上线“小米营销”。MIUI 8 即将发布,MIUI将正式化身为“ADUI”,网友笑称:创新!感动!小米手机,年轻人的第一根电线杆!

恰逢最近朋友圈突然又将一篇几年前的大意为“雷军给陈年的凡客上了深深的一课”的旧文捧红了起来,细品雷总的高瞻远瞩,反观如今的小米,却很类似凡客当年的处境。

1⃣️

2010年,我刚毕业不久。在钱包和韩寒的双重夹击下,我成了凡客的骨灰级粉丝,逢人便说凡客真不错,性价比超高。直到昨天整理衣柜,还有一堆凡客的衣服舍不得扔。

同年,怀揣着对智能手机的憧憬,对iPhone售价的无奈,我开始用上了远道而来的HTC,刷了早期的MIUI系统。当年的MIUI纯粹、好用,用户的参与感很强,定期的更新也让用户充满了期待。彼时我还不知小米将要做手机,我常常与人夸下海口,我说未来卖的好的智能机,一定是MIUI最先适配的型号。

回忆当年的凡客和小米,他们都曾经得到了我们的高度认可。因为他们当年都是为自己最精准的客户,提供了最大化的价值。后来凡客跑偏了,一味求大而全、高增长,几年间一个1.3w员工的庞然大物轰然倒地。

2⃣️

⬇️当年陈年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雷军给陈年上了一课。

很多朋友对小米的百货模式也表示非常不看好。其实我向来看好小米的硬件生态链。一来小米的其他产品基本也都是小米投资的创业企业,与小米本身并无多少关联,且部分产品确实品质不错;二来所谓专注与不专注,向来未有定论,多少前辈说不专注就得死,贾跃亭却说这一代互联网公司必将死于专注,各执一词,其实专注与否没有好坏,就像打仗,赢了就是道理。

在我看来,小米眼下的问题不在于做的多不专注,而在于做了不该做的事。

MIUI变身ADUI,广告遍地,情况就与硬件产品的“百货模式”不同了。基于MIUI的“小米营销”,绝对是一个昏招。MIUI是小米起家之本,是小米素来倚仗的用户体验中最核心的一部分。

即便小米已经变成了百货模式,但小米手机每年近亿的出货量,仍然是小米安身立命之本,而在手机业界硬件高度同质化的时代,MIUI的体验仍然是小米手机核心竞争力之一。

来看看MIUI,这个曾经小米的大杀器,如今是何状态?

  • 众安卓厂家都意识到系统对用户体验的重要之处,各家自身的系统也都早已经历过“功能补足”、“性能优化”等阶段,带着各家的特色,稳步前行。现如今,各安卓手机系统,真正的体验差距,已经不大。

  • 随着各家系统的进步,现在的MIUI也很少出现在其他品牌的手机中,MIUI不再是当年免费为各品牌用户提升体验的神器,而是小米手机的附属。说白了,大家是花了钱的。

  • 最新版的MIUI,广告几乎无处不在,且很难关闭。

    ⬇️天气App里是广告

⬇️日历里是广告

⬇️内置App打开之前也是无法跳过的广告

3⃣️

小米急于将MIUI的用户变现,值得吗?

小米用户近亿,因此开启了小米营销的新纪元。可是从此时开始,MIUI是开始挣钱了,小米却开始丢人了。不怕丢人,怕的是,丢了人心。

来看看科技美学所做用户调查的结果:

如果MIUI还只是当年那个单纯的、免费为所有手机提供更好体验的系统,那么适可而止的做一些少量、精准的广告推送,也许大家不至于那么反感。

可如今已非当年,不论小米如何解释硬件低毛利,大家心里是不认可的,大家是为了手机付出了费用,而这样无法关闭的广告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用户自然不买账。

小米向来标榜自己最重用户体验,要做发烧、极致的手机,宣称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己任,什么都想做不要紧,但是有些事做得,有些钱挣得,却未必什么钱都能挣。

HTC在安卓阵营里曾盛极一时,无人能出其右,而最近新品全网40部的预约量也让所有经历过HTC盛世的我们唏嘘不已。现在的小米单就手机出货量来说,已然被华为所超越,不去努力的提升产品力和用户体验,反而过度消费粉丝和用户,或许是下一个HTC,也未可知。

雷军当年给陈年上了这一课,陈年照着做了,震撼人心,结果却并不好。如今看似一马平川的小米,谁来给它上一课?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