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老师:印度神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一个孙子!

视频加载中...

孙悟空来源于印度神猴哈奴曼的说法主要来自于民国胡适,胡适认为:“我总疑心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不是国货,乃是一件从印度进口的。”陈寅恪与季羡林皆同意此说法,认为孙悟空来自于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国民老师杨石磊有不同的观点,认为三位大师没有系统的研究过《罗摩衍那》来源于哪里,孙悟空的形象在《罗摩衍那》之前是否已经存在,而且胡适也只是猜疑,陈寅恪与季羡林也只是附应,并没有提供直接证据。

杨石磊认同鲁迅先生的观点,认为孙悟空是本土文化形象,现有的文本记载最早来自于《山海经》以及《楚辞》等史籍记载的神猴巫支祁。

要考究孙悟空的起源,我们来看中印两本书的形成时间。

印度《罗摩衍那》形成不早于公元前300年,中国四大奇书之一《山海经》目前的学术研究表明是形成在周朝楚国,不晚于公元前600年,比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早300年。

印度《罗摩衍那》里面记载神猴哈奴曼是猴王派去解救阿逾陀国王子罗摩之妻悉多,胡适等人仅仅是研究哈奴曼却忘记了猴王,猴王是谁?猴王来自于哪里?近代很多专家与教授都刻意的忽视了猴王的存在。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

先看一下神话,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我们可以得知:猴王就是孙悟空,孙悟空出生在公元前588年,出生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花果山,孙悟空在楚国建立了自己的地盘,占山为王,楚国地域辽阔,与印度接壤,哈奴曼是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私生子的儿子。孙悟空与铁扇公主的儿子是波罗蜜王,波罗蜜王也被称为风神,哈奴曼是波罗蜜王风神的儿子,孙悟空为了让孙子哈奴曼得到锻炼,就派他到印度锻炼一下,解救印度王子罗摩,结果成为了印度人崇拜的神猴。

再看一下历史,印度《罗摩衍那》这本书,《罗摩衍那》(梵语,Rāmāya?a,意思为“罗摩的历险经历”,作者最有可能是印度作家蚁垤(跋弥),所以不是什么史诗,就是一本个人的历险日记,作者到楚国历险,学习中国本土文化,写下了相关的故事,带回了印度,当时的印度也没有什么文化人,有个人写了本游记就被称了神。

到了唐朝李世民时期,印度僧侣逃难到唐朝,玄奘(唐僧)得知印度佛法即将被伊斯兰教泯灭,所以西游多年拯救印度佛学文化,从那烂陀带回了很多佛学典籍,也带回了《罗摩衍那》,同时也丰富了孙悟空神话形象,但是唐朝以前孙悟空的小说就已经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唐宋元明也不断出现孙悟空各种神话故事,一直到明朝吴承恩书写了《西游记》完成了孙悟空近代的大家熟知的比较完善的通灵石猴版本。

在西游记中,借助如来之口把神猴分为四种,第一是“灵明石猴”,也就是孙悟空这个形象,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但是神猴的最初形象依然是来源于中国本土百姓的神话创造,是中国本土的文明。

据《山海经》等史籍记载,巫支祁是尧舜禹时期的奇妖,也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有神通也是最有影响的第一奇妖。巫支祁出生在花果山,为天生神猴。后娶龙女为妻,生了三个儿子,都是神通广大的神仙。他自为淮涡水神,在淮河中建有龙宫,其势力波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孙悟空到龙宫取回金箍棒的故事也是受其影响。

《楚辞·九怀·思忠》云:“玄武步兮水母,与吾期兮南荣。”这里说水母为神。明陶宗仪在《辍耕录》考证云:水母为无支祁。

根据记载无支祁曾被大禹锁在龟山足下,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无支祁形若猿猴,孙悟空本来就是猴像,其“搏击腾踔疾奔,轻利倏忽”之状亦无异,西游记中都有雷同,还有很多史书记载和佐证,这里无法全部列举。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中国近代很多专家、史学家以及媒体把孙悟空这个神话形象归于印度神猴哈奴曼呢?国民老师认为主要原因是腐败的清政府刚刚被推翻,为了反对封建文化,一些专家把中国本土文明包括神话起源都归功于西方或者其他国家,一方面是崇洋媚外的表现,一方面是历史的局限性,一方面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刻意培养的一些专家刻意的宣传,意图泯灭中国本土文明,因为孙悟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自由主义精神化身,如果消除了孙悟空这个本土形象,就可以植入殖民文化。

国民老师认为只有鲁迅先生可以保持清醒的国民意识,让人十分敬佩,虽然鲁迅先生一辈子都在痛恨封建的腐朽文化,一生都在痛骂中国人的缺点和陋习,但实际上看到中国落后、看到中国人麻木而撕心裂肺而痛心流泪的一直都是鲁迅先生,最爱中国的是鲁迅先生,最爱中国人的也是鲁迅先生,最希望、最渴望中国人觉醒走向文明,最希望、最渴望中国可以走向富强的依然是鲁迅先生。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