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检查中X光片、CT、B超、核磁有啥区别?(说的真详细)

“医生,核磁太贵了,能不能换成CT?”

“医生,我不怕花钱,给我拍最贵最好的片子!”

“医生,你这先让我拍X光,又让我拍CT,最后让我拍核磁,这不是折腾我呢么?早知道直接让我拍核磁多好?”

在门诊,这样的患者非常常见。尤其是在骨科领域,拍片检查很多时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X光片、CT、B超、核磁共振这四种检查,其实是搞不清楚有什么区别的。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可能觉得哪个贵,哪个检查就好。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同的疾病,需要看的角度不一样,所需要的检查方式也不相同。并非越贵的就越好。今天,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影像科的专家就来和大家聊聊这四种检查方式的区别和各自的应用范围。

说实话,这些检查的原理如果用医学的理论解释出来还是挺复杂的,大家也不一定能听的懂。但如果我们把人体比喻成各种食物,可能您理解起来就容易些。

X光: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X光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

比如,大腿的骨头是圆的,可是片子上是平的,但可以看到其中丝丝屡屡的骨小梁。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其最大缺点是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相互隐藏,有时还需要拍侧位的X光片。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其优点是可以分层看,而且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不同的组织,特别是组织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超声探头一面发出超声,一面接受反射波,并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

MRI:摇一摇再看

核磁共振(MRI)的显影原理是探测水分子的变化。身体里的水分子,在不同组织中含量差别较大,但是每个水分子的磁场磁力线方向都是随意的。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机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

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所以,核磁共振(MRI)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

医生为啥这样开检查单?

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单:X线片、CT、核磁……不少患者对此很不解,还会质疑医生有时故意开高价检查单。其实,医生是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影像检查的。

外伤骨头——粗看X光片、细看CT、核磁看不清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X光片的检查结果快速易得,一般是最先选择。但是对于有些部位的骨折,当X光片看的不够清楚时,还是需要做了CT来进一步的确诊。比如足跟或者脊柱的骨折,有的时候X光片看不出来,但是用CT逐层扫描来看的话更容易发现。B超、核磁在骨折时一般不选择。

颈椎腰椎——最佳选核磁、次选CT

一般对于脊柱的疾病,我们首先进行X光片的检查,毕竟X光片造价比较低。但是如果我们想看看自己有没有椎间盘突出,是否压迫到了神经,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拍个核磁。因为间盘、神经都属于软性的组织,核磁看的最清楚。但是如果是想看看有没有椎体滑脱还是应该拍X光片。如果怀疑有脊柱肿瘤、结核,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拍CT。

关节——X光片、核磁、B超都适用

一般如果想要看看关节的大体形态、关节间隙有没有变窄、有没有骨刺,拍个X光片最好。但是如果怀疑是否有韧带、半月板损伤,还是要拍个核磁。因为韧带、半月板都是属于软性组织,核磁看的更清楚。但是如果想查一下关节里面的积液,那做B超是最适合的。

四种检查各有特点 不可取代

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影像科主任闫文涛告诉我们,这四种检查不能单独说哪个好还是不好,应该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种检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互相替代。有些疾病需要特定方法才能诊断,对于一些复杂的病情,有时甚至需要做两种检查,通过两者的对比得以确诊。

所以,当我们就诊时,最好是能充分相信医生,听医生的建议,这样才能更好的有助于我们疾病的诊断。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