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暴风魔镜CEO黄晓杰,文艺青年这样兼济天下

前言:

6月18日那天,暴风魔镜在京东购物节上获得VR眼镜品类总销售量和总销售额冠军。身为暴风魔镜CEO的黄晓杰,并没有在朋友圈发布这个捷报,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在公司内部的群里小范围“热闹”了下。

暴风魔镜是国内较早涉入虚拟现实领域的厂商之一,专注于移动虚拟现实,已经发布5代产品。截止目前,暴风魔镜对外公布销售总量达到150万台,国内的其他VR硬件厂商还未外公布过销量。

这也许是黄晓杰自信的基础。在VR这个行业,经常能看到创业公司大佬利用朋友圈、行业活动为自家产品代言推广。黄晓杰的朋友圈属于另类,大多内容是书,哲学、商业、宗教、还有科幻,摸不清阅读的路线,如果从书品定人品,大致可归属到文艺青年。

带着“文青理想主义”色彩的黄晓杰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之所以选择来到暴风魔镜,是因为看好VR的未来。

6月24日,在黄晓杰“无印良品”式简约风格的办公室内,这位被业内评价为“低调却不刻板、沉稳中又不失敏锐”少壮派CEO,向法制晚报、VR虫洞网坦露他眼中暴风魔镜的未来。

从移动音乐到VR

part

1

暴风魔镜的模式没有参照系

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多数情况下是因为一直保持着某种优秀的习惯。而对于VR这个自带“风口光环”的行业而言,实现成功的路径归根结底就是“先人一步”。带领暴风魔镜从诸多VR硬件行业大军中脱颖而出,1978年出生的黄晓杰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先人一步”执行者。

暴风科技CEO冯鑫在把暴风魔镜交给黄晓杰时,说了句祝福的话,“希望暴风魔镜能持续引领行业。”这或许是黄晓杰的压力,也或许是他天性斗志,“我会一直思考。”黄晓杰说,“只有思考,才有机会领先。”

“VR2.0”的提出是他独自思考的结果,在2016年5月底的暴风魔镜发布会上,这种概念甫一提,就成为业界热词并在业内引起轰动。黄晓杰说,他是基于四个关键词移动性、交互革命、体验升级、内容升级想到的,“2016年上半年芯片巨头高通在芯片方面的重大优化、谷歌Daydream平台的推出等行业重量级存在的发力,意味着VR行业的成熟,时机已到。”

图为“虚拟现实引爆日”现场

在黄晓杰眼里,他更得意的是2015年11月“VR Here 虚拟现实引爆日”的发布会,那是他第一次以暴风魔镜CEO身份公开亮相,发布会第二天,A股中虚拟现实板块整体涨幅超过9%,近20只概念股涨停。12月,诸多互联网大公司宣布布局VR战略。

他的野心不仅停留于此,暴风魔镜的模式,在VR行业里没有参照系,在风起云涌的国内VR创业大环境中,暴风是走在最前面的。构建联邦生态,实施全球DT(Data Technology)大娱乐战略,建立类似“小米联盟”的东西。这是的黄晓杰的新目标。

他有可能是下一个雷军?

冯鑫说,在给魔镜这一群狼里找一个头狼时,设定了三个条件,“首先要有过一个很牛的战果,即一次成功的创业——冯鑫把此处的 “成功” 二字定义为过亿用户和过亿美元估值。第二,有了结果,仍不甘心。第三是学习能力,要不断自我反省和进步。”

听起来冯鑫有点像在找 “雷军”。从金山出来后、创立小米前的雷军。

“目前全中国满足这些条件的,我只看到了三个人。很幸运,其中一个愿意来跟我做这个事情。”冯鑫说。这个被冯鑫看作下一个雷军的苗子的人正是黄晓杰。

2011年,雷军复出创办小米科技时,黄晓杰仍在掌管天天动听,已经累计4亿用户,是当时Android平台最受欢迎、用户量最大的手机音乐播放器。

黄晓杰自己没觉得天天动听是一次成功的创业。“我第一次创业,不懂战略,不懂用资源和资本去整合。”

天天动听最大的战略失误在于没有及时重视内容。在移动音乐的早期,大家都埋头做用户。内容的价值并没有被这片市场重视。转折点是 2014 年,阿里和腾讯发起了一场围绕版权的资本战役。整个互联网音乐从这个时候开始了洗牌,黄晓杰也看清楚了天天动听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

虽然天天动听融到了 2000 万美金。“看起来挺多。一把就烧完了。”于是,委身巨头将“孩子”卖给阿里成为唯一的选择。

能影响全球互联网让我兴奋

也正是此时,冯鑫找上了黄晓杰。

冯鑫曾在一次私董会上说,有这么一种人,做完某件事以后,他有一种巨大的失败感,他觉得自己一点不成功,甚至心里充满了愤怒,这次我干得不好,我下回再干一定要干好。“当年雷军离开金山时就这个心态,金山干得不错了吧,但在整个互联网圈还够好。雷军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是个loser,天天拿个小本本到处问人家,搞了好几年,重新做个小米。”

这种人非常少,他们眼里只有更伟大的事业和更光辉的世界,如果公司价值不过100亿美金,他会觉得这是失败。

在冯鑫眼里,黄晓杰也是这样。黄晓杰把天天动听卖给了阿里,放弃了阿里的股票,进入了一个清零的学习状态,然后接手暴风魔镜。

“冯鑫知道我是个有野心和欲望的人,不会满足一点小小的成绩,我想要做得更大,VR符合我的要求,它正处在风口上,是未来的大趋势,我觉得我能在这个风口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就像雷军当时抓住了互联网兴起的风口一样,我也赶上了VR的风口,之前只是在垂直领域有成绩,如果能影响中国甚至全球的互联网,这才是让我兴奋的地方。”黄晓杰说。

跨界没什么大不了

从天天动听到暴风魔镜,从音乐播放器到虚拟现实,这对黄晓杰来说是个不小的跨界。

黄晓杰不太懂VR技术,技术圈有一则传闻,某技术人员去面试暴风魔镜,该面试者应聘的方向是C#(Csharp,C语言的一种),黄晓杰却问了一个HPH的问题,让面试者摸不着头脑。

马云曾在一次技术论坛上说:“人们一直认为阿里巴巴的技术可能是中国互联网中最差的,其实正因为不懂技术,阿里的技术最好。不懂技术,在于我们对技术的尊重,我们没法吵架。”

而在黄晓杰看来,暴风魔镜和天天动听在某种程度是一样的,都是互联网产品,都需要关注用户反馈、快速迭代产品、先做平台占领流量入口。VR 这件事本质上还是移动互联网那 “三件套”:硬件、软件、互联网内容。“这三件事儿简单摸一摸,其实也没什么难的。”

不同之处在于,VR 是一个更加巨大的市场机会。很多人把它看作是 PC、移动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我们的大思路是,能够让行业快速发展取决于实际用户量,只有用户基数上去了,CP才有分成,然后有好的内容,接着才有好的发展。”黄晓杰说。

part

2

从VR菜鸟到大咖

用一周时间用户反馈问题摸熟

这种理念体现在执行力上,7 月份黄晓杰刚刚加入暴风之后,第一周都不见人影。“他就用产品、泡论坛,把用户所有反馈的问题的摸熟了。” 而第二周一回来,黄晓杰就因为用户的反馈,就把发售不久的暴风魔镜3停掉了,而且是在冯鑫不知情的情况下。

冯鑫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到这件事:“我后来在询问暴风魔镜3的推广情况时才知道这事,当我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在着手新的方案了。”新的方案就是魔镜3Plus和魔镜4。

“从 2 代到 3 代,为了提升沉浸感,暴风魔镜团队把视角从 40 度提升到 96 度。”黄晓杰说,“沉浸感的确提升了,但在低端机器上颗粒感也随之增强。我们也看到论坛和 QQ 群里用户相应的反馈。”

一个月后,新产品魔镜 3Plus 开卖。11 月18 日,暴风魔镜又推出了第 4 代产品,针对用户反馈的 4 个痛点进行了改进。

半年后,基于手势捕捉的暴风魔镜5 Plus发布,魔镜有了质的飞越。

图为暴风魔镜5发布会现场

做了Oculus没做到的事

在暴风魔镜5 Plus发布之前,业内对暴风魔镜硬件技术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移动端的VR没有太大技术含量,暴风魔镜也没有超越行业太大的技术。”认为“暴风魔镜讲故事的成分更多。”

但暴风魔镜的确搞定了很多大事,比如请来了手势识别公司Leap。

2016年3月,Leap 公司CEO 迈克尔·波克伍德一行突然造访中国,似有意和诸多企业进行接触。根据报道,Leap对合作企业并不设限,此前Oculus曾找到Leap希望建立深度合作,但Leap显然不希望与某一家厂家进行深度绑定,Leap的定位是整个VR系统交互环节的技术及方案提供商,只需要做到技术授权即可。

使用Leap Motion方案的公司不少,早前有一家VR头显公司用透明胶布把比U盘大一些的Leap Motion 绑在头显前端,也能达到裸手追踪的效果,Oculus也做过类似的尝试。

但暴风魔镜成了国内首家对外公布Leap Motion植入的公司,黄晓杰回忆其间过程,“交流之后,一拍即合。我们一直在主动寻找手势和位置追踪的最好方案,他们则在技术上领先,也算是机缘巧合,他们之前遇到很多公司,但只有我们能够真正让资源落地。而且暴风魔镜5在7月就可以量产了,不会重蹈暴风魔王覆辙。”

图为暴风魔镜5的手势追踪系统

移动端的大生态

黄晓杰看好 VR 会带来新一轮的 “摩尔定律”,硬件会快速迭代。“VR 要真正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需要在互联网硬件上有质的飞跃。CPU、GPU、显示屏、存储和带宽,都要乘以 10 倍。” 他认为厂商其实不怕硬件性能赶不上,怕的是性能做出来了,没有东西能消耗。

他提到随着性能发展速度变快,如果硬件的迭代频率达到半年甚至更短,用户可能半年就要换一台设备,这种情况下高端的设备就会吃亏,因为用户换代成本太高了。这也是他们目前聚焦在移动端镜架方案的另一个原因。

所以,屯内容、铺设备,这就是他现在最关注的两件事情。

“我们已经从销量、品牌等方面证明暴风魔镜是第一,下一代产品会让大家大跌眼镜,平台+内容+生态正在完善,我们也已经找到了最专业的人才。”黄晓杰说。

黄晓杰没有想让暴风没有把所有事情都拿下来自己做,比如内容就是靠投资和合作去掌握。他们成立了一个大概 1000 万人民币的游戏基金,也会向合作方提供流量和技术支持。

尽管距离最巅峰时的股价暴风已经跌掉几乎一半,但登陆 A 股的这半年暴风市值还是涨了近十倍,这是他们能够以平台的姿态去调动和整合资源的资本。

只把乐视看作对手

在“暴风生态”的布局成型后,黄晓杰视野中,HTC vive、Oculus这些PC端的这些VR硬件厂家已经不在竞争范围,“PC端的硬件设备基数会少,生态会‘偏小众’”,而类似三星Gear vr那种移动端硬件,则“受制于必须使用三星手机,市场也会缩水。”

在国内VR市场,目前能与之竞争的“只有乐视和我们的生态路线比较接近了”。黄晓杰说。

为了实现这样的娱乐帝国,暴风魔镜积极吸纳各方面团队。《极乐王国》团队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他们的前身是 VR Park。2014 年时崔海庆就带着这个团队在尝试虚拟现实版的微信、QQ,他们同时还做了一个虚拟现实资讯网站87870。

崔海庆深知要做虚拟现实版微信这样的大平台,“最终拼的还是资本与资源”。最终他带领团队加入了“将一切都赌在虚拟现实”的暴风。

对于前期没有资金的小团队,黄晓杰也愿意付钱养活他们,还承诺在团队做大了以后,可以独立出去,成立新的公司。目前黄晓杰很看好一款叫《女神星球》的游戏,二次元美女、用户互动、换衣服、增值服务等等,非常典型的手游+VR玩法。

“未来会有一个巨大的娱乐帝国,不会小于BAT、Facebook这样的公司,每天会影响全球将近两亿的娱乐用户群,涉及到娱乐的各个服务和娱乐的各个商业入口。”黄晓杰规划着这张蓝图,言辞恳切。

“更大的程度是冯鑫对我的信任。”即便是单枪匹马“空降”至暴风魔镜,黄晓杰也并不担心会有掣肘,“他将暴风魔镜全权授予我管理,我会根据公司的战略变化,调整不同的高层。”

不过迄今为止,这位性情温和的CEO还未换下一位中层。

在暴风魔镜的同事眼中,“老大”到岗后还没发过一次火。来公司的第一天就交代,不要称“黄总”,直接喊“晓杰”就行。“晓杰”最大的爱好是看书,下班后待在办公室再看会儿书,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黄晓杰喜欢这种西式的公司文化,认为公司内人人平等。而内心又遵循着中国传统。他最近又迷恋上《道德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黄晓杰说,“VR是下一代互联网,任何一个新兴事物,从无的状态到有,是顺势产生还是外力驱使?这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大趋势。”

“古人朴素的智慧同样适用于现代商业。”在黄晓杰看来,企业家首先应具备哲学家的思维。

站在VR的暴风“风口”,他试图利用读书去抗压,用别人的经验充实自己,他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无法分开,“算是职业病吧,连做梦都在思考。”黄晓杰说,“VR行业变化太快。希望五年后,能有一帮非常优秀的人助我左右,让暴风魔镜在格局上有所上升,不仅仅是成就魔镜自己,而是整个行业。”

“魔镜啊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对不起啊,白雪公主里坏皇后的这终极一问我们没法回答,但是黄晓杰心里怎么想的你知道了吧!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