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生活了八年,我的第二故乡(上)--异乡人在哈尔滨

那年高考——

那年高考,考上了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毫无悬念的来到了哈尔滨。为什么说毫无悬念,因为我们总是以家为圆心去画圆,父母希望我不要走得太远。那时候,还不是很了解这个省会城市,7岁那年和妈妈去过一次外地,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出远门,而这次是上大学,谁又能预料得到,这个城市,将是我未来扎根的地方。

独生子女——

父母一直以为我是一个恋家的孩子,因为从来没有独自在外的经历,而且性格又内向。可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这样的顾虑就不存在了,虽然我是一个慢热的人,但是对于这样的环境,我并没有觉得很难融合,也没有在与父母临别时觉得些许伤感,事后老两口告诉我,他们转身离开的那一刻就已经忍不住泪水,养儿方知父母心就是这么来的。

拼车——

还记得那个时候没有乘坐学校的大巴,和一个同校的学生一起拼的车,那个时候真不懂"拼车",现在想想那就是在拿生命开玩笑。行李和人一起塞进了一个面包车,同行的是一个女孩子,和她妈妈一起,大家都知道,这种黑车飚起来,会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她的妈妈不停地抱怨司机,还说自己有心脏病,反正就是各种抱怨,而我们一家却没有出声,因为这种情况下,你还要干扰司机的情绪,也许会发生更危险的事,至少,我那时候是这么觉得。

冬天拼车横穿松花江,想想都会后怕的事,实在不想过多的回忆那次经历。

那个时候,拼车是家常便饭,放假或者过节回家,只要你去哈站,拼车就是在所难免的事,对于赶时间的人来说,公交完全没法"胜任"这项职责,与其说是为了赶时间,不如说在拿生命开玩笑。

这是我对于哈尔滨交通最为深刻的回忆,也是第一次知道拼车这一现象,直到现在,这种伎俩还在被出租车司机们沿用,你说理解司机在如此大的城市里需要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可是谁又能理解我们花钱还要跟别人拼车的苦衷,以至于赶时间的人们往往还打不到车,因为司机的一句"不顺路",赶上雨雪天气,我们就站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送走一辆辆不顺路的车,心里不由得咒骂。。。

公交车——

现在好多线路的公交车已经更换了新车,虽然并没有完全覆盖,但是也在一点点提升,那个时候,装满人真的俨然一个"沙丁鱼罐头",现在赶上高峰期,还是会经常看到。刚工作的那些日子还经常因为人多到上不去车,上去了就被夹在前门,想想那些日子还真是记忆犹新,大冬天的本来车就慢,还要等下一辆。那个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买一台车,尤其是三九天,车里就像汗蒸一样,味道就不用说了,我想,这应该是大城市必须要经历的考验吧。

======关于我们=======

异乡人在哈尔滨(微信ID:hrb-yxr),欢迎同为异乡人的你

不管你是老板,白领,工人,销售员,个体户,学生...

我们都有同一个梦:为了更美好的生活!在外不易,照顾好自己。

我们的宗旨:分享,互助,团结,发展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