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陌生来电都不拒接 生怕错过了群众反映情况

东西湖区柏泉办事处工委书记肖国华(党龄22年 年龄:46岁)

本报讯(记者罗京)如果经常坐在办公室里,不去主动接触群众、深入基层,最终会失去听到基层群众真实声音和诉求的机会。

府河东风垸大堤上,肖国华匆匆而行。他和过往的巡堤人员一一打招呼。让他骄傲的是,这些普通工作人员的名字,自己都叫得出来。

4年前,肖国华从东西湖最繁华的金银湖街调到柏泉办事处担任工委书记。作为书记,他主动选择两个最穷的大队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工作再忙,他每月也会挤出时间到联系点听党会,请他们对办事处工作提意见。

“柏泉处于生态控制线范围内,老百姓住房条件较差却因为各种原因难以改善。”肖国华说,通过统一班子成员意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最终柏泉新苑新农村建设工作继续推进,1800户居民在4年内陆续迁入花园式的社区。

46岁的肖国华是1994年在东西湖区勘测水工建筑公司入的党。回忆起举手宣誓那一刻,肖国华至今仍然激动不已。“我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加入共产党不能忘本,组织培养我更不能忘了党员干部的宗旨。”从水利局到街道,这个东西湖移民的后代,一直勤勉而努力。

柏泉街办是敞开的,办公室门口的提示牌上,印着他的电话号码,时常有居民通过电话找他反映问题。

“每一个陌生来电我都不拒绝,生怕错过了群众反映情况的电话。”群众来电,肖国华会仔细的询问他们的名字,将其存在手机通讯录上。他说,如果群众第二次反映问题还叫不上名字,“人家对你的印象会打很大的折扣”。

湘口街卫生院院长高国旗 (党龄23年 年龄:46岁)

我们就是乡亲们的亲人

本报讯 (记者康鹏 通讯员张爱华 周明德)通顺河水位高涨,一位巡堤的医生白大褂上沾满泥浆,鞋子被野草和淤泥裹得严严实实,头发被晨风吹得凌乱,眼神憔悴。

他是湘口街卫生院院长高国旗,连续9个日夜坚守在防汛一线没有回过家。

进入七月,降雨不断,河水陡涨。

高国旗凭经验判断:邻近的曲口村危险,乡亲们很有可能要转移到湘口街来。

7月5日晚上9时,他连夜发动全院职工做好一切医疗保障准备:所有住所的消毒,医疗救助点的筹备,医务人员的值班安排,在第二天凌晨三点有条不紊地安排妥当。他一整夜没合眼。

次日凌晨,蔡甸消泗乡1万多名群众连夜大转移,其中300多人转移到湘口,除四个重症病人外,均安置在汉南中学。

量血压、把脉、量体温……在安置点,高国旗带领医生护士为群众提供医疗救助。

78岁的曲口村民温衍义是接受高国旗治疗最多的病患者。“只要看到高医生,我心里就特别踏实。”温衍义说。

“你们在这里安心养病,有什么需求尽管跟我们说,这里就是你们的家,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高国旗告诉灾民。

他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就是上堤消毒,进行医疗巡查。

防汛人员中暑了没有?防病的知识知晓了没有?他带领医务人员,走遍了一冶农场、五湖、大垸等11个防汛区域,记录下重点人群的联系方式并电话随访。

每天从堤上回来,已经是下午六点多钟。他摘下草帽,背起药箱,又一头扎进安置房逐一巡查,一直忙到夜里。“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医务人员,抗洪治病是我的职责!”

汉阳区二桥街社会事务管理科张明义(党龄:32年 年龄:56岁)

最危险的时候就得在群众身边

防汛期间,高国旗为群众送药

径河街办事处冯雨(党龄1年 年龄:31岁)

忘记宗旨

配不上光荣称号

本报讯(记者张延 通讯员孟凯 汪洋 蒋思维)刚做完手术不到一周,体内还插着管子就主动请缨到抗洪救灾一线,被群众称为“插管哥”。昨日,已连续工作了十多天的汉阳区二桥街社会事务管理科科长张明义仍然在准备救灾物资,他说:“这是分内事,党员当然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张明义今年56岁,1987年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街道工作。“平时主要是和街道里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体打交道。”张明义说。6月30日,接到天气预报和预警方案的张明义找到医生要求出院,医生告诉他,他患的是罕见的感染性肾结石,做完手术不到一周刚刚退烧还需观察。其体内还插有一根预防感染堵塞的细管,需要静养一个半月后取出,如果过度疲劳会导致细管脱落,就需再次手术,现在出院实在太冒险。

“最危险的时候我得在群众身边,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张明义说,科里新同志多,不熟悉情况,自己不去放心不下。1日,由于持续降雨,郭茨口社区盲人村17户居民渍水,盲人居民无法用肉眼判断雨情和水深,继续住在社区老旧平房里,随时可能发生触电等危险。张明义赶到现场,一家一家做工作,大家一听是他来了,都主动收拾起行李。居民们说:“老张和我们打了十多年交道,他说必须走我们就走。”

连续多日大雨后汉江水位急涨,二桥街汉江民垸里22户居民的安全受到威胁。张明义冒雨赶到现场组织转移,把群众护送到街道设在学校的临时安置点。雨停了,张明义也没有休息,奔走于民政部门和安置点之间,保证每一位转移安置群众有衣穿、有东西吃、有干净水喝。受灾群众王何美婆婆说:“他每天都要来我们这里看看,生怕我们缺东西,还帮我们纾解烦恼,看到他我就安心了。”

冯雨,31岁,党龄1年。目前担任东西湖区径河街办事处党政办工作人员。提起入党初衷,她认为是一种向往的使然。

“一直以来对‘党员’二字都有崇敬之感,只有很优秀的人,才配得起这个光荣的称号。”这种敬佩感发源于父辈。

她说,父亲担任警察的工作。她已经记不得有多少次,父亲都因在外抓捕逃犯多日不归家,为了蹲点而在草地上睡觉。“不仅仅是职业习惯,只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支撑一个人度过艰苦时光。”

而这种敬佩感更在工作中得到升华。径河街的老领导赵礼建在本可以退居二线的年龄还依然坚守岗位,将担子最重、最“磨人”的工作留给自己。今年6月领取退休证后,得知防汛任务紧,赵礼建主动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这就是人退休党员身份不退休的最生动例子。”冯雨说,身边人坚定的信念潜移默化,使她也有了入党的意愿,她也想成为其中坚定的一分子。

而在入党后,她时常会扪心自问:“我到底是为什么入党?我入了党到底要做什么?如果仅仅是图一个响亮的称号,那就是给这个称号抹黑。”她将信念投入到为群众耐心服务中去。一次一位老人前来盖章,可其中牵扯到众多历史资料,她用了几天时间,终于将盖章的事情办妥,“在这种耗时、又看不出工作成绩的事上,才是真正看出我们到底是不是实在地付出。”

在近来紧张的防汛备汛过程中,冯雨坦言:“‘80后’没怎么吃过苦,每天在烈日下扛着铁锹反复巡堤,很辛苦,很多时候甚至不想干。可想起身边的榜样,想起群众的笑脸,我又能重燃激情。”

(记者黄金)

江岸区丹水池街汉黄社区冯功发(党龄:27年 年龄:55岁)

不在书记位置上我仍要为群众服务

本报讯(记者李婷 通讯员祝丽芳 刘三)昨日下午,记者在江岸区朱家河民垸丹水池段见到冯功发时,他正带着几个年轻巡查人员在堤上巡查。有几处地方是此前发现的险情,虽已妥善处理,他每天仍要查看数次。冯功发是这一堤段的“活地图”,哪段强哪段弱,他心里都有本账。

冯功发值守的是朱家河民垸丹水池段一段长近3公里的大堤,这里是府河的入江口。在他值守的这段大堤后面,有帅伦纸业的宿舍,住有400余户近2000名居民。

冯功发是江岸区丹水池街汉黄社区原书记,虽然去年已退休,但今年防汛一开始他就上了堤,从6月29日坚守到现在。“我从小在这一片长大,在河里游过泳,对堤段和河水的情况非常熟悉,一说今年防汛形势严峻,我就上来了”他说,虽然不在书记的位置上,退不退休我都是一名党员,都要为群众着想,服务。

冯功发自己要上堤,社区和企业也需要他上堤,“他就是这段堤的活地图,堤段哪里强哪里弱,他门儿清。”丹水池街公共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建刚说,1998年防汛抗洪时冯功发还立了功。

7月2日大雨,冯功发带着大家巡堤发现,帅伦纸业宿舍附近有一处险情。他一边将情况报告给区防指办,一边派另外几组巡查人员赶到原正阳公司闸口处检查,“那是这段堤较薄弱的地方,这里出现问题,那边可能也会有。”果然不出他所料,巡查人员在该处也发现险情。因发现及时,两处险情都迅速得到妥善处理。

冯功发告诉记者,这一河段有2个弯道、4处闸口,迎水面高低不一,堤段有强有弱。在他的建议下,守堤人员对相关堤段加宽加固,或建子堤,极大加强了堤段的安全性。

坚守了半个月,虽然家离大堤不过5公里,冯功发基本没回过家。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