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下灌村,永州还有很多“第一村”

永州自古出名村,随着时代在发展它们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驾着车到农村新天地,去呼吸、去赏景、去品食,不亦乐乎?三天遍游大永州,顺便数一数,永州到底有多少个“第一村”!

江南第一村:宁远下灌村

下灌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城西南方向约30公里,号称为湖南第一村的古村——下灌村。它坐落在“十里画廊”的灌溪与冷江河畔。相传该村的始祖李道辩,受朝廷封疆平乱,待李功成时,朝廷变迁,李便隐姓埋名于此,耕作农田,繁衍子孙,形成了今天的下灌村。共有35姓,7100多人,其中李姓人口占99.6%。

下灌村开源于南北朝(即公元元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下灌村是总称,实际含泠江村、下灌村、状元楼村和新屋里村四个行政村。该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落建在船形地上,浮飘于冷江与灌溪之间。在下灌村前,有一座山,山上建有一塔。站在村后的高处看,这塔山犹如一根撑杆,把一个偌大的下灌大船,牢牢地锁定在这两水之中。在这活龙之地,演绎了不少的神奇传说和民间故事。



在村东位置,有一座格外耀眼的古式建筑,这就是与江南第一村下灌并驾齐名的状元楼。这是该村人为了纪念本村第一名状元李郃修建的。这座楼宇何时建立已无法考证。现有的状元楼是后期重修。据村里人介绍,现在的状元楼远比以前的规模小,做工粗,但看来仍气势恢宏,不愧是勉励读书人的启迪楼、希望楼。

在村南边有一个洗砚池。只见清清之水流过,四边用青麻石条扣砌,相传该村村民都以李郃为榜样,舞文弄墨,激扬文字,故而都习惯地到此洗笔,在这里洗笔,一则可增添灵气,二则不去洗笔的会背上一个读书不用功的坏名。于是,全村的读书人每天拿着笔去洗,一湾清水到此处便变成了一湾墨水。这墨水浇灌的庄稼和果蔬被人食用,又是特别的读书之天才,难怪宁远县人多文人也多,有相当部分人还很有名气。

在村中间,有一个四方井,是一口难得的清泉之水,水亮如镜,水甜如蜜。只见泉眼处,丝草翠绿,一群群五颜六色的小鱼嬉戏游玩。村姑提桶舀水,荡起一个水波,小鱼顿时钻进泉洞不见踪影,待水静如画,它们又扑然喷出,好不逗乐。在村东五公里处,有一个天然石岩,名曰读书岩,正在开发。相传状元李郃和乐雷发为了成就功名,在科考之前相继在此静心读书,终成正果。现已发现石桌、石凳和宋碗等一批名贵文物。

村中靠冷江一边,还有两座古桥,一曰广文桥,一曰便行桥。广文桥有似侗乡风雨桥,上有屋檐加盖。桥边两旁道路有石凳。这样,人既过桥又可在亭子里纳凉。矗立桥上远眺九嶷,峰峦叠嶂,起伏不平;近闻桥下涛声,潺潺作响,委婉动听,仿佛置身在人间仙境。走在便行桥上,则是另一番风景,映入眼帘是一弯的吊脚楼,但它又都不是瑶家那种,而是用钢筋水泥铸成的吊脚楼,白墙红瓦,水城一天,令人像在东海龙宫遨游一般。

百家姓第一村——蓝山毛俊村

毛俊村位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东侧,距离县城16公里。村民来自12个省72个县,共103姓,有湘南“百家姓”第一村之称。全村共29个组,846户,3386人,水田1160亩,旱土52亩,山林3200亩,是远近闻名的湖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近几年来,全村共上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项目5个,投入资金达830万元。筹资30万元,对村内主要道路2.5公里进行水泥硬化,投资15万元,对全村电网进行了改造,投资500万元兴办一个股份制电站。发展个体企业25家,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全村个体工商户260户,建筑专业户30多户,400多户从事竹木加工和纺织。2005年发展香芋600多亩,优质蔬菜30多亩。兴建商业出租铺面18间,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年出租收入达10万多元,村固定资产达300万元。

近年来,村风民风和村容村貌大改观,多次获得全国先进村和模范村。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平安村”,评选“遵纪守法户”、“计划生育先进户”、“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全村无超生、计划外生育以及违法违纪等现象。

瑶式庄园第一村:江华宝镜村

宝镜村地处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的中部,该村以宝镜古民居闻名于海内外,共有11个村民小组227户989人,共有耕地面积900亩,其中水田527亩。现为江华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示范村。近年来,该村充分保护、开发好古民居建筑,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奋力发展村域经济,抓实精神文明建设,迈上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宝镜古村庄园式建筑群是湘桂边界远近闻名的“宝镜老屋”。当地民谣云:“三堂九井十八厅,走马吊楼日晒西”,“宝镜村的屋,四蓝山的谷;上莫村的水,马鞍村的嘴。”说的就是岭东几个最有名的村寨的特点。整个宝镜古民居群布局坐东朝西,建筑风格类似于江南民居,占地80余亩,房屋108间。由北往南依次分布为围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个部分组成。所有建筑耗时近20年,其中新屋的建设就耗时9年。

相传清顺治7年(1650年),名士何应祺从道县沿秦汉时期开拓的潇贺古道溯水而上,走到这里见青山绿水环绕,松林古藤茂盛,是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建宅定居,繁衍子孙。因村旁一股清泉从山中涌出,在村前田峒形成一井塘水,清澈如镜,得村名“宝镜”。



何氏家族生息繁衍至今历18代,300多年间这里走出无数名人逸士、高官显贵。据《何氏族谱》记载,有清一代村里就出了进士、翰林侍召、卫千总、巡检、知县、典史等34名,至今,从村前秧田中挺立的宝塔,村前大路旁“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下马石碑,堂屋里悬挂的“积德延龄”、“厚德载福”、“望重古稀”等古牌匾,仍可以感受到昔日的荣耀与显赫。

人文第一村:江永上甘棠村

上甘棠村距江永县城西南25公里,现有453户居民,共1865人,除7户人家是建国后迁入该村的异姓外,其他都是周氏族人。周氏族人自宋代以前就开始定居上甘棠村,世代繁衍,延续至今。该村是湖南省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之一。

上甘棠村如画的山水,古色古香的建筑,朴素的村民,走进上甘棠村就宛如步入了世外桃源。历史文化名村上甘棠,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起至隋开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谢沐县治,长达700年。谢沐县以谢沐二水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石灰岩地下水。雄雌二水汇合处,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确是一方风水宝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达1240年。“甘”者甜也,“棠”,海棠果,即野苹果。甘棠,甜甜的野苹果。这是从出产苹果的老家山东带来的地名。又有一说:甘棠,原意为高大的乔木,以后用作官吏政绩的称颂之词。即是说周氏先祖是朝廷有功之臣。甘棠,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名胜古迹甚多,碑亭楼阁完好,是人文景观和自然风景点集中的旅游胜地。



贯穿全村有一条古老的石板路,路两边都建有铺店。明、清时期,这里这农村集市贸易中民心,至今还有浓厚的商贾气息,昔日酒肆之店迹犹存,游人到此自然会联 想到杜牧的“水村山廓酒旗风”的诗句。



周氏在此定居1240余年,是“忠孝廉节”和崇文尚武的教化之乡,历代出过节度使、尚书、宣政大夫、太守、刺使、知州、通判、县令、文林郡、将军等100人。解放后,又出了工程师、科长、中学校长、教师、医师40多人。旧时官宦除周翰宗军长外,其余官员都有水粉肖像,张挂于忠厚祠内供游人观看。



村人信奉寿龟、神龟,因而有龟山、龟形台地、龟塔、寿龟凉亭等人文古迹、古代建筑。村南一里许建有寿龟凉亭,是古代通向广西桂林、八步的必经之路,建亭宗旨是保佑村人出行吉利、平安,过往行人,都要休息片刻,用手去摸一摸寿龟的头和背,以保佑旅途平安。

历史第一村:道县龙村

龙村位于乐福堂乡,这里是目前有记录的永州建村最早的村子。村背靠大山,溪水环绕如龙,取名龙村。村委会驻龙村,辖龙村、乐家洞等9个村民组。总面积3.3平方公里,耕地84.5公顷,310户,1300余人。村中三姓:柏姓、蒋姓、熊姓。

据龙村蒋氏族谱称:东汉桓帝时,蒋嵩封平都侯,原籍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因镇抚南邦,过宏道而遂落其籍焉,今子孙甚藩。熊姓皆东汉龙平侯熊尚后裔分歧。柏姓不详。村内古建筑众多,拔贡柏怀及其子嘉庆丁丑岁进士柏忠清所居建筑保存完好,现为柏氏公厅,门前左二右三五个栓马桩;蒋家公厅前的栓马桩更是多达11个,其中蒋家一门二进士的府第保存相当完好,整体建筑以青石为基,青砖砌墙,卵石铺巷,花雕为壁,是典型的明清江南建筑风格,飞檐之下的檐裙,因后人知其珍贵,保护有加,图案花饰至今依然清晰,左边“朗團秋月”、右边“阳春挹霭”八个大字历历在目。更有整块青石架成的门框,石上雕刻精致的花纹和对联。屋内青石雕琢的万养台、石柱、石盆也沿用至今。

村内有光绪年间建造的青龙阁,后村人自筹资金翻修一新,一条小溪穿阁而过,小溪两旁古民居毗邻而建,有点类似丽江古镇的结构特点。村尾有两层围式古建筑风格的龙吟学校,现已荒废,整体建筑依旧完整。绕村而过的小河风景秀丽,原有古桥一座,村人以青石和水泥翻修,依稀可看出昔日的建筑特点,桥旁有后龙井,传说有鸳鸯一对。距龙村北方200米左右的小圳头村(原属龙村)是东汉龙平侯熊尚两个儿子中的一脉后裔,熊氏庭院尚保存了30余米的围墙和残缺的大半个园门,门内路旁左右各一个池塘,嘉庆癸酉年间建造的公厅内还保存着鰲鱼等雕刻和几方石碑,从村内古建筑的特点来看,和龙村应同是一个时期所建造,此间还可看到民国四年修缮房屋时添加上去的镇瓦兽。



距小圳头村一百米左右路旁的小山坡下,是东汉龙平侯的墓地,原有石狮石羊和石碑一座,墓碑并石兽高九尺、厚八寸,立于汉献帝二十一年。现仅存龟型青石基座,据村民说这只是墓地的入口,墓室并不在此。

银杏第一村——双牌县桐子坳村

桐子坳位于双牌县阳明山下的茶林乡桐子坳村,走永连公路距永州零陵区61公里、距冷水滩区78公里。据说,桐子坳一带共有银杏树200多棵,其中上百年的就有90多株,而20-30棵连片成林的就有四、五处。



桐子坳村因其银杏树连片,一片银杏林格外引人注目,桐子坳村被誉为“银杏村”,几十棵参天银杏自成一片,近几年成为摄影者和画家们的热选之地,甚至成为城里人周末休闲郊游的好去处。

永州的可看的“第一村”还有很多,比如新田的农家大院、祁阳的李家大院、零陵的周家大院、冷水滩的老埠头村、东安的伍家堡,等等。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