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超新规到底治的是谁?谁赚的钱少了,谁赚的钱多了?

921治超新规已经过去了一个星期了,各位物流行业的小伙伴们感觉如何?

是充满抱怨呢?还是逐渐适应了呢?

每一项的新规出台,都会伴随着不理解的声音。从“史上最严治超新规”实施的一个星期来看,“两降一升”倒是成了当前公路货运市场的主旋律。

那么治超新规到底治的是谁?谁赚的钱多了,谁的少了?今天我们就来细算一下货运这一笔账!

用数据说话

我们以17.5米的平板车跑杭州—重庆专线为例,两地距离约17500公里。

新规实施前,一辆17.5米的平板车,最高能达到4.5米,车货总重能够装下55吨、170—180方的货物。新规实施后,车辆的高度减至4米—4.2米,使车辆至少少装了5吨、30方的货物。

以120元/方、500元/吨来计算:

120元/方 * 30方 = 3600元

500元/吨 * 5吨 = 2500元

相当于该专线每趟车少赚了6100元钱;

专线:“两降一升”最受伤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对专线而言“方数的下降和吨数的下降”还打破了专线原有的车货供求关系。

新规之后,大力加大治超治限的力度,原先一辆车超载之后能拉的货,现在严格按照规定,就需要两辆甚至三辆车来拉。货源增多,一份货变成两三份货。以前的双排骄运车一趟拉的,现在也要两辆车才能拉完。

依然以杭州—重庆专线为例,新规前运费成本大约为1.8万;新规之后涨到了2万左右,并且这还是熟人价。换做是从第三方平台找车,运费可能会更高。

另据计算,专线每趟车的吨数将降14%,立方数降18%左右,但是车的运费上涨6%—10%,所以没哭鼻子的专线都是坚强的。

司机:“两降一升”得实惠

之前车多货少,有很多司机就抱怨找货难、好不容易找到了货,司机不想超载但是货主不同意。于是超载、压价就成了货运行业的常态。

在大力治理超载超限之后,货主对于货车的需求量增加了,也就造成了“你有钱,他有货,就是没死机”的局面,连带着司机的腰板也直了起来,也跟着涨起了运价。

不仅仅是运价的上涨,不能超载超限,车辆的油费和过路费也随之降了下来。因为车、货总重的减少,现在杭州—重庆专线单趟车辆的过路费省了1000元,油费将近剩下5、600元,总成本将近省了1500—1600元左右。与其他因新规实施而看不见的隐性收益相比,这可是为广大的货运司机剩下的钱。

结语

短期内,不平衡的车、货供求关系还将持续下去,因为当前货运行业的变数太大、形式还不够明朗,没有人敢贸然买车投身到货运物流中去。所以也就意味着专线的“寒冬”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是从专线的长远发展来看,专线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合理利用已有的资源,使得资源更加的集约化,让成本降到更低。

每一个新政的实施道路都是曲折的,都是要经过市场不断的去验证的。相信在所有物流人的努力下,终将会迎来属于我们的“春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举报
评论 0